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 《工人日报》专访《十月少年文学》
1.很多人都已经放弃杂志了,但却有人新入局杂志,在这个阅读日益碎片化的当下,创办和坚守一本杂志的初衷在哪儿?
“为什么要创办一本新刊?”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又一次回顾了《十月少年文学》创刊至今6年的办刊历程。
《十月少年文学》2016年10月创刊,2017年1月正式发刊。创刊不到1年时间,杂志就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中国最美期刊”,2019年获评“第31届香港印制大奖杂志印刷冠军”,所刊登的作品获“2018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单篇作品奖”“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短短几年时间,《十月少年文学》迈出了踏踏实实的每一步!
初心一:传承
众所周知,我们北京出版集团有本全国知名的文学刊物,叫《十月》。自1978年创刊以来,《十月》已经走过了44个春秋,为全国读者奉献了无数篇文学佳作,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爱好者,很多优秀的作家从这里开始他们的文学征程,并享誉海外。
时代呼唤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十月》的文学品格需要传承,构建少年儿童健康的情感世界和人格世界,是时代的需求,是未来的需求,更是我们出版人的责任。这种种因由,促使我们迫切想创办一本真正属于少年儿童的高营养、高质量、高品位的纯文学期刊。于是,在《十月》步入不惑之年之时,我们带着对纯文学的敬畏与坚守,带着憧憬与梦想,着眼中国文学未来的发展与传承,着眼于厚植中华民族的文学土壤,创办了《十月少年文学》。
初心二:创新
作为一本新时代的儿童文学期刊,《十月少年文学》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为了适应新时代文化的需求,杂志不管在内容上还是办刊形式上都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在内容上,《十月少年文学》主打中长篇作品,这填补了我国儿童文学期刊的一个空白。杂志刊登过的中长篇作品有曹文轩的《萤王》、张之路的《吉祥时光》、殷健灵的《废墟上的白鸽》、王立春的《风的羊》、刘海栖的《有鸽子的夏天》、张忠诚的《公羊爸爸》等,这些有力度、有温度的文学作品,为少年儿童带来了有益的思想启迪和精神享受。
《十月少年文学》诞生于融媒体时代,阅读媒介的改变,数字阅读、有声阅读等新媒介阅读趋势给青少年阅读带来新的可能。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要打造一本成功的少儿纯文学期刊,在内容生产和服务模式上都应该有所创新。因此,杂志在创刊之初,就将“可听、可看、可参与”作为目标,实行全媒体办刊的模式,刊媒互动,为读者的阅读体验实现新的升级。例如,我们基于杂志优质的内容资源,邀请朗诵名家录制杂志文章音频,在“小十月”微信公众号上,以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发布内容,为读者打造了一个立体的阅读空间,让文学真正地“活”起来。我们还深度梳理现有资源,建设“小十月俱乐部”小程序,重点打造“跟着名师学写作”“作家教你学诗文”“我要上杂志:寻找儿童诗歌领读者”等栏目,建立自己的读者会员社群,线上线下联动,用优质的数字化内容服务读者。
初心三:理想
如今是阅读途径和阅读文本非常多元化的时代,在这个阅读日益碎片化的当下,文学阅读应该保持一种个性。在杂志创刊仪式上,《十月少年文学》主编曹文轩提到“儿童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读者,但却是需要引导的,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正在成长当中。少年儿童的成长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他们的阅读水准也就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如何在保证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的快乐的前提下,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深阅读兴趣,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是出版者,也是教育者。对于少年儿童价值观的教育,本质上不是知识性的,而是智慧性的、精神性的。我们必须为少年儿童们提供高营养、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食粮,为他们提供内容高雅、引人向上的文学作品。我们希望用我们认为最好的、最理想的文字,将他们培养成、塑造成最好的、最理想的读者,这是《十月少年文学》的使命。
办纯文学杂志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说,真的不容易!但是,我们拥有对文学的热爱,对创新的执着,对未来的向往。我们会继续坚持下去,继续为全国的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把这份有志向、有担当、有质量的儿童文学杂志越办越好。
2.您看到的杂志社的生存现状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在当下立足?
《十月少年文学》是一本面向8岁以上青少年读者的纯文学杂志。回溯过去,纯文学杂志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是文学第一阵地。那时的文学期刊几乎享有第一媒体的地位。如今,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仅限于纸媒,数字化阅读发展的不断加速扩大,对以书籍、报刊等传统纸质阅读为主体的阅读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文学期刊市场整体下滑,杂志的发行销售面临巨大的困难,经营每况愈下,有的勉强自负盈亏,有的连年亏损,更有一些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学期刊作为一代人的精神载体,已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对于文学杂志而言,稿件是“魂”,是杂志的根本,稿件的文学水准决定了一本文学杂志的水准。新媒体时代,虽然技术变了,介质变了,但读者所喜爱的内容却是不变的。文学杂志应该是纯粹的,有别的媒体无法替代的特征。《十月少年文学》与《十月》一脉相承。杂志自创刊以来,始终秉承《十月》倡导的纯文学品质,恪守高雅质朴的文学风格,坚持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的纯文学办刊宗旨,坚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的办刊方向,编辑刊出一大批富有时代特色、贴近少年儿童生活、凸显少年儿童思想特点、生动活泼、有持续影响力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倡导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反映,追求典雅、深邃的文学意境,以高品质、高品位赢得了儿童文学作家和业内出版社及媒体的广泛认可。
3.靠邮局订阅肯定是不够的,有什么新的手段推广宣发?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十月少年文学》杂志按照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网络及新媒体技术,调整发行模式,建设多元化发行渠道,引领渠道跟着杂志的办刊宗旨,助力中小学生语文学习、文学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断在营销方式、手段和营销渠道的需求、产品形态上进行打磨,融合发展,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生态圈,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一方面,利用网络完善二渠道、邮局订阅等传统渠道,做好优质代理商的重点维护工作,深度挖掘渠道潜能。另一方面,在完善传统渠道建设的基础上,依托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开拓网络发行新渠道。如: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在京东、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期刊销售;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开展网络营销;积极与线上社群平台合作,进行广泛的社群营销,利用社群的影响力带动杂志的发行量等。
经过6年的发展,杂志发行量从最初的单期五六千册,不断攀升,至今月发行量已实现十几倍翻番,成为中国儿童文学报刊方阵中的重要期刊。
4.除了内容,我们还在探索什么品牌营销的新路?
自创刊以来,杂志社积极举办并参与各类文学活动,提高杂志的品牌影响力。2018年,杂志发起设立“小十月文学奖”,每两年举办一届,面向全球征集优秀的华语儿童文学作品,通过活动发现精品,培养文学新人;在北京、云南、河南、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山东、甘肃、陕西等多地举办“小十月文学沙龙”,宣传杂志的理念和规划,加强与各地作家的交流;与各省市文联、作协的联系交流,例如安徽省儿童文艺家协会、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河南儿童文学学会、浙江儿童文学学会等多家单位,合作开展文学活动;举办“儿童文学高峰论坛”,关注儿童文学创作发展。
为了深入地服务校园,服务语文教学,培育文学新人,《十月少年文学》杂志社在全国各地中小学设立近百个“小十月文学社”,聘请50余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担任《十月少年文学》文学导师,并在10多个省份的中小学举办了近百场“文学艺术名家进校园”活动,服务于校园读者,同时为少年儿童举办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文学品牌活动,如“小十月研学”“小十月戏剧节”“小十月·小荷之声朗诵大会”等,为少年儿童搭建了一个文学阅读、创作、发表、交流、体验的平台。
未来,《十月少年文学》将以文学期刊为平台,在拥有优质内容资源的基础上,按照IP全产业链发展的目标,围绕文学核心向多元衍生的戏剧影视、教育培训、文学研学等内容创意产业拓展,形成儿童原创文学IP孵化器,利用电商、社交媒体、手机支付等现代手段,多渠道寻求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把文学和新业态嫁接,实现整个儿童文学创意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形成“小十月”品牌的全新商业模式。在新时期找到一条少儿期刊转型升级的创新路径,使得《十月少年文学》的品牌形象愈发清晰、品牌内容更加充实、品牌价值得到提升,最终成长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儿童文学领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