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儿香枣儿圆》:源自大地的果实
一轮圆月挂在天上,照得路面明晃晃的;远处有地里劳作晚归的农民,赶着牲口,牲口脖子下面的铃铛不停地清脆地响着。路旁的树木浓密的叶子和地里稠密的庄稼阴森森的,有些吓人,秋虫的呢哝声不时在耳畔回响。
“福来哥,你打算在外面打一辈子工吗?”新英轻轻地问。
“不可能。俺想打工先挣点钱,然后去学驾照开车。”福来推着车子慢慢走着说。
“为什么要学开车?”
“那用处可多了。可以把咱村里的粮食、棉花、水果、蔬菜什么的拉到城市去卖,也可以从城市运东西回农村。不过,俺看光种粮食挣不了大钱,必须学点手艺,或者搞点副业,靠手艺或副业发家致富。栓柱哥不就这样吗?那是俺的榜样。俺要是学会开车,就准备给人当司机挣钱,等挣下钱俺就买车,自己当老板。”
“想不到,你还是个胸怀大志的人呢。”
“那当然,俺将来就像栓柱哥那样,自己当老板。俺要开着车到全国各地去转一转,看一看,以后就住在城市的楼房里。”
“和俺心里想的一样。”新英自言自语地说。
“新英,你将来有什么打算?”
“俺没啥志向,就想一个人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大世界。”
这是摘自刘洪鹏长篇小说《枣儿香枣儿圆》第七章中的一段文字。这段男女青年质朴平实随意交谈的场景,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信息:有传统乡村风景的描画,有城乡巨大差别的隐现,有对传统农耕方式的不满,有农村青年人急于改换人生的决心和理想,等等。大义微言。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如暴雨前的风尘,预示着巨大变革的到来。
这段文字,也体现了作者把握时代、提炼生活、塑造人物的能力。颇有神韵的白描手法,删繁就简的人物对白,留白技巧的大胆运用,彰显了作者的文学功底。
刘洪鹏,1972年出生在山东沾化农村。祖上世代务农。小学时就因写出灵动的诗歌,颇受老师的嘉许。中学时,读到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将其中以文艺改变国民精神、疗救精神比疗救身体重要的说法烙印于心,自此热衷于文学的学习和创作。后陷入失业漂泊、四处打工的困境,但仍坚持读书。直到2008年考上公务员,才算安定下来。由于具备丰厚的文学修养,又经过艰苦生活的淬炼,他常常从文学的角度敏锐、深刻、全面地反思自己,分析社会。
洪鹏记事时,正值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亲历由“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当地土特产——冬枣产业化发展的整个过程。原本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普通通农民们,一鸣惊人地成为社会改革的弄潮儿,迅速抛弃了原始的农耕思维和传统劳作方式,与时代经济快车道接上轨。
就像春天有百花盛开,也有料峭春寒一样,千百年来沉寂土地苏醒的过程,也绝非一路高歌。刘洪鹏作为见证人、亲历者,那一幕幕波澜壮阔、惊魂动魄的创业场景,盘纡在胸中,时刻向他发出一种使命般的召唤,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频频在梦中走来向他倾诉。
于是有了这部长篇小说《枣儿香枣儿圆》。小说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鲁北农村改革开放为背景,书写了新时代农村发生的巨变。既有国际国内的大背景,又有浓郁的地域风情;既有社会变革的大潮,又有乡村改革的激流;既有新旧观念的交锋,又有后浪推前浪历史规律的揭示;既有对宏观经济的分析,又有对局部经济的研究;既有对乡村面貌改观的描述,又有对林林总总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既讴歌了年轻人敢作敢为、除旧布新的精神,又赞美了纯洁的爱情和真挚的亲情。小说以栓柱、福来、大壮、栓亭、新梅几个主要人物的故事为主线,笔触遍及社会不同层面,描绘了一幅宏大的社会历史画卷。小说借鉴《水浒传》和《儒林外史》的创作手法,几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相互呼应,成为有机的一体。作品乡土气息浓郁,语言朴实自然,故事及细节如同真实再现。
两千年前,中国第一位诗人屈原的《离骚》一经问世,就树立了中国文学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标杆。1997年诺奖获得者、意大利作家达里奥·福说:“不能为这个时代,不能为整个人类发声的艺术作品,都是毫无意义的。”可见关注现实、反映现实,是全世界经典文学的优秀传统。这不仅仅是作家的创作方式问题,体现的是作家的情怀,是勇于承担人间道义、社会责任的高贵品质的体现。洪鹏说,“最好的文学应该是深刻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好的文学作品有强烈的代入感,让人读后犹如身临其境,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与作者的感情同频共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见证式写作”,把那段有改天换地意义的历程从历史长河中打捞出来,透过具象描写在更深层次上抽剥出其独特、神秘和价值。
历史可以通过文学发言,但文学却不是历史文本的补充,她自有其生命和魅力。以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提升人、引导人,才是创作的根本目的。功夫在诗外,优秀作品对作家的思想有很高的要求。在此,可以把洪鹏在作品中要表达的思想简要梳理如下。第一,要充分尊重经济主体的权利和意愿,让他们在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下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第二,要以人为本,要唤起全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真心尊重和诚挚关怀。第三,中国目前社会的发展,应致力于实现农耕文明和工商文明的高度融合,最终彻底消灭城乡差别,建立更高层次的文明。
洪鹏以文学的形式,对家乡的那段历史进行了记录、剖析、重塑,表达了自己的审美和思想,展现了正义的力量和尽管艰难困苦、但仍一直坚韧前行的不屈精神。优秀的作家,都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让自己融入历史和现实,并影响历史、现实,乃至未来。洪鹏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