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画当代澳门儿童的爱国情与报国志
讲好中国当代儿童的故事,报告文学责无旁贷。在日益蓬勃发展的儿童文学事业中,近些年出现了一个可喜现象,那就是一批卓有成绩的报告文学作家纷纷加盟,助力儿童文学创作。曾平标、廖子馨倾力创作《中国的孩子》,以热情真诚的笔触,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对澳门少年儿童的亲切关怀,书写了澳门青少年爱国向上,茁壮成长的感人事迹,值得祝贺与关注。
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是澳门发展繁荣的坚强后盾。作品告诉我们,2019年“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全体小朋友们回信,勉励大家传承好爱国爱澳优良传统,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健康成长,长大后为建设澳门、振兴中华多作贡献。2019年12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勉励澳门青少年传承中华文化和中华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澳门乃至国家的栋梁。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与嘱托,在澳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下了根。作品紧扣澳门青少年成长与国家、民族、中华文化的关系,把当代澳门儿童的爱国之心,祖国繁荣与澳门发展相生相伴,新一代爱澳爱国澳门新人健康成长的时代风貌讲得生动感人。
现实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历史如同一面可贵的镜子,照亮现实,开启未来,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中国的孩子》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从过去的历史,讲到现实的进步与发展,以史照今,启发心智,鼓舞人心。长期以来,澳门人民中就有着心系祖国、热爱祖国的久远优良传统。作品围绕澳门濠江中学讲述有关澳门少年儿童成长的十个故事,将爱国感情的传承与培养作为红线贯穿始终,在回溯历史之河时,以从容的笔触告诉我们,濠江中学从抗战时期起,就一直是澳门同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在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天,澳门濠江中学曾经的校长杜岚奶奶买来红色黄色两种颜色布料,对照着国旗照片,在昏暗灯光下一针一线,连夜缝制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二天下午三点,杜岚奶奶带领护旗手站肃立于阳台上竖起的6米旗杆旁。当收音机传来天安门广场上播放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时,杜岚奶奶在师生注视下缓缓升起那面手缝的国旗,现场庄严肃穆,所有人如同亲临天安门广场一般无不动容,而在这阳台上升起的五星红旗,也是澳门这片土地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杜岚奶奶的举动震惊海内外,她虽曾因为这件事被“请”进警察局,却并未有一点退缩,坚持让五星红旗在澳门上空高高飘扬了整整三天。从那时起,爱国的种子就深深地扎根在濠江中学每一代师生的心中,融入莘莘学子的血液里。老校长杜岚奶奶对国旗的深厚感情,和她早年的革命经历和中国的革命历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她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培养濠江中学的孩子们对祖国对国旗的深厚感情,引导孩子们发扬光荣传统,认同祖国、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已经成为澳门一方土地上家喻户晓的美谈。作品还通过对澳门居民用水的历史,粤剧发展跟澳门历史的关系等富于岁月沧桑的回溯,很好地将过去和现在结合起来,营造出具有历史纵深感的场域,探寻爱国主义的强大力量所在,以及如何将家国凝聚力在澳门少年儿童当中一代代传承下去。
祖国历来就是澳门的坚强依靠,报告文学《中国的孩子》始终把当代澳门少年儿童成长的故事放在祖国大陆这个强大依托的背景下来讲述,从习近平总书记对澳门对澳门少年儿童的亲自关心关爱,从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的感召,从澳门遭遇到53年来最强的台风袭击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全力以赴抗击救援,以及大陆方方面面对澳门热情支持,筑牢澳门与祖国的血肉般的联系。作品通过反映我国现代文学大家闻一多身处异国他乡期间,被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对祖国深沉之爱所激发,创作富于爱国情怀的《七子之歌》,广东作曲家李海鹰倾情谱曲使之广为传唱,以及澳门小朋友亲眼目睹内地如何对澳门保障淡水供应、蔬菜供应等民生点点滴滴,以及大熊猫“开开”“心心”不但成为澳门和祖国内地交流的纽带,也大大提升了澳门民众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等事例,雄辩地证明了,澳门离不开祖国,祖国不能没有澳门。澳门少年儿童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感受着回归祖国以来20多年来,经济发展加快和民生改善所带来的实惠,澳门同胞与伟大祖国共享尊严和荣耀,是澳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坚实保障。
法国作家和博物学家布封曾经说过:“要做一切幼小者的及时雨——但记住,乌龟只啃泥巴,不感谢你的肉丸子。”儿童文学贵有童心,这部作品,就是以童心写童心的佳作,作家们善于从少年儿童日常接触的生活来结构故事,从他们的情感和语言出发展开故事。作品开头写孩子们给习爷爷写信、画画表达心意,其中一个孩子说,“我想让习爷爷看看大湾区的发展,看看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我们画不出它的雄伟,只好把它画成彩色的,就像是连接港珠澳的彩虹桥。”短短几句话就揭示了少年儿童的天真和真诚。作品还善于把澳门少年儿童的成长与培养放在教师和儿童的互动当中来刻画。对学生们如何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何筑牢中国魂,无论是内地教师,还是澳门本土教师,都倾注了巨大心力,是他们共同谱写了爱祖国、爱中华文化的动人篇章,所有这些都很值得赞许。
(《中国的孩子》曾平标、廖子馨/著,新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