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北京邻居》:以小见大凸显时代变迁
来源:文艺报 | 杨道全  2022年08月29日08:42

京味儿话剧《北京邻居》让观众又一次感受到现实主义表现传统的艺术魅力。根据作家荆永鸣小说《北京时间》改编的这部京味儿话剧以北京大杂院为背景,以在京打拼的外地人与京城原住民之间的邻里生活为题材,讲述上世纪90年代外埠来京的“北漂族”与胡同里的“老北京”之间发生的悲喜故事,通过北京人与外地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情感交流,将时代变迁的主流借由胡同里的点滴涓流映现得淋漓尽致。

与许多京味戏不同的是,该剧以外来人视角切入北京生活,让观众随着戏剧情节体味北京人与外地人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感受北京的大气与包容。该剧的结构不是线性的起承转合,而是生活片段的缀连,它以比邻的机缘将外地人和北京人置于同一个大杂院里。来京开餐馆的“刘作家”夫妻和卖烧饼的东北小伙儿胡冬都因租房与大杂院里的海师傅、赵公安一家、冯老太和老杨头父女等比邻而居,故事就在他们琐碎的生活中各行其是,并行交集。《北京邻居》的主题表达则是以小见大,通过“深夜翻墙”“查电表”“水龙头风波”“刘作家请酒”“雪中抒怀”,以及老杨头儿阻挠女儿与小四儿相恋、胡冬暗恋燕儿梅等家长里短的生活碎片的缀连,让观众见出生活大节,从大杂院看到了北京的变迁、人事的变迁,也看到了北京的大情怀。

唐烨导演对于剧作风格把握得特别结实,像这种碎片缀连的剧情很容易流于松散脱节,面对这些戏剧散片特别需要一种定力来拢住戏剧贯通的气韵,那就是对生活的深入体味和让生活本身说话的自信。“刘作家请酒”一段戏中,导演把刘作家、赵公安和海师傅圈定在左台口处的小屋中,不给任何舞台调度,让他们挤在一起借酒倾诉,生活的逼仄感非但不给人以偏台和单调之感,对真实生活的逻辑把握反倒让一个最普通的饭局得到强化,并被注满浓浓的人情暖意,及至三人走出小屋,走进漫天飘雪的冬夜,三人的情感尽情释放开来,最平凡的生活、最朴实的人际关系也生发出动人的诗意,我们由之感叹,美在生活中。这里,唐烨导演给了观众窥见它的眼睛。而戏剧进行富于感染力和得以流畅,有赖于戏剧节奏的掌控,节奏准确,戏的意味才能张弛有度,形成有效的影响力,尤其对片断缀连式的剧作结构,节奏甚至可说是剧作的命脉。从这部戏里我们也可看出导演掌控节奏的功力,在“深夜翻墙”一段戏中,初入大杂院租住的“刘作家”夫妻不知道夜里锁院门的规矩,深夜被锁在院外,为了不吵扰邻居,他们欲翻墙进院,不想还是惊醒了邻里并引起了赵公安的怀疑,形成一个外地人与北京人碰撞的戏剧场面。“刘作家”夫妻的解释、争辩、委屈、抱怨,赵公安的执拗,冯老太的疑虑,海师傅的善解人意和包容缠结在一起,矛盾中既有偏见,也有相互体认、包容,起伏张弛的节奏处理生动有趣,将矛盾的发展和化解处理得入情入理、富于层次。

《北京邻居》是一部极需二度创作增色添彩的剧作,即所谓的“人包戏”,以北京人艺为主创班子的二度创作赋予了剧作鲜活的存在。唐烨导演以现实主义艺术手法打造出有着浓厚北京味儿的生活气息、饱含真情实感、自然朴素的戏剧形貌。大杂院、煤棚、公用水龙头、小卖部和冬储大白菜、做鸽哨等胡同生活细节的呈现将观众自然地带入戏剧情境之中,而角色塑造带给观众的真实可信更是彰显出现实主义戏剧表演的亲和力。如同剧中的邻里一般,演员表演整体融洽,角色的人物质感真实细腻、栩栩如生。戏剧故事缀连成章,娓娓道来,气韵贯通,自然流畅。剧中,闫巍饰演的刘作家既有普通外来人的隐忍谦卑,又有业余作家的知性和自负,他知进退、有韧性,有着扎根北京该有的基本品质,从他身上可以见出许多“北漂人”的影子。赵公安在剧中可说是着墨最多的角色,他是生活在胡同里的普通小市民,下岗在家无所事事,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但他热心、爱出头,喜欢咋呼、抬杠,随遇而安又放不下北京人的优越感。松天硕塑造的赵公安可谓形神兼备、浑然天成,还颇有喜感,在剧中担当起挑色的角儿,把人物演活了。邹健饰演的海师傅拿捏精准,人物刻画平实无华,人物节奏和举止的表现尤为纯熟,如他制作鸽哨、收拾工具箱的整套手法始终不紧不慢,规矩有序,那份闲云淡定、中庸谦和的举止神态将八旗子弟的遗风表现得惟妙惟肖。说到演员表演的细腻,饰演刘作家妻子的吴娱在“水龙头风波”一场戏中有一个小动作,她把搓衣板儿的底部在水龙头下冲洗一下,再放入盆中,就这一个细节就可看出演员对塑造角色的细致入微,现在的年轻演员能把握这样的细节难能可贵。

大杂院里的鸡毛蒜皮看似平凡简单,但其所反观的社会是具体真实的。作品放到今天的“大移民”时代,这个“邻居”的含义就有了更多的外延,从外来人视角切入北京,正是对社会现实最贴近的审视和把握。北京人的文化烙印独特而生动,经历了历史变迁,到今天,这种印迹在普通市民社会保持得相对完整,胡同里的柴米油盐中都透着“老北京”们的性格底色,他们讲礼数、通世故,自尊、热心、和善、安分、顺适、包容,骨子里透着无比的优越感。如果说“北漂族”初来乍到时看到的是北京人的“傲慢”和偏见,而在比邻而居的岁月里,他们渐渐被平等、尊敬和热情所包容,正是这种包容接受并促成了外来者在此获取成功甚至落地生根。有意味的是,现在不只是外地人在北京寻找归宿,北京人也开始思考寻找自己的归宿。剧中,外来者胡冬发达了,成了安置大杂院老邻居的公司代表,这一反差是巨大的,是现实的强烈反照,北京人的落差可想而知,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仍然秉持着固有的包容。剧作通过胡同里的时代变迁引起观众反思和对往昔优良传统的感怀,从而使剧作获得了立意的深度,以反观性让我们看向未来。

综而观之,《北京邻居》是一部贴近观众的好戏,观赏性强,回味甘甜,它让我们怀念过去生活中极为珍贵的人情关系。它以小见大的戏剧意味弥散开主题张力,凸显出时代大义。原汁原味的北京风情细腻生动,戏剧氛围亲切、温暖,润人心田,给人以苦中回甜、忧中见喜的感念,外地人的艰辛和北京人的大义包容交织在一起,为观众展现出一幅朴素而动人的当代北京人文画卷,带给观众如细雨润物的感动,在生活的琐碎中让人体会到大情怀的涌动。

(作者系戏剧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