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在多元、分化与坚守中迎接新世纪 ——第六届全国儿童优秀文学奖获奖作品巡礼
来源:文艺报 | 杜 娟 郝亚娟  2022年10月26日22:15

进入21世纪,中国文学迎来了巨大的变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文化建设事业的日益繁荣,尤其是文化体制和出版环境的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趋向日益多元。面对新的文化语境,“新世纪文学”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关键词,儿童文学也不例外。本文以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为关注点,立足21世纪初的文学环境与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给予时代的回望,回望儿童文学在此时的多元态势以及新世纪初儿童文学发展的特点与轨迹。

第六届(2001—2003年)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从200部参评作品中选出16部(篇)获奖作品,评选题材包括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幼儿文学、纪实文学、理论批评、青年作者短篇佳作等类。纵观本届获奖作品,各大类数量均衡,表现手法丰富,也更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和心理,特别是在16位获奖者中,有9位为首次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有8位获奖者年龄在40岁以下,反映了儿童文学作家队伍的良性发展与合理的梯队结构。这些作品趣味性与时代性兼备,想象与现实兼具,童趣与哲理并存,轻松与深沉同在,为我们展现了新世纪初儿童文学的多元、分化与发展态势。

观念与表现手法的多元化

“多元共生”是新世纪文学复杂态势的关键词,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及儿童教育观念的改变等,中国的儿童文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多元共生的儿童文学格局正在形成,这其中离不开观念与表现方法的多样化。

这一届获奖作品的多元共生首先体现在观念更为多样。作家们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突破,越来越多的作家关注自然、关注野生动物,从不同层面对生存和生命意识予以探讨。沈石溪的《鸟奴》便是典型代表。较之以往作品,作者对于动物之间的描写更为深入,剖析更为透彻,通过观察一对蛇雕与一对鹩哥把自己的窝筑在同一棵大青树上这一自然界罕见的主仆的共栖关系,映射人类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开拓了动物小说的主题内涵,从新的角度对生存和生命意识予以多侧面多层次的开拓,对读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与沈石溪之前的获奖作品相比较,具有新意的视角与主题,让人掩卷沉思。

此外,这一届获奖作品显现出诗歌、散文、纪实文学、科幻文学、短篇小说类题材的百花齐放,直面现实的书写与想象飞扬的作品的交相辉映。如王立春的儿童诗集《骑扁马的扁人》收入诗作74首,诗人不是刻意用文字编制锦绣,而是从生活中发现美,“夏夜”“爸爸不在家的日子”“乡间童谣”“冬天的声音”“公主和她的七个小矮人”5辑,清新馥郁,富有诗意。金曾豪的散文《蓝调江南》对动物形象给予充满感情色彩的摹写,作者在理性思考的同时,努力使自己笔下这些动物的“生命原色和生命习性得到具体而真实的揭示和渲染,创造出活生生的、有个性的动物角色来。给予我们独特的、苍茫的美感,点燃我们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爱”。除此之外,妞妞的纪实文学《长翅膀的绵羊》以自传体的形式,展现一个16岁女孩在英国中学就读两年的全过程,书中一个个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一桩桩校园恶作剧和顽童游戏、一件件小主人公亲历的或得意或尴尬的事件,写出了妞妞最初的胆怯陌生与孤单失落,也反映出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男孩女孩的校园生活与活动。赵海虹的《追日》是这次科幻小说的获奖作品,讲述了生活在孤儿院的孩子罗林,被养父母以爱的名义去做研究实验,改造成一个依靠光合作用生存的太阳能人。之后,罗林为获得养父母的爱、得到父母的认可,听从养父母的命令以高科技手段盗窃。这部小说最大的特色是科幻生活化、中国化,小说场景大都发生在实验室、办公场所、家庭,亲切感十足。三三的短篇小说《一只与肖恩同岁的鸡》语言生动细腻,情节从容不迫,细节生动纯粹,既表现了肖恩的童真可爱和充满乐趣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同时充满了诗意与温情。这些小说以敏锐的意识书写了作家儿童经验中的情意,朴质、自然、动人,融合着浓郁的“地气儿”。

中短篇小说集的获奖作品中,刘东的中短篇小说《轰然作响的记忆》呈现了全新的创作视角和表现形式。作品采用口述实录的形式,真实再现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作者在7年之中采访了数十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回忆他们在中学时代最刻骨铭心的事件,并从中选取最具青春期典型意义的12个故事,将其写成“采访小说”,以“我”的口吻来完成故事的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加以文学性的创作,并且在每篇作品的结尾以“创作手记”的形式与读者沟通,告诉读者本篇作品中哪些地方是真实的,哪些地方是虚构的,并将作者在采访和创作中的感受倾诉出来。这样的设置不但起到了补充阐释、引导阅读的作用,保留了纪实文学的本质特征,同时增强了代入感与文学性。

文学贵在创新。这些获奖作品构思缜密而富有新意,专注于儿童生活及背后所隐喻的丰富内涵,彰显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与理趣。这些儿童文学作家以崭新的观念和方法丰富了新世纪的儿童文学创作,开启了新世纪儿童文学多元共生的新局面。

文体的分化与设奖的细化

适应时代发展,把握时代脉搏是文学发展的题中之义,儿童文学也不例外。新世纪伊始的儿童文学评奖,显现了儿童文学发展至新世纪更见明晰的文体的分化与设奖的细化。

这次获奖类别中,引人关注的是幻想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从童话中的分化与独立。幻想小说这一张扬人类幻想精神的文体的独立,显示出中国儿童文学发生的质的变化。这次获奖作品中,常新港的长篇小说《陈土的六根头发》将写作焦点转向现代城市中的少年儿童,以超凡的想象力,运用具有魔幻主义色彩的笔法展开创作。小说中,陈土超乎寻常地喜欢土,小小的他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到处寻找土。找到土,他就无比兴奋。在一连串的超现实的情节编排中,小说发现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现实“真相”:在都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儿童与生命之根“土”之间的血缘关系面临着被剥夺的危机。“土”“火”与“水”都是儿童——人的原初生命中不可缺失的生命要素,这种“城市题材+幻想小说”的搭配组合赋予了小说现实反思与幻想传达的双重特征。

这届获奖作品也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多样化发展,通俗的儿童文学与艺术的儿童文学均被给予了更多的发展空间,通俗儿童文学与艺术儿童文学依循各自的发展路径前行。长篇小说《细米》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中的又一篇佳作,显示了作家对艺术的儿童文学的不断追寻。作者以优雅的笔调,叙述了少年细米的心灵成长,描写了一段朦胧的情感故事,文字细腻浪漫,给人一种纯粹、澄澈之感,时时洋溢着诗意,处处彰显着文采。作者深谙人的情感的微妙,所有的苦难、故事、情感,如流水般淡淡地流过读者的心田。作品虽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大悲大喜的情绪,却能不知不觉间直入人心,让读者获得生命的体悟。杨红樱的《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讲述了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米兰,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聘为小学班主任,因此与学生们发生了一系列既温暖又幽默风趣的故事。这部作品通俗生动,紧贴儿童读者阅读心理,没有空洞的说教,但同时流露出作者对教育的深层探讨和思索,传达了“把人性关怀放在第一位”的教育理念。上述作品关注当下,从当下儿童的情感、生活着笔,并着力突显自我风格与特色,以文体的分化与细化,拓展儿童文学的多种表达路径。文体的分化与细化也意味着儿童文学在不断发展中的自我完善与更新,为之后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与路径。

除了创作文体的分化,本届评奖尤为值得提及的一个重要变化在于,本届评奖首次评出了“理论批评”类奖。获奖作品是徐妍的理论批评文章《凄美的深潭:“低龄化写作”对传统儿童文学的颠覆》,这篇文章从低龄化写作心灵的苍老、对教育制度的批判与颠覆、对友情与朦胧爱情的衍变、展示痛苦的书写等方面剖析问题和弊端,表达了作者对于低龄化写作者及其趋势的深刻思考与忧虑。该奖项的设立,反映了在新的文化语境下,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的良性互动的时代需求。

本质的坚守与关照

儿童文学在适应时代发展中,始终需要坚守本质,观照内核,具体而言,就是要坚守儿童本位,关注儿童,观照儿童的内部心灵与外部世界。多部获奖作品呈现了坚守儿童文学初心与本质,观照当下儿童心灵,努力建构未来人生态度的精神内涵。

金波的童话《乌丢丢的奇遇》在诗意与诙谐中书写童真。这部作品是一部充满美丽幻想的诗体童话,洋溢着唯美风格和浪漫情韵,语言轻灵,充满了童真童趣。作品在一段寻找和奉献爱心的旅程中,以出人意料的结局告诉读者:只有用爱来滋养,生命才会有意义。王一梅的童话《鼹鼠的月亮河》讲述了住在美丽月亮河畔的鼹鼠米加一家的故事。作者重视描绘童话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融入抒情小调,用舒缓灵动又不失精致的叙事方式,抒写温柔、优美、典雅的心灵情感,让童话满怀诗意的氛围。白冰的幼儿文学作品《吃黑夜的大象》用奇妙的想象、浅显的生活语言,带给怕黑的孩子们暖心的抚慰。这部作品用14篇别出心裁的童话故事,14段妙趣横生的心灵点拨,以活泼的语言、大胆的想象,融合诗的韵味和节奏,引领读者进入一个纯美的阅读空间。

冰波的童话《阿笨猫全传》是一部原创的本土图画书作品,紧贴儿童视角叙事,运用图、文两种符号传递信息、讲述故事,为低幼读者群体带来了欢快轻松、独特丰富的阅读体验。作品讲述阿笨猫和外星小贩巴拉巴、气功大师元空、发明家金哥之间荒诞而奇幻的故事。叙事语言虽不动声色,情节却是大起大落,风格亦庄亦谐,人物性格异常鲜活。其间,奇特的想象纷至沓来,巧妙的细节令人目不暇接。作者以幻想人物和现实故事相映照,亦真亦幻,给儿童读者以生活的启迪和人生的思考。熊磊的幼儿文学《小鼹鼠的土豆》是一本关于“挫折”的绘本。这一幼儿童话故事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现场感”,引领小读者把故事主人公当作自己。所以,当孩子记住这个故事,记住了小鼹鼠和它的土豆时,小鼹鼠面对挫折的乐观、自信、坚强,也会给予孩子面对挫折时的勇气和希望。

儿童文学的魅力不仅仅在语言、文字,而更在于童心。用儿童的心感知、书写儿童的事情和情感,才会获得儿童的共鸣。迎着21世纪初的曙光,第六届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在多元、分化与发展的态势中,为当下儿童书写,彰显当下儿童文学的精神底色。作家们更多地从儿童视角出发,关注儿童内心世界,在温暖与想象中传递童趣与理趣,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伴随着一批批小读者的成长,也见证着中国儿童文学的成长。

(本专栏由崔昕平儿童文学名家工作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