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十年情缘青海湖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李二凤  2022年07月26日11:32

10年前,我第一次见到青海湖。

彼时正年少,青涩孟浪,工装裤往大黄靴筒里一扎,就跳上了从甘肃敦煌开往青海西宁的双层躺椅大客车。

过了酒泉的阿克塞小城,沿途依旧是大漠风情,远处沙丘连绵不绝,日色昏黄,一望无际。随着海拔逐渐升高,景色渐变,大客车在高原荒山之间反复折转,道路极险,曲曲折折呈“S”型,护栏上刷满了红色的警示标识。走着走着,迎上一片乌云,客车便一头扎进雨中,雨点打得车顶车窗啪啪作响。透过车窗向外看,不远处峰峦险峻,山头戴雪。客车翻越当金山时,我的饼干袋因为外界气压低胀鼓鼓地膨了起来,好像黄河浪尖上的羊皮筏子。

再向前,就进入青藏高原了。高原上的云层很低,打开车窗,似乎伸手就能触碰。远方有连绵的山峰,山顶都藏在云中。东海之滨出来的我,从没见过这么广袤的大地,低垂的蓝天,触手可及的云彩。

天黑透了,客车穿行在雪山间,我抱着一条薄毯睡着了。再被拍醒时,已是凌晨三点多,车停在青海湖边。

5月的高原,夜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夹杂着寒凉,我们几个人哆嗦着敲开一家藏式小旅店的门,快速躺上客房的大通铺。

次日清晨,我们进入青海湖二郎剑景区。那时景区还在建设中,没什么游客,但雨中别有一番缥缈静谧的意味。被雨水打湿的木栈道,踩上去,发出微微的咯吱声。漫步向前,尽头是清浅的青海湖,湖底大大小小的石块,直视无碍。抬头,寒雨洇湿天地,雾气蒙蒙,水天一色,湖面如大海般浩渺,却像镜子一样平静,微风起时,才泛起微微波光。置身其间,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雄壮有之,浪漫有之,飘然欲飞。

这就是西王母的瑶池吧,它的主人在哪里呢?昆仑仙山中那雍容华贵的女子,是在绮窗下等候周穆王驾八骏飞腾而来?还是摘下三千年一熟的蟠桃相赠汉武帝?抑或与玉帝在天宫举案齐眉看凡尘?追本溯源,西王母又是谁?一个个玄幻的故事流而变之,却真实反映出西部与中原斩不断的来往,打不破的亲缘,自古至今。

黄昏之时,我们踱回旅店,店主格桑大叔正看着女儿写作业。小丫头刚上二年级,脸上两朵高原红,大眼睛,不怕生,正一笔一划地在田字格上抄写生字。格桑大叔身材高大,脸庞黝黑清癯,会雕佛像、画唐卡,浑身散发着一种淡泊宁静的气质。他的普通话说得不太流畅,却很爱跟我们聊天。聊得熟了,正好天也放晴,便带我们爬上附近的山,远眺青海湖。碧蓝的天幕下,山上的黄草刚刚发出绿芽,五色风马旗在黄草蓝天之间猎猎飞扬。太阳沉在地平线上,将人影拉长。左顾月出东山,回望长空万里,几条支离河流,弯转着缓缓流入青海湖,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着金光……

之后,我因工作原因奔走于东南西北,饱览各种风景,领略多方风情,但青海湖畔的一幕幕,却始终如画片般镶嵌在我脑海里。时光翩然飞逝,色彩依旧艳丽清晰。我与格桑大叔一直有联系,不时给他家扑闪着大眼睛的小女儿寄些小东西,或是可爱的卡通文具,或是嫩绿粉红的头花发卡……

再见青海湖,是数年后油菜花盛开的季节。

这个季节的美,让人哪怕在高原上走路,都是雀跃的。我们翻日月山、过倒淌河,一路向前。天空湛蓝,阳光明媚,车窗外,大片青碧草场急速后退,视野里时常有羊群和牦牛出现。远山如覆青毡,平缓起伏,大朵白云在山顶飘浮。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与湖水同时出现的,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大色块的湛蓝和明黄,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简直要让人醉倒在高原最美的时节里。穿过花田,就是青海湖。湖水依然清澈,远方雪山上吹下来的风,撩起层层波浪,在我心里泛起阵阵涟漪。

我与格桑大叔早已“鸟枪换炮”,改为微信联系了。这些年,格桑大叔的旅店越开越多,生意越做越大。当听我说要去看看他,他说夏天是旅游旺季,客栈里事情多走不开,发了自己所在的西海镇旅店地址给我,让我们自己过去。开始我还不以为然,凭着我对西海小镇的深刻印象,闭眼都能摸到他家旅店的门,何用导航?

但是,我错了。

经年未见,不变的是西海蓝天雪山草场的美景,是各族朋友间简单却牢靠的感情,但小镇的基础设施已经大变了。硬化路上,好不容易找到车位停下来,我却不知道该往哪走。一座座崭新宽敞的藏式民居,白墙红瓦,墙上檐下不吝彩绘雕饰,日月祥云、花草纹样,色彩鲜艳、气势非凡,早已不是当年因陋就简的样子。

还好格桑大叔早在路边等着我,我们发现,这些年一起飞速发展的,还有他的体重和普通话水平。整个人越发黑壮,反而好像比初见时年轻了很多。我们惊讶于他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前后鼻音分得很清楚,不带青海口音。大叔得意地一仰脸:“我是跟你们学的!”他举起手机炫耀着。

他给我们看小女儿的照片,当年扑闪着大眼睛的小丫头,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西宁城里上学,住校,很少回到州上来。说到这里,格桑大叔还有点羞涩:“我在西宁也买了房子。”说话间,大叔跑车的侄子带回了不少客人,格桑大叔向我们致歉之后就去忙了。我想,客人们一定也会被他和蔼亲切的笑容感染吧。

与青海湖第三次“见面”,是在网络社交平台上。

一个网名叫“郑郑”的网友给我发私信,看头像是个美女博主。我一边琢磨这个带有中原气质的名字,一边点开——竟然是格桑大叔的小女儿!

即使聊起小时候寄的邮包,细节都能对上,我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这个星眸长发、身着短靴纱裙的姑娘,竟真是我当年见到的、顶着高原红在田字格上抄生字的小人儿。但转念及此,自己又忍不住莞尔:一别10年,青海湖畔的格桑小花,变成“澹然不做东风客”“露染燕脂色未浓”的瑰丽芙蓉,又有何奇怪呢?

“郑郑”考到成都上大学,现代大都市流光溢彩的时尚气息,和她恣肆飞扬掩盖不住的青春活力,确实很搭。她是学校辩论队的辩手,还是学生通讯社的干事,课余跟男朋友一起旅行、拍照,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博主了。

她的相册里最多的,还是青海湖。高饱和度的蓝色湖水,头顶戴雪的连绵群山,黄绿毡子一样的草场,风马旗、帐房、玛尼堆......她把五彩丝线扎进发辫里,牵着自家的纯白牦牛,长袍曳地,环佩叮当,向互联网那头的一个个朋友,描述青海湖美景,讲油菜花和湟鱼,也讲西王母和仓央嘉措,看似不经意的表达,却又满是藏家儿女的好客热忱。

相册中,青藏高原清晨的光芒撒在她的脸上,柔和而明媚……10年前初见时的一幅幅画面,在我的脑海中越发清晰。

巍巍昆仑,茫茫雪域,长云万里,黄河九曲,昔年已是大美,愿未来更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