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小儿歌 大文学 ——《儿歌典藏大系》编后记
来源:文艺报 | 刘丙钧  2023年02月10日09:05

广义而言,儿歌亦属儿童诗范畴。如果将儿童诗喻为一条大江长河,儿歌则可视为其江其河的一道分脉支流。但换个角度而言,则可说白马非马,儿歌因其自具的特征、要素而相对独立呈现,自为一域。

在选编这套体量为30册的《儿歌典藏大系》过程中,有感一二。

限于篇幅,仅就所虑问题简单提出,而不做展开述论。

其一,儿歌与童谣的界定问题。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即有多位方家就此二者做过确准的界定与划分。有着数千年历史传承的童谣与出现仅百年有余的儿歌,显然不是一个概念。

金波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童谣书系》(接力出版社2012年版)与同为其主编的《中国儿歌大系》(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年版)即为两者立标定准,明之确之。但当下诸多选本及征文活动,仍有意或无察地将二者混杂为一或互为包纳,不能不说是一种需加慎处的缺憾。依拙见,二者应各有其确指的内涵和外延的限定。

其二,儿歌与幼儿诗的区分问题。

固然,儿歌与幼儿诗的受众均系幼儿(包括婴儿),但二者的意境、韵味及节奏感等方面有所侧重和不同。前者欢快如浪花跃跳,后者舒缓似涟漪泛展。前者多宜诵听,后者更适品赏。

当然,事无绝对。文学毕竟不是科学,二者之间也没有一道明晰的分界线、分水岭。已故刘饶民先生的许多作品,即介乎两者之间,可为儿歌,亦可为幼儿诗。但就绝大多数作者的作品而言,还是泾渭有别、各具其姿的。这一点,我们作为选编者当细慎处之。

其三,作品的生命力问题。

在选编过程中有种强烈感受,即有些作品在构思创作时,过多过重地囿于主题、意义,仅着眼于因时就景。这类作品自然随时间推移、时代变迁而失去生命力和鲜活性,仅可作为一段时期的印记标本而存在。而那些寓纯真情感于心、呈情趣韵味于笔的作品则具有恒久的生命活力和耐读耐品的美感魅力,如金波先生的《野牵牛》、张继楼先生的《东家西家蒸馍馍》,以及刘饶民先生既可为幼儿诗、亦可为儿歌的《春雨》等。希望我们能为孩子们多提供些常读常新有如木本植物的佳作,而少些仅为荣枯一季有如草本植物的作品。

其四,儿歌的语言问题。

儿歌自有其为幼儿所理解掌握的、并与内容相匹相适的一套浅语系和表达方式,尤忌一些为小读者(听众)不好理解乃至多有隔膜的重词大句、干词涩句。而这一点,在不少儿歌作品中多有存在,甚值戒之。

可以说,这套儿童丛书的作者,多为儿童文学创作各个领域中颇有成就的名家大家,儿歌作品仅为其创作内容的一方面。曾略作统计,本丛书中有一半左右的作者,尚未出版过儿歌专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此套丛书权为补缺一二,并以此唤引更多作家关注并投以精力于儿歌创作。为小读者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儿歌佳作。

于此,更望众多出版社出版人对这一“小儿歌、大文学”投以关注和扶植,殷殷有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