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桂梅老师》:师道之美 启智润心
来源:文艺报 | 林玉箫 仲呈祥  2022年08月12日08:48

由王宝社编剧,王宝社、常浩导演,李红梅主演,云南省话剧院、云南省戏剧家协会联合出品的话剧《桂梅老师》近期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该剧围绕“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的人生经历,通过探索其“来时的路”为牵引,讲述一代楷模将身心投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以师道之美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故事,真实展现了山村教师的坚忍执着和无私大爱。该剧在精神高度、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方面积极探索,为英模题材话剧的创作提供了新经验。

讴歌时代精神,为先进典型树碑立传,是文艺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桂梅老师》为新时期脱贫攻坚大潮中的乡村教师传神写貌,鲜明体现了当前文艺工作的时代方向,而以话剧形式将桂梅老师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剧情从宣讲队探讨时代英模“来时的路”为引子铺展开来,通过回溯人物成长的关键节点,展现了张桂梅40余年扎根云南山区的奋斗历程。剧中的桂梅老师既是“明镜”,也是“心灯”。她的人生经历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善恶美丑、人情冷暖、时代变革。从发现贫困地区“蒙昧”导致的种种家庭悲剧,到建立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实现“教育好一个女孩改变三代人命运”的理想;从四处奔走募捐遭受奚落质疑,到接受记者采访,引发全国关注;从学校师生一度流失面临关闭,到带领党员教师坚守一方阵地、改善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民……编剧从细处出发勾画出张桂梅的人生轨迹,剧情并未局限于人物自身的“小悲欢”,而是通过其内心成长的点滴来展示“大情怀”和“大世界”。在反映时代变革的同时,张桂梅的人性光辉亦如一盏心灯照亮了大山学子的追梦之路。该剧通过同事、学生等的回忆,搭建起多个舞台时空,艺术地叙述了桂梅老师拖着病体坚守教育战线、自掏腰包资助贫困学生、用知识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等一系列感人事迹,其在苦难与磨砺中不放弃高远的人生理想和教育理念,深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师道之美和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塑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一直是英模题材话剧的创作重点和难点。《桂梅老师》通过巧妙的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在不断的破与立、反思与重塑中探寻人物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一是以“路”的意象串联起宣讲队对桂梅老师“初心”的探索,舞台上的12人分饰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妇联的同志、新华社的记者、学校的同事等,他们从各自的独特视角讲述对桂梅老师的记忆,以多角度叙事还原张桂梅从教的人生之路,正所谓“说清了路也就说清了人”。二是通过戏剧冲突刻画人物形象,且这种戏剧冲突不仅体现在“戏中戏”的事件之中,更体现在层层递进的戏剧结构展示的人生之间。每当众人对桂梅老师的歌颂进行到形而上的思辨的关键时刻,张桂梅形象便会适时出现,打断、消解众人赋予她的“神性”:“你们说的不对”,“赞美多了就会忘了来时的路”,“宣讲可以,但必须把我当人”……由此,引导观众不断反思、追问并贴近她的真实形象,回归对其“人性”的深刻思考。全剧结尾处,张桂梅将自己的师道归结为“爱”,且不是她孤军奋战的小爱,而是无数人汇流到一起的“大爱无疆”。宣讲人看到的、讲述的都是她遭受的磨难和挫折,但张桂梅自己回忆的则都是别人对她的关爱和善意,乡亲的支持、领导的鼓励、社会的捐助,都让她铭记心怀,感动不已。众人探寻她的来路,把它归结为信仰,张桂梅则进一步把这种信仰归结为华坪县的“热土”和人民培育的结果,是人民的爱让她坚定不移地走这条路,是众人凝聚起来的“大爱无疆”让她“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至此,人物的知、情、意、行得到真实而完美的统一,并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将张桂梅的人性与师道、崇高与平凡展现在观众面前。

《桂梅老师》审美化、艺术化地诠释了张桂梅的成长历程和精神世界,塑造了以仁爱之心传师道之美,以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培根铸魂,以理想信念筑民族之根的新时代乡村教师的典型形象,是一部致敬当代人民教师的优秀作品。当然,该剧在戏剧结构的逻辑衔接、部分情节设计和台词的推敲方面,尚有提升打磨的空间。

祝《桂梅老师》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