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峡谷村记事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姚启超  2022年07月13日11:36

工作在外,已有多年没回家乡了。就在不久前,我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镇峡谷村,这是一个布依族、苗族聚居的山寨。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庄,我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禁感慨万千。

走在平坦如砥的村庄水泥路上,道路两旁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楼,一个个干净整洁的院落。村子中央,新盖的文体活动室宽敞而明亮。公路上,不时有摩托车、小汽车、货车迎面而来;不远处,农田里耕地的已不再是老牛和犁锄,而是现代化的微耕机;沿途还有花椒、火龙果等农产品加工厂,可以看见工人们不停忙碌的身影;干完农活从地里回家的乡亲们,开着摩托车或者农用车,一路上放着欢快的音乐……多么美好的画面!

身处这样的情景之中,我兴奋不已,但我立刻又怀疑:这是我的家乡吗?此刻,一个声音肯定地回答:这就是你的家乡,只是阔别多年,她已旧貌换新颜,你才认不出她的模样。我不禁想要欢呼,为家乡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欢呼,为我的父老乡亲们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而欢呼!

黄昏时分,漫步在村寨里,处处可见乡亲们洋溢着幸福和笑容的脸庞,处处可见穿着崭新鲜艳衣服的孩子们在嬉戏追逐。乡亲们的家里,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电饭煲、电话、电脑等都已普及,很多家里还购置了现代化的家居产品:沙发、音响、大床、大衣柜……

曾几何时,峡谷村因群山阻隔,被贫困“深锁”。一直以来,村里几代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几百户人家组成的村落位于北盘江畔花江峡谷里,而农田大多在山坡上,村民们只能起早贪黑,每天天不亮就到地里干活,傍晚背着重重的猪草、粮食,赶着自家的耕牛,像蜗牛一般慢慢回家。回家的小路凹凸不平,遇到下雨天,泥水里混杂着石头、猪粪、牛粪,行走艰难。

我儿时的印象中,家乡的那条山路极其狭窄。那是一条高山里的羊肠小道,不是上坡爬坎就是下坡拐弯,是村里人和牛羊共同踩踏出来的,路面坑坑洼洼,宽的地方大约有一米,窄的地方只能一头牛慢慢通过。有时碰到对面有牛群或者是挑着担子的人过来,就得找个较宽的地方让行,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把人或者牲畜挤得滚入路下的深沟中。从山顶望去,那条山路似一条灰色的腰带系在山间,一头连着小村庄,一头连着远方的集镇。每每望着那条小道,家乡人的眼里也总是充满着憧憬,因为踏上那条小道就可以把村里的粮食蔬菜、猪鸡牛羊运送出去,即便只能靠人背马驮,但只要有了通道,就有了希望。

小学六年级和初中时,我到镇上读书。那时,每到开学,父亲便会赶上家里的大花马,驮上我的行李,踏上山路送我去读书。一个学期也就那么一次,走累了可以骑大花马,平时每个周末来回都得靠双腿跑。夏季,经常下雨,山路泥泞,往前走一步,站不稳还得往后滑三步,山沟里经常会发洪水,书包或者鞋子被水冲走的事时有发生;冬季的早晨,小路上像刚刚下了雨一般湿漉漉的,路两边的杂草上沾满了露水。那时的我个子比较矮小,一路走下来裤子半截都湿了,粘在腿上,刺骨般寒冷。村里也都是泥巴土路,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当时,我就在心里默默地想,要是我的家乡有一条宽阔、干净的路,那该多好啊!

在本世纪初,村里虽然修通了一条山间公路,但弯多路陡,沙石路面坑坑洼洼。若碰上下大雨特别是暴雨,还常常发生山体塌方,阻断公路。

真正的改变发生在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到来之后。脱贫致富,修路先行。随着村里田间道路的畅通,村民们几乎都有了自家的农用车,从山坡上的地里拉着粮食10多分钟就到家了,过去3天才能干完的活,现在一天就很轻松地干完了。通往邻村和集镇的路也通了,宽阔、平整,曾经需要步行两个小时到集镇上,如今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村里的老人们回首往昔,感慨不已,说现在的农民真的很幸福。

家乡人谈得最多的还是家乡的路。2017年,当地政府大力实施“组组通”公路建设工程,峡谷村修起了一条30多公里的进山水泥公路。之后,连接全村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很快建成。一条条“组组通”犹如一条条流动的血脉,编织起一个畅通的农村公路网络,一栋栋样式别致的楼房展现着实施“组组通”带来的山乡巨变。

变化的不仅仅是山乡之路,还有家乡人的生活。现在几乎各家各户都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并且都用电饭煲做饭。过去,每到冬天,村里的大人小孩都会上山砍柴,年底每家门口都会整齐地堆着一堆木柴。那时候吃水也比较困难,村头只有唯一的一口井,每天天还没亮,乡亲们就排队去挑水。一到冬春季节,井水干了,吃水要到10多公里外的北盘江里去挑,一个劳动力一上午只能挑回一担水。

山村还通了有线电视、电话、宽带,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和农产品销售信息。随后,村里建起了自己的农产品销售电商网点,在网上发布农产品销售和农副产品加工的招商信息。

当地政府将客商引进花江峡谷搞旅游开发,几家龙头企业到花江峡谷搞花椒、辣椒、枇杷、核桃和火龙果种植,办起了农产品加工厂,生产旅游产品、纪念品,还带动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吸引了一批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创业。

如今,村民利用种植基地,重点发展农业观光和休闲旅游,推出了春夏摘枇杷、樱桃、李、桃、野菜,秋冬摘核桃、花椒、火龙果,夏纳清凉、冬赏雾凇,晨观日出、夜赏星月等活动,客人在此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村里的瓜果蔬菜、鸡兔鱼羊等绿色食品源源不断地运到了城里,城里的冰箱、彩电、电脑也陆续搬进了山村的小楼房。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村里建起了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卫生诊所,全村呈现出规划有序、村容整洁、文化氛围浓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动面貌。

我又来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花江峡谷,舒适的中巴车穿行在幽静的山峰和绿葱葱的树林间,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让我心旷神怡。抬眼观望,一条条虽然不怎么笔直但是宽敞、平坦的道路如同晶莹的玉带,镶嵌在花江大地上。

这次回老家,我听到最好的消息就是村里近年来有几十个孩子考上了大学,乡亲们越来越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希望村子里有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认识外面的世界。

难得与乡亲们聚在一起,和他们一起话话家常。看着一张张快乐的笑脸,听着亲切而熟悉的乡音,我觉得生活真的好美好。绿树丛中的峡谷小山村在阳光照耀下也更加美丽。

作为家乡的儿女,我由衷地为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返程途中,我试图努力想象家乡未来的面貌,却又总想象不出具体的样子。是啊,就像家乡今天带给我的这份惊喜,又何尝是我曾想象到的呢?但不管怎样,我坚信一点,那就是明天家乡的变化将更大,乡亲们的生活会更加殷实、幸福和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