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
来源:文学报 | 杨雅莲  2022年06月28日09:00

几个月前读到《金珠玛米小扎西》,被这部书写当代中国戍边军人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的作品打动,深感这是一部礼赞英雄、致敬英雄,深具时代意义、现实意义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金珠玛米小扎西》讲述的是藏族男孩小扎西在哨所一群可敬的金珠玛米(当地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的亲切称谓)的影响下,经过军营的洗礼与磨砺,也成长为光荣的金珠玛米的故事。作品对于各民族青少年了解西藏故事、西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作品书写了藏地军民鱼水情深。我本人几次过去西藏,感叹于藏区人民与解放军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过上好生活的藏区人民,发自肺腑地对国家、对党的那种真挚的热爱。

作品刚开始,就展现出解放军对人民百姓深切的关爱。比如,发现小扎西被埋在雪层和冰块之中时,战士们生怕动作太猛伤到孩子,又生怕速度太慢误了施救。在刨开积雪时,林海平用力过猛,石头戳掉了他左手食指的指甲。被救后,小扎西说道:“我不知道阿妈生我的日子,昨天你们救我的日子就是我的重生日。我把这一天定为我的生日,行吗?”“我当然是中国人啦,中国西藏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解放军的感激和对祖国的热爱。

小扎西从小就喜欢唱经典歌曲《金珠玛米亚古都》,如今金珠玛米成为他的救命恩人,他感恩这群特殊的人,渴望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山体滑坡时,小扎西救了哨所两名士兵,立了大功,他不要感谢,不要奖励,唯一的愿望就是当金珠玛米。通过戍边官兵的使命担当和小扎西的成长,小读者能够从中汲取坚强勇敢的精神和动力,培养坚毅顽强、勇于担当的气质。

作品真正扎根生活,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同托尔斯泰所说:“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以少数民族生活为背景,又与军旅生活有关的《金珠玛米小扎西》,作品如此坚实,得益于曾有情十余年的军旅经历,对西藏生活环境的熟稔,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与厚重素材,作品才显示出生活细部的逼真精细,并奏响一曲雪域军魂的英雄颂歌。

同时,作品开展国防教育,厚植家国情怀。作品刚开始时这样写道:“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林海平他们一样的边防军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维护,界碑犹如一枚枚永不生绣的铆钉,牢牢地钉在中国的国境线上,中国的版图才安宁永固。”班长刘大强牺牲时,读来令人荡起回肠。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刘大强高抬右臂,伸直手掌,向祖国、向人民、向战友、向亲人行了最后一个庄严的军礼。战友们执行任务后,见证了刘大强最后的尊严:他的表情端庄安详,而且他的嘴角微微上翘,露出最动人最宝贵的微笑。他告别四年兵龄,告别二十二岁人生,告别他无比眷恋的世界和军营的辉煌仪式,是一个军礼。结尾处,成为班长的小扎西面向界碑,带领战士领誓:“我们每个兵都是一个界碑!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捍卫每一寸领土的完整,我们维护每一个日夜的安宁!”军人不朽的誓言,久久回荡在天地之间,也回荡在读者心间。

国防教育是国之大事。对青少年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和国土意识尤为重要。曾有情的《金珠玛米小扎西》,为青少年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读完此书,“捍卫每一寸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一定会植根于孩子心中。

故事形象生动有趣,贴近现代儿童。虽然时间背景为1982年——遥远的40年前,但是以小扎西、赵照为代表的形象,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既有军人的勇敢坚毅,也有青少年的童真童趣。童真童趣的描写,非常贴近现代青少年的性情、心理,为这部书写英雄、歌颂英雄的作品,增添了一抹温暖。

这部作品出版半年来,受到很多小读者的喜爱,藏文版也将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希望出版社联合出版,相信一定会受到西藏小朋友的喜爱。因为《金珠玛米小扎西》非常强的故事性,也期待作品能够改编成影视剧。把文学和影视的力量融汇在一起,开拓和延伸文学的价值。

(《金珠玛米小扎西》曾有情/著,希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