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网络文学依然在书写崇高
来源:中国艺术报 | 李安  2022年11月08日08:57
关键词:网络文学

作为国家文化战略的一部分,“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事实上,作为网络文艺龙头和旗舰的网络文学已然在“主流化、精品化、经典化的”呼声中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那么网络文学如何才能做到主流化、精品化并进一步经典化乃至国际化呢?或者说这“四化”的标准何在、路径何在呢?笔者认为,书写“崇高”是网络文学从幼稚走向成熟、从“高原”走向“高峰”的一个必然路径。

事实上,网络文学从未远离对崇高美的追求,优秀的网络文学一直在书写崇高。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美有两种,即崇高感和优美感。每一种刺激都是令人愉悦的,但却是以不同的方式”。而在康德之前的古罗马时期,朗吉努斯在《论崇高》一书中即论述了崇高的本质,“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论崇高》还指出了“崇高体”文章风格的五个要素: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而激动的情感、藻饰的技法、高雅的措辞、堂皇卓越的结构等。中国古典美学尽管没有明确将“崇高”作为一种美学观念系统阐释,但与之对应的概念如“大”“阳刚”“风骨”“气势”“雄浑”“豪放”等雄壮之美其实指的就是崇高美。孔子曾说过:“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孟子进一步指出:“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到了现代,如朱光潜、王朝闻等美学家发展并建构了与优美与崇高相应的美学理论体系,并形成了两组概念系统,一组是美、优美、婉约之美,另一组是崇高(“大”)、壮美、豪放美。

中国文学的主流精神一直浸润着崇高美。我们不妨追流溯源。从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创世神话和文学母题,到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香草美人”人格,再到以李白、杜甫、岑参等为代表的唐朝诗人作品中表现出的或天马行空或沉郁顿挫的盛大气象;还有如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岳飞《满江红》里的报国之志等等,这些作品和作品里伟大的思想、激烈的情感堪称崇高文体和崇高美的典范。明清通俗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等,也塑造了大量匡扶天下、为民请命的英雄群像。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作家以启蒙、救亡为主题创作了大量重塑国民人格、激发民族精神、抵御外来侵略的“为人生”“为社会”的革命文本和崇高文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更是涌现出一大批为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开放鼓与呼的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如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梁晓声的《人世间》等等,这些作品赓续古典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传统,洋溢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崇高美学精神。

网络文学近二三十年的发展,给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艺带来很多惊喜,但网络文学也是在饱受争议甚至是在精英文学的“傲慢与偏见”中走出来的。即使是在当下,也还是有不少人认为网络文学不入大雅之堂,是“套路文”“小白文”,是商业化写作的消费文学(快餐文学、地摊文学和媚俗文学)。我们姑且不讨论这些看法的对错是非,但一般来说,由于媒介革命和社会转型,传统文学的读者和网络文学的用户在阅读和接受过程中的期待视野是有差异的。传统文学的读者往往期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并净化自己陶冶自己的情操,而网络文学用户更多的则是追求某种快感和爽感的,借此释放和缓解现实生活的压力,作为碎片化生存和数字化娱乐的一种方式。

但网络文学真的只是拒绝崇高、消解崇高而不书写崇高、缺乏崇高美吗?

真相并非如此。

在漓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好文集》一书中,“推荐人”陈新榜这样评价猫腻的玄幻小说《间客》:以康德关于“星空”与“道德律”的名言为卷首语,抱负宏大。它一方面构造出恢宏的太空歌剧背景,另一方面直击当下中国人的道德困境。——在众声喧哗中,主角许乐坚定不移地发出刚健朴实的最强音。……作品不但延续了金庸笔下胡斐、郭靖、萧峰等为国为民的侠义传统,而且卓有成效地反驳了牺牲论、代价论等当下流俗谬见。维护了大局里小人物的尊严。作为“学者型粉丝”,北大教授邵燕君这样评价猫腻的另一部作品《将夜》:“《将夜》以自由和爱情为主题,以孔子师徒为原型,在架空世界里建构了‘书院’和以‘书院精神’立国的大唐——力图在一个功利犬儒的‘小时代’,重书大写的人格与大写的国格;在所谓‘历史的终结’和‘文明的冲突’的背景下,重建中国人的生命信念和自由信仰”。被称为以爽文写情怀的网络作家,以一个草根知识分子的精神底气,在其系列玄幻小说里,书写了伟大的思想和情操,呈现出不逊于前辈作家的崇高人物形象和美学精神”。

如果说,仙侠、玄幻、修真类网文是在拟宏大叙事的人、神、妖、魔共存的平行宇宙和虚拟空间里,以创意、想象、重构的叙事策略展示东方神秘气质的崇高美的话,那么在很多“架空历史”的穿越类小说中,主角往往是带着现代知识和技能进入到一个虚构的历史现场,以勇气、担当、拯救的故事书写一切以“家国天下”为重的牺牲精神和仁义襟怀。如愤怒的香蕉在《赘婿》里讲述主角宁毅运用现代金融和商业手段,在穿越抵达的武朝末年纵横商界成为巨贾,在国家内忧外患时力挽狂澜;榴弹怕水的《绍宋》中讲述了主角赵玖穿越到靖康之变后的“宋高宗”身上,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收复河山。这类作品还有如《回到明朝当王爷》《雪中悍刀行》《唐砖》等等。影视改编获得巨大成功的《琅琊榜》则是塑造了一个智勇双全、仁义无双的复仇形象梅长苏,这个角色兼具优美与崇高美。与穿越类历史小说比肩的是军事铁血类网文,这类小说往往以青春、热血、激情燃点作为桥段,以强烈的情感和故事冲突营造极易引起年轻人共情和共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理想。

现实题材如《大江东去》《奔腾年代》《浩荡》《大国重工》等网络文学则以“小人物、大时代、正能量”的模式书写了日常生活的崇高,改革年代“敢为天下先”的崇高,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崇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几年来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快速崛起,据中国社科院新近发布的《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阅文平台上现实题材网文的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而在读者中,95后的年轻人占比超过了40%。由此可见,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作者、偏好崇高美学趣味的读者已经成为网文界的清流并终将成为主流。

即使是在“稳健流”小说里,也可以看到作者在“萌”“宅”“佛系”“丧”的故事外衣里,隐含着对崇高价值的赞美。如《诡秘之主》的主角克莱恩在自身实力低微的时候,就两度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自己所在的城市;在《我的师兄实在太稳健了》一书中,主角李长寿不惜以自残方式提升实力,以身试劫回报师恩。这些以“怂”“苟”为标签的主角,其实在人性深处,都有着崇高美的一面。

作为当代文学和世界文艺的重要内容,作为数字化生存方式与互联网信息载体,网络文学不是拒绝崇高与消解崇高,而是拒绝故作姿态的“伪崇高”,恰恰相反,网络文学从未远离涤荡人心、净化心灵、催人向上的崇高精神和崇高美。与文学经典中的崇高审美方式不一样,网络文学用户的接受方式不是仰视的,不是被规训、被说教的,而是与创作者平权的、协商的。从爽感到美感,从痛感(虐感)到崇高感,网络文学以沉浸式体验,以游戏化叙事,以互动式传播,以更强的代入感和年轻态,延续了崇高文体、崇高美学的中国文艺道统。惟其如此,网络文学才能在精品化、IP化之路上大放异彩,惟其如此,网络文学才能以主流化的姿态国际化,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专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