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庞羽《说人话》:你希望过怎样的人生
来源:大益文学(微信公众号) |  凌之鹤  2022年06月22日08:04
关键词:庞羽

T·S·艾略特有诗句如是云:

过着寻常的日子,我们丢失的生命在哪里?

有了知识,我们丢失的智慧在哪里?

见闻固然不缺,我们丢失的常识在哪里?

作为一种常识,我想把艾略特的诗意诘问转化为这样一个核心问题:“你希望过怎样的人生?”在我们一生当中的无数个关键时刻,当我们陷入迷惘绝望之境,我们是多么渴望能听到有人如此温情又严肃地问一声;至少,面临艰难抉择之际,我们应该还有胆量和豪情自问一声吧。然而,身处一个连谈理想和使命都需要极大勇气,很多人只知道“钢铁是怎样没炼成”的社会环境中,当说到“人生及其人生的意义”这个永恒而宏大的常识性哲思问题时,我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要么只能王顾左右而感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要么只能假装“躺平”,装聋作哑,茫然无语。

九零后作家庞羽在《说人话》(大益文学书系第17辑《呼唤》,花城出版社2021年3月第1版)这篇小说中恰好就勇敢地触碰了这个我们关心的人生问题。该小说开篇这样写道,“嗨,朋友们,我一直想和你们说一说金泰勋的故事,但总是没法下口”。故事的讲述者“我”为什么感觉没法下口呢?抛开小说叙述策略不论,这显非故弄玄虚,——直到读完这篇深具挽歌意味的小说后,我们或许才能领悟:要讲好金泰勋的故事,必须“说人话”;唯有“讲人话”,我们才有资格谈论金泰勋,也才会理解他矢志追求的人生意义。

说人话——这句当下年轻人聊天习用的口头禅,在此并无调侃之意;与之相反的是“说鬼话”,或是讲假话,总之它所指称的是那种刻意违背良心正义的敷衍不实之语。如我们所知,在一个大话、空话、套话和谎话风行的社会上,人们普遍不说人话或根本不会说人话;比如,我们周遭的家长、老师、同事和各级官僚,面对教育困境和青少年成长问题,他们似乎忘却了教育的最高要求旨在是“育人”,开口闭口总是庸俗的“成功学”,满嘴“高大上”的陈词滥调——说的话千篇一律,如出一辙,其腐朽的标准规范堪比背书。

英国谚语说:生命是唯一的财富。木心尝发令人悲哀的幽叹:“我曾见过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作为常识,很多人不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财富和浮名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使命”;他们但知“活着”而已,却不知“人生何为”、“此生何求”,亦未深思稻盛和夫所探究的“作为人,何为正确”。“说人话”——生而为人,为什么不能好好地说人话呢?我们看到,小说的主人公金泰勋就因为“说人话”,获得了朴老师的欣赏;因为他坚持说人话,却遭到了老板的解雇。

金泰勋何许人也?他有什么神奇动人的故事或惊天壮举值得“我”大费周章一探究竟?且容“我”慢慢道来:作为校友,中文系的“我”和艺术系的金泰勋是在古代文学这门公共课上认识的。金氏的亮相非常惊艳,与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出场的夸张气派相反,“金泰勋的出场方式如同他的名字一样,耀眼又朴实。那时我们正在听朴老师讲《离骚》,突然前门啪的一下子响了。一般来说,迟到的学生都是偷偷从后门溜进来的。然而,金泰勋并没能入乡随俗,发扬中国人优秀的上课传统,他顶着一头黄色的髱发,泰山不可挡般地打开了前门。一整个教室的人都在看他,朴老师也放下了教棒。金泰勋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用手中的书挡住了脸。那是本中文书,封皮上印着粉色的大字《你离闷骚还有多远》”。金泰勋因此一战成名。比他“泰山般”冒失的出场更让读者惊异的是他的出身和他的人生追求:他是中韩混血,令人难堪的私生子身份,其父在中国做生意,其生母韩春佳(并非其父初恋)因未能嫁入中国,后来跟一个卡车司机跑了。大学毕业后,金泰勋拒绝了富商父亲给他提供的经理、总监和高管等职位,而是选择到一个山区支教,做了一年没人将他放在眼里的美术老师后,铩羽而归;“金泰勋的第二份工作以他和老板拍桌子对骂为结尾”——作为影视公司的编剧,“因为我想说人话”;他的第三份工作是到海底捞火锅店端盘子,结果因为有个女孩要加这个一表人才的帅气小伙的微信,遭到她男友的投诉,他将海底捞三个月的工资用以“帮助地球”(分别给了非洲的饥饿儿童、中东的饮水计划和边疆的沙漠化援助)之后,“为了承继朴老师的遗愿,发奋阅读中国古典文学”,自主创业做了“兰芝芳”品牌的代理。当昔日的学友为了前程各奔东西,金泰勋也去了深圳。非常不幸的是,他刚开始过上他以为有意义的独立生活后,却被确诊白血病,他放弃了治疗,将父亲送给他的一栋别墅变现,全部捐给了山区的孩子们。金泰勋的人生确实令人感叹欷歔。

金泰勋的故事就这样收尾了。“我不知道,这样的人生,算不算得上‘有意义’”。叙述者“我”的困惑,相信也是读者的困惑。在小说的结局,快三十岁的金泰勋的人生结束了。“现在想想,金泰勋在人生的末端,终于实现了他人生的‘意义’”。当“我”认同金泰勋的人生及其追求的人生意义时,难免悲伤的读者是否记得我在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你希望过怎样的人生?”金泰勋那一次上课迟到后,德高望重的朴老师找他谈话时,没有批评——只是问他:“你希望过怎样的人生?”他彼时没心理准备,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后来他告诉“我”,“朴老师要我过我觉得有意义的人生”。他记住了朴老师的教诲,面临毕业时他曾对“我”说,“将来想去需要我的地方,做有意义的事”。金泰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人生抱负。

与“说人话”的金泰勋执著追寻有意义的人生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时踏入社会的另外四个天之骄子,似乎没人认真思索过自己“希望过怎样的人生”,大家都随波逐流,随遇而安。——小说中的“我”、王国、余至宝和褚亚子,在校时同宿一舍,关系不错,成绩“分居在班级名次的倒一、倒二、倒三、倒四。不是我们不努力,是别人太努力了”。这四人虽然只是低分拿了大学毕业证,但运气都不错,好歹都找到了工作:王国去了报社,余至宝当了语文老师,褚亚子在一家影视公司写文案,“我”误打误撞考了公务员。“如果照这种安排好的生活过下去,26岁看见62岁的模样,一产的生活过上一万个日子,想想有点不甘心,但这就是人生吧”。“我”如是认命,其他三人,固然心有不甘,也都感慨,“这就是人生吧”。金泰勋对“我”的工作并不认可,他说,“你这样活着真没意思”。说来好笑,细思极恐,“我从没想过,我们还会有老去的一天。我们翘课、打架、作弊、追女孩,以为青春的岁月无穷无尽。说实话,就在前两年,我还以为这世界就是是我们的,王国获得了国际普利策奖,余至宝做了剑桥的旅居教授,褚亚子闯入了娱乐圈,和古天乐称兄道弟”。事实确实令人沮丧,“而就那么两年,我还在南京城原地打转”——四个人也只能在海底捞吹吹牛,逞逞威风。及至朴老师病逝,这四兄弟终因生计作了鸟兽散:王国借调去了上海,褚亚子辞了职,失联的余到国听说过得如鱼得水,“我”在父母的安排下要结婚了。

简媜尝感慨:“唉,在追求真相的时代,谎言才是最温暖的。”说人话——读罢这篇小说,我为庞羽对金泰勋的命运安排感觉不爽。她让金泰勋这个一心只想“帮助地球”,希望做有意义的事情,过有意义的人生的青年才俊,在追寻人生意义的过程中屡屡受挫,最后还让他死于绝症,真的令人感叹天道不公。她也许并无恶意。但她不愿像奥登所说的那样,“去爱你不诚实的邻居/用你不诚实的心”;她只是遵循现实生活而非小说艺术的规律“说人话”,诚实地讲出人生残酷的真相而已。从这个角度说,九零后的庞羽让我们看到并深信,年轻一代的作家尚未完全死于世故,我们这个社会还有人始终像朴老师和金泰勋们一样:说人话,过有意义的人生,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