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胡晓明:手稿文献的五重价值
来源:中华读书报 | 胡晓明  2023年01月19日08:01

手稿在古籍中是专门的学问,叫“稿抄校本”,即稿本、抄本和批校本,是仅次于宋元本的珍稀文本,具有文献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甚至有些稿本的价值,胜过宋元本。古籍中的稿本分为清稿与草稿,草稿可见作家的修改过程及思想发展;清稿即古人自定稿,常常是以极具个性或精妙的书法,精楷写定的自己的作品,是一生心血之所凝聚,几乎可以等同于甚至超越一己生命之价值。2019年出版的《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其中记涉江词人在抗战烽火之中曾自问自答:“设人与词稿分在二地,必有一处遭劫,宁人亡而词留也。”人亡稿存,正是对手稿精神生命价值最庄严的确认。此外,所谓精神生命,蕴含特美的人格魅力,作者亲笔书写的著作,带着作者的体温、呈现作者的性格和展示作者的文化素养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作者的文字肖像,甚至就是作者本人。它以真实和生动的方式,演示了一种著作的创造过程,对于了解作者的独特思维和个性心理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手稿甚至是一道原始的、丰富的和留存着作者生命信息的文化风景。

手稿在当代,特具一份书写价值。中国美术学院的许江教授曾为王元化先生在上海美术馆办过一个手迹展,他的序名为《敬正的风神》,写道:“王元化先生是我们尊敬的一位著名学者。他以一种温厚的笔法,书录他的著作语要,书写敬正风雅的文人气息,文质而彬彬,可谓形美、义真、而入自在与感心之境。这种重书写内涵、重书之风神的学者书艺,正应为今日学界所推崇。”当今,机器写作时代、信息洪流时代所导致的粘贴重复、抄袭风、图片化,甚至口水化、粗暴化,跟大学生不注重敬正的书写,错字连篇,废话满纸,整体写作能力下降、独立思考能力下降,内在是有关系的。正如林毓生教授指出:“当代年轻人在聊天软件里快速反应,即时回复,时间久了容易形成‘浅碟子思维’。手写时代的写作品质正在被侵害。”也许我们无法抗拒新的书写方式席卷天下而来,然而我们仍然坚信书写本身强大而持久不衰的生命力。这个时代是双刃剑,我们希望能重视收藏手稿,在书写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的时代,再认敬正真诚的书写传统,回应中文写作的问题危机和契机,珍惜写作、守护中文。

手稿包括文稿、书信、书法、日记、笔记等,尤具学术文献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

所谓学术价值,指手稿蕴含着另一套未曾明言或未欲人知的作者思想,是作者的隐潜世界。“莱布尼茨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哲学体系:一种是他公开发表的,乐观、正统、不切实际,而且肤浅;另一种是近代编订者从他的手稿中一点一点发掘出来的,其中呈现的哲学思想,深刻渊博、条理清楚,以斯宾诺莎主义为主,极富逻辑性。”(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随着近年来海德格尔思想日记,也就是俗称“黑色笔记本”(Schwarze Hefte)的陆续出版,欧美学界已经开始重新看待海德格尔后期思想,将海氏政治哲学的解释路向,从左翼回转到右翼。近期有关胡塞尔手稿与耿宁教授苦心经年的编著权,更是激起学界对手稿研究与整理学术价值的重新重视。

我曾在撰写《宋辩才法师年谱》时,为苏轼与辩才法师的唱酬诗系年,因为未能看到手迹,只是根据查慎行《苏诗补充注》,大致揣想推理,系于元祐四年(胡晓明《宋辩才法师年谱》,《传统中国研究》第五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然而后来在看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东坡赠辩才法师书迹,落款明明写着元祐五年!

年代悠久的手稿,当然不仅具有学术考证的价值。像东坡赠辩才诗稿,两个高人相聚于西湖龙井,名公、书法、思想、山水,美美与共,更具有宋代文明的重大文物的魔力价值。

手稿是有生命印迹的特殊文献,是见字如面的文字照片,是焚膏继晷的岁月留痕,是心灵交谈的现场记录,是储藏隐秘的时间胶囊……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就看它有没有老房子老街道;而一个学校有没有重要的学术传统,就看它有没有丰富、厚重、渊深的手稿。这都是她的文物价值的体现。

手稿最映入人们眼帘的莫过于其艺术性,当我们看惯了出版物中的印刷体,以及电脑中了无修改痕迹的定稿,再回头看看那些手稿,就能体会到作者的心路历程了。稿书或许可称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王右军兰亭、颜鲁公祭侄文稿、苏东坡寒食帖,点画涂抹,一任天性,行间增删,皆属自然,思想的自由使作者的性情和精神得以流露笔端。一旦我们在阅读手稿中与作者共情,就能够参与到他们的书写和思考过程中,或是击节称赏、或是悲痛不已。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的手稿往往伴随作者的多次修改,点画涂抹、倒置插入、整段删除,不厌其烦,展现了作者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心路历程。作者的字迹随着思想的延伸,最终一泻千里,倾倒在稿纸之上,笔落而惊风雨,下笔如有神助,曲尽文辞和思想之妙。我们也能透过作者的手迹知道他们书学的来源,发现他们习字的成长过程。

在现代信息社会,传统的书写活动已经日趋减少,计算机和手机的普及使用仍然在不断加剧手稿的生态危机。妥善保存现有手稿,抢救濒临湮灭的珍稀手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这也是我们建设手稿馆的初衷,希望能激发诸君关注手稿、保护手稿、捐赠手稿的宝贵热情。

此外,江南历来是文献名邦之地,藏书家比比皆是,除了拥有珍本古籍外,所藏文献资料中也有稿抄本、尺牍等珍贵手稿。而当代图书馆在新时代的引领下,需要在文化传承上做出守正创新的成绩,就需要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这些文化遗产。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由于互联网时代数字信息渐取代纸质文献的大势,以及书写方式的根本改变,手稿几乎成为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成为亟待加以保护的文献生态。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传闻:某某教授的藏书,整车整车地交给了收废品的人,或某某教授的书信成为孔网上的卖品。因此,在这个书写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抢救这些承载着记忆和温度的珍贵纸张,便成了一项极其重要的事情。图书馆人清楚认识到,数字智能时代的云计算与古典时代的手稿馆,不是一种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关系。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一项古老而聪明的发明,历劫不死,自有其三生之精魂,自带其不朽之气场。如果说图书馆的使命是文明传承,应该从珍惜一张纸开始。手稿馆,似乎又从云端回到土地,人们在这里相聚而流连,重新去寻找过去的记忆;回到一张纸、一行字、一支笔,回到纸质的时代,好像又成为一个时光的游荡者,一个收集往日岁月的收藏者、穿越者,一个弯下腰来的拾稻穗者——反者道之动,停下奔跑的步子,暂时返回到那样一个纸质书写的时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