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邹雷《行走的学校》:在重大题材上的新开拓
来源:文艺报 | 徐德霞  2023年01月12日22:38

重大题材创作一直备受童书出版界的重视与关注,有过很多有益探索和尝试,也出现了很多可圈可点的优秀之作,我以为邹雷的《行走的学校》当属此列。这是一部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并重的长篇纪实文学。作者在艺术上匠心独运,书名“行走的学校”恰当贴切,一语道尽百年前新安旅行团的特色生活。作品内容重而不沉,轻而不飘,趣而不俗,在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中别开生面。

1935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站在时代潮头,以独有的远见卓识,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新型教育理念。新安小学第二任校长汪达之践行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首次打出了“新安旅行团”的旗帜,带领着14位小团员从淮安出发,进行长途修学,后历经17年风云岁月,新安旅行团从14名队员发展到600多人,发展儿童18万人,行程数万里,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们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党的主张,展现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开创了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传奇,谱写了中国少年运动史上的光辉一页。

我们常说岁月如流水,今天的故事很快就会变成往昔的回忆,一段段历史,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盖世英雄以及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英雄故事都会被沉淀下来,凝结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成为历史的宝藏。作家及出版者慧眼独具,在浮浮沉沉的历史长河中,挖掘出“新安旅行团”这段红色历史,本身就很有意义。

对于当代少年儿童来说,读这部作品,无异于一次精神洗礼,至少可以感悟到三种精神:一是家国情怀。新安旅行团的成员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尽其所能宣传抗战,本身就是在为抗日救国做贡献;二是不畏艰难困苦的乐观主义精神。新安旅行团没有经费,孩子们一直处于缺衣少食、居无定所的状态。但他们心中有方向、有目标、有梦想,始终沸腾着一腔热血,澎湃着一种激情,以精神上的富足消弥了物质上的贫困,整个作品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三是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新安旅行团少年们走出校门,融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旅行团这个小集体就是每个人的依靠。在没有固定校舍,也没有专业教师的情况下,他们实行“小先生制”和民主生活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大家团结一心,互相帮扶,每个人都能得到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成长。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的根本是“培根铸魂,立德树人”。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陶行知、梁启超、胡适、蔡元培等一批有思想、有远见的教育家就十分重视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安旅行团是一次儿童教育实践活动,是在旧教育制度下的一种新尝试和教育改革。尽管时代不同了,但新安旅行团奉行的教育理念,比如“知行做合一”的思想,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办学思想,对当代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另外,孩子们深入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之中,既唤醒民众,服务生活,改造生活,同时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自编自创自演小话剧、小歌舞,办报纸、办杂志,放电影,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对于民众和自身是一种互益互利、双向进步的举措。17年,孩子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新安旅行团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军事、科技、文艺、教育等方面的人才,同时也留下了一批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这种精神财富也是没有国界的,具有普遍价值和意义。

从文学的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部具有独创性、文学品质很高的长篇纪实儿童小说。说实话,时隔上百年,能不能还原历史,怎么呈现历史,对于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的当代年轻作者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而作者邹雷写新安旅行团的这段历史,仿佛信手拈来,驾轻就熟、举重若轻,写得好、写得巧,可见他在战争题材创作上深有的修炼。

首先,作者既忠实于历史,又精于提炼整合历史资料,并为自己所用。特别是他擅于揉碎史料,把那些枯燥的、艰涩的“硬核史实”读熟读透、掰开揉碎,经过一番精心重塑与艺术建构,让作品真情充盈、鲜活生动,既有强大的感召力又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最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含血带泪、举步维艰的事实,而是刻意彰显逆境中的强韧、艰难中的乐观、困境中的相互帮扶和爱国志士的慷慨资助,从而成就了一个有大情怀、大抱负,有歌有笑、有温度、有情趣的独特修学故事。

其次,作者将那种充沛丰盈的情感、热烈自信的情绪贯彻始终,一个接一个生动好玩的小故事如滔滔江水倾泻而下,极其流畅。作品的代入感很强,从一开始,洪水中的大木盆带来一个“小盆友”,到最后一章,14位最早的小团员各安其身,史料真实完整,没有违和感,读者仿佛一下子就被带进那个烽火连天的苦难岁月,有种难得的身临其境之感。

此外,这部作品之所以好读有趣,还因为作者始终坚守以儿童为本。这部作品无疑是主题出版之作,但他没有往“高、大、深、强”上靠,而是谨遵写儿童、为儿童写的创作理念。其实不管处于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的儿童,都是天真无邪、纯真良善、顽皮淘气、无忧无虑的,这是儿童的共有天性,作者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少年不识愁滋味”,笔者又何必“为赋新词强说愁”呢?作品淡化了悲与苦、愁与痛,突出了孩子们的坚定、自信、乐观、自强、互助,文中常有苦中作乐的喜点,也有令人回味的感人泪点。当今天的孩子读着这本书,走进那血与火、激情与生命燃烧的岁月,书中的人物如童牧、章枣、“小盆友”丁捷、刘纪宇等,这些新安旅行团的小团员们仿佛不是隔世百年的前辈,而是他们身边的伙伴朋友,那么亲切熟悉,易于接受。当下的孩子们说不定会很羡慕新安旅行团的小团员,渴望那种不同凡响又激情澎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