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现实主义创作:回应真实生活的时代问答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唐瑞峰  2022年07月27日16:28
关键词:现实主义创作

今年以来,现实主义创作势头持续强劲,不仅都市生活剧紧贴当下观众所思所想,而且在主旋律创新层面,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风貌。在“降本增效,提质减量”的要求下,从一季度播出的《人世间》《心居》到近日刚刚收官的《幸福到万家》等,均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口碑与收视数据。这表明,现实主义创作不断产生高光时刻,其创作维度更多倾向于对百姓生活的真实描摹与社会心态的全面展示,客观再现了历史和现实。

可以说,现实题材如今已成国产影视剧创作的重要阵地,演绎生活变迁、展示时代风貌,已然成为创作者的文化自觉。

空间场域:从乡村到城市

优秀的电视剧作品一直是中国观众重要的精神文化供给。近年现实主义创作中,剧集叙事逐渐与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心理相互靠拢,产生趋近乃至融合的态势。纵观2022年剧集市场,几部作品基本实现了从乡村到城市的空间场域覆盖,其空间建构遵循着以时空为切入点,进而拓展呈现出具有典型性、特殊性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风貌等,将剧中人物的生活历程与时代发展密切联结,用个人发展与家国命运之间的联系破题。

《人世间》的讲述便是如此,这部剧主要的地理空间包括周家生活的北方某省会城市“光字片”、父亲周志刚参加“大三线”建设的西南地区、长女周蓉追随诗人丈夫远赴贵州的山区等。乡村、山区、企业等空间分别表征着改革开放前后不同的国家叙事与社会发展形态。

同时,现实题材电视剧中的人物往往都会经历从家乡到他乡的空间转换,《人世间》中的周蓉、《幸福到万家》中的何幸福与何幸运、《心居》中的冯晓琴均是如此。他们或追求学业、事业来到城市,或向往更高的眼界远走他乡,最初的生活空间、个人身份焦虑与对梦想的渴望,搭建起整个作品更加宏观的人物命运视角。

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在社会空间理论中提出,“社会空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每一个特定的社会都历史性地生产属于自己的特定空间模式。”

由此,现实主义剧集讲述的“空间”设定与变化,不同场域的社会性都有着更深一层的内在逻辑。剧中人物参与下乡、恢复高考、经济建设等情节,在人物命运中构建出家人的分别与牺牲,其中的不舍与无奈、过年团聚的欢乐等为作品带来天然的戏剧性,使观众进一步理解不同年代人对于生活的选择,从而更真实生动。

“以小见大”是优质影视剧作品的一大制胜法宝,可是“小人物”与“大时代”究竟是怎样的“小”与“大”?《人世间》周家三代人的故事是中国50年社会发展的缩影,他们是小人物,也是社会发展历程中真实的参与者。他们的各自命运,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是各自人生的主宰者。谁又能说,这样的“平民史诗”不是另一种宏大。

时间索引:几十年命运浮沉

现实主义剧集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走向现实的纵深,深入挖掘人民的生活。那么,将故事讲述融入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则是必然手段。以往年代跨度大、赢得观众认可的文学改编类剧集作品其实并不多。因此,今年的电视剧爆款《人世间》极为难得。这部作品选择普通人物视角,将人物故事的时间线拉长,融入不同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让观众在剧中经历不同社会环境下发生的人和事,建立起较为广泛的收视人群。

《人世间》中“光字片”的故事要从1969年讲起,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背景下,家中孩子的“去”与“留”之间,这些年轻人的命运也就此被改写。然而,故事的讲述方式却是温婉又朴实的,在巨大的时代浪潮之下,它不沉重,而是有力的、充满温情的。周家老三周秉昆通过个人努力,从一名工人开始,经历下岗阵痛和“下海”挑战,在平凡的岁月里扶持邻里亲友共同前进。这些社会发展的经济形态及其运行模式影响到了千家万户的人物命运:坚韧自强的郑娟、泼辣直爽的春燕、上进努力的吕川、踏实肯干的国庆、善良不愿拖累家人的赶超……这一张张面孔构成了《人世间》的人物图谱,也促成了电视剧时间索引下与百姓生活间更深层次的联动。

另一部农村题材电视剧《三泉溪暖》记录了三泉村科学改革的进程。主角高云溪自幼丧父,由村委会主任李永福养育成才,但高云溪担任三泉村党支部书记后,她与养父之间对于乡村振兴发展的理念冲突,串起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让整个故事有了较强的张力。

高云溪与李永福这对父女,女儿身上有股坚韧不拔的劲头,父亲为了产业兴村任劳任怨却也有着自己的局限性;龙山黑陶继承人李铭泉性格内敛,在创业过程中却有勇气也有坚持,默默陪伴着高云溪;李永福的妻子、高云溪养母张美菊,对女儿推广乡村振兴不理解,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村里的团支部书记孙梅梅,一心支持自己的闺蜜高云溪,与她携手创办了村里的物联网平台和物流中心;三泉村“千年老二”张麦圈因经济利益受损与高云溪矛盾不断,但最终理解了科学发展才能计其长远的道理……农村人物群像的塑造、人物心路的刻画,将两代人理念不同但有着共同振兴三泉村的理想娓娓道出。

观看这样的故事与人物,不同年龄的观众都可以在剧中找到相似的影子,可能是自己的父母,也可能是身边的亲友,或者是同样经历了时代浪潮的自己。这份观剧参与感是贴近人民真实生活故事的魅力,因为剧中的人物与现实的受众群体不仅是性格相似,更是经历相似甚至是命运相似。

情感维度:走向深刻多元

如今疫情融入生活常态,影视作品作为日常生活的产物,映照出尊重多元自我、坚持情感思辨的社会语态。在剧集市场风起云涌、各类题材全面开花的背景下,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扎根当下时代的人民生活,逐渐与大众审美融合。主要有两大情感特质:

其一,幽默感是平凡生活中的调味剂。作为观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形态,电视剧作品想要赢得观众的心,在好故事、精制作的框架之下,需凝聚出一些轻喜气质与幽默色彩。一方面可以为现实感颇强的现实主义创作找到更轻松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则可以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剧集话题的更广泛传播。

例如,《幸福到万家》中一向不太会表达的王庆来,在儿子小豆子的示范下深情看着何幸福并勇敢告白,何幸福一句“我不信”让这对农村夫妻之间的情感升华更加合理,充满了笑点;《心居》中冯晓琴曾差一点因为大房子动心,看完瞬间不想和小丁分手的场景,强化了房子在主人公心中价值的同时,带来轻松真实的叙事氛围;《人世间》周秉昆妈妈和春燕妈妈两人闲话家常时,盘算着春节要为两家孩子“制造机会”的场景,令人忍俊不禁,纷纷感慨“像极了父母为自己安排相亲的样子”。这些散落在生活细处的幽默与乐观,消弭了一些日子的清苦,也填补了一些家人分别的伤感。

其二,现实题材剧集紧密结合时代情感内蕴。一部优秀的作品,与故事的细化落实、可引申的思想内涵密不可分。今年几部成功的现实主义作品,也让更多观众意识到,创作者只有在丰厚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艺术表达,将充沛情感融入百姓生活,才能深刻反映时代的历史巨变,体现当下时代的生活质感。无论是《幸福到万家》中的法治普及、《人世间》中父辈与子女之间的相处,还是《心居》中房子这一表象之下每一个人对“家”的渴望,这些优质作品中包含的底蕴与内核,堪称透析社会问题的万花筒,剧中所聚焦的民生话题隐喻触及了当下人的痛点,启迪观众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剧集还积极地为观众提供个人理想追求、家庭关系与职场事业等方面的生活智慧,旨在给予荧屏前的观众直面生活的勇气,传递着家人是每个人的精神支柱,亲友是每个人社会交往的前提,社会是个体得以施展才华的后盾等议题,这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情感坚守。这份豁达乐观将成为连接电视剧作品与观众心底的情感密码,让真实性、贴近性成就更多的生活故事。

总体来看,抓取时代生活中的小人物故事,紧握时代发展生活命题中的细节,并将百姓心里关注的话题在剧集中予以呈现,才是真实扎根于人民内心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