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新时代网络视听:走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
来源:文艺报 | 冷凇  程紫鄢  2022年10月13日08:32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互联网迅猛发展,我国网络视听节目步入黄金十年。在此阶段,网络视听产业质量与效益取向双线并重,不仅在融合创新形态方面提升斐然,也在内容生产层面持续优化。十年里,网络视听高扬主旋律,于宏大讲述中回望时代浪潮激荡,在精品制作中创新演绎传统文化,在家国书写中构建集体暖心记忆,用先进技术助力的同时锻造创意叙事,管理层面亦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今时代,网络视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唱响,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价值引领:唱响主旋律,与时代同频共振

十年来,网络视听从大众普及、博采众长走向文化复兴与自主创新,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积极作为。纵观这十年来涌现出的优秀网络视听节目,无论何种类型,都不乏“献礼祖国”“乡村振兴”“致敬英雄”“民族团结”等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作品。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爆款”产品让主流价值得到高效传播,不仅烘托了主题主线宣传的热烈氛围,为主流价值传播开掘了更多艺术空间,更彰显了网络视听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价值。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一批群众积极参与、平台整合传播的网络微纪录片率先上线。在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总结抗疫经验、呈现战疫成果的网络纪录片逐步面世。例如《中国医生战疫版》以冷静克制的视角和朴素的语言打造了一幅中国“战疫”医护人员的全景图鉴,内容本身兼具情怀与温度。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大批展现复工复产和日常生活的作品陆续上线,传递了抗疫必胜的信心和力量,展现了抗疫战斗中普通人身上的人性光辉。

网络纪录片垂类愈发细分,而时长较短的“微纪录”作品呈现出强劲崛起之势。优酷“有为”系列青年节巨献《有为·无畏》以新时代青年为主角,记录有为青年的无畏故事,展现青春和奋斗的力量,发出“敢无畏可有为,新青年当有为”的青春号召;知了青年推出的《了不起的匠人》微纪录片系列,以“潮”且有趣的形式聚焦东方文化,配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讲述亚洲匠人故事、展现东方生活方式。弘扬主旋律作品以爱国主义铺陈底色,主动借助短视频等平台实现立体化传播,形成大小屏互动、融合,传播力、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守正创新:深耕传统文化,促国潮焕发新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十年来,网络视听行业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在本土文化资源中寻找创新源泉,在选题策划中聚焦非遗等文化载体,使传承文化基因成为一种新趋势,致力于实现文化振兴与美学复兴,同时也做到了价值观层面的守正创新。

中国五千年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创造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谱系,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库存和素材来源。中西合璧、融会贯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网络视听节目开辟了发展新路。十年来,各平台不断开辟文化综艺的新领域,多部节目把古代典籍、建筑、非遗等作为创作载体进行资源研发,回溯文化源流的同时更以创新和再创作为之增添时代色彩。许多文化类综艺在网络平台火爆出圈,不仅是市场热度的反馈,更是文化自信的高扬,展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一些节目用新元素如国风、戏剧、说唱等,“在流行文化中,触摸传统文化;用创新的方式,诠释主流价值”。诸如《登场了!敦煌》《登场了!洛阳》《中国潮音》等,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进行自主原创,焕发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永恒魅力。多部网剧也从过去一味的宫斗、权谋上升至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道德、文化精华的展示,如《梦华录》等剧集在年轻人群体中兴起了“国风审美”的潮流。

现实主义:回归人间烟火,看时代大浪淘沙

在时代的洪流中,现实主义成为各类题材故事创作的主要出发点,充当了“一面镜子”,以纪实手法刻画时代面貌、映照出社会的变迁。在此基础上,多部网络纪录片、网剧紧跟时代步伐,在描绘日常生活和个体命运的过程中展现当代不同人群的精神世界,饱含人文情怀,从而引发不同年龄受众群体的共情。

对于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者而言,劳动人民的生活永远是最好的灵感源泉。无论现实生活如何,劳动者们无不流露出一种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网络视听作品借助多元化媒介环境、以现代化故事讲述方式留下影像记录,折射出时代机遇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每一个平凡的个体,都能拥有闪闪发光的机会,进而传递新时代的榜样力量。

许多网络纪录片立足当下环境,关注城市发展中的故事以及不同行业的普通人,寻求与受众的情感共鸣。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的网络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忠实记录一个个追寻美好生活的普通中国人的故事,一经开播即引发国内外热烈反响;在哔哩哔哩平台播出的“爆款纪录片”《守护解放西》主创团队驻扎湖南长沙坡子街派出所,用真实镜头呈现繁华都市中基层警务工作者的日常,同时也向民众科普了法律常识和法律观念;央视网推出的《蓝海中国》紧扣“世界海洋日”的主题,立体式展现了海洋建设新成就和海洋强国的新形象;所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近年来网络平台节目自制实力不断提高,如《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人生一串》等美食纪录片承载着中华大地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以其独具魅力的视听效果俘获受众,“吸睛”更“走心”,显示出网络自制纪录片的高品质创作倾向。

网络综艺以头部“综N代”增强用户黏性与垂直精分引爆大众围观为并行路径与发力重点,以真实性和贴近性开辟新方向;同时,注重提升自身的温暖感和人情味,聚焦社会现实,呈现治愈的力量。如《令人心动的offer》等以代际关系、职场观察为题材的综艺,更加关注青年人的就业、职场上的诉求和社会热点话题;《乘风破浪的姐姐》以“30+”选题切中女性社会痛点,以实际案例缓解女性年龄焦虑,在网络上引起公众热议;“忘不了”系列第三季之《忘不了农场》关注认知障碍、聚焦中国老年群体,让年轻人看到当代老年人的真实状态,引导老人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岁月流逝,放大了新时代下多姿多彩的老年生活,传递积极、温暖的生命价值观。

此外,网剧和网络电影也在理念、内容等层面不断创新,贴合新的时代语境,创新叙事方式,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得到较好融合,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和穿透力。腾讯视频《在希望的田野上》《启航:当风起时》等作品较好展现了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开端》在传统悬疑叙事的框架下加入新的元素和视角,聚焦普通人的生活、探讨社会热点,引发共鸣。爱奇艺《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系列化、深受观众喜爱的中短篇剧目具有悬疑性、揭秘性、互动性等特点,《风起洛阳》将悬疑元素契合在华美古风故事的讲述中,达到了悬疑与美学的和谐统一。近期全网上线的网络电影《勇士连》高度还原了飞夺泸定桥这一经典战役,勾勒出夺桥勇士的热血群像,致敬过往为了革命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网剧和网络电影的品质开始逐渐接近大电影,在剧本打磨和题材选择上不断推陈出新,红色题材、现实题材,喜剧类型、悬疑类型层出不穷,令观众耳目一新。

数字赋能:借助现代科技,让创意破局升维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十年,智能化、数字化手段让影视制作流程更加完善,众多技术深刻影响了内容的制作、传播等各个领域,效率大大提升。AR、VR、XR、区块链、元宇宙的发展让电视文艺节目创新有了更大想象空间;虚拟穿梭、时空交互、沉浸式观赏等,使得网络视听产品的在场感、互动化、沉浸式等特征愈发凸显,更多节目从以往的单一型、平面化向多维度、穿越式进行升级再造。

新媒体环境日新月异,小屏替代大屏、竖屏替代横屏,多媒介渠道和艺术元素相结合。小切口、大主题双向拓展,新兴元素试水扬帆,充分体现出媒体融合时代强大的网生力量。在此环境下,网络视听产品一方面紧跟时代潮流进行迭代变革,另一方面始终把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作为不变追求,让技术为思想和内容服务。

新技术和新思维也有力地促进了网络动画的创作生产。动画片以其特有的“造梦”性质,能够更加无限地延展想象力空间。新技术赋能制作,国产动画逐渐打破传统形式限制,将自身品类优势发挥到极致。此外,3D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奇幻、玄幻故事在宏大场景与技术渲染的加持下,更具高级质感,受众观看体验得到大幅提升。十年间,网络平台涌现出诸如《斗破苍穹》《刺客伍六七》《罗小黑战记》《斗罗大陆》《风起洛阳之神机少年》等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国产动漫,国漫拥抱未来的东方美学品格助力破壁传播,推动国产动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十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流量资费的降低,我国网民越来越多,网络社会生态也逐渐形成,逐步发展成不同的互联网社区。Bilibili作为当今最成功的网络社区之一,其用户数量在国内所有视频网站中首屈一指,用户的归属感和社区黏性相对较强。爱奇艺推出的社区“泡泡”聚焦庞大的粉丝用户群体,搭建了一个满足受众全方位需求的泛娱乐社交平台。

2021年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新时代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网络视听已经成为宣传思想新阵地和文化繁荣发展新载体,高质量语境下的网络视听管理更要求加强平台现代化治理,网上网下同频共振做好主题主线宣传、实现内容审查标准和机制的统一,以期更好更快地提升网络视听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体现网络视听肩负的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

从长远来看,技术革新、产业升级与“内容为王”的市场需求相遇,网络视听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但同时,网络视听也应更强调坚守人文精神,避免技术奢华、过度包装、形式大于内容。肩负文化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使命,网络视听产品应始终把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作为不变的追求,在高质量发展语境下开拓新局面,走好未来新征程。

[作者冷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程紫鄢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