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野望》:新时代乡村与中国美学的探索
来源:《十月》 | 李云雷  2022年05月26日09:46
关键词:《野望》

《野望》是付秀莹在《陌上》之后又一次回归乡土之作,小说以女主人公翠台一家的生活故事为叙事线索,讲述了乡村中最新的“家务事,儿女情”及其背后所折射的时代变化,映照出当代中国的新格局与新气象。故事从翠台的儿媳爱梨与儿子大坡生气回娘家开始,围绕翠台想方设法将儿媳请回来等诸多事件,以翠台及其周围的素台、喜针、香罗、小鸾、春米、根生、根来、增志、有子、中树、大全等人为中心,描绘出当前中国乡村的一幅全景式风情图,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乡村中复杂的人物关系与世态人情,乡村特有的风景风情风俗风物,养猪、皮革、运输、饭店等产业的兴衰,以及环境保护、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宏观政策在一个小村庄中所引发的种种变化。这部小说包罗万象,涉及到当前中国乡村的方方面面,但又始终以翠台与家人、亲友、村里人的交往为叙事主线,串联起一个村庄的生老病死、民风民俗与诸多事件,展现了当代中国乡村的最新变化,以及新时代所带来的新气象。

这部小说最大的特点可以说是没有中心事件,或者说小说中的中心事件就是时代新气象所带来的乡村风尚的新变化,但这种变化却隐藏在乡村的内在逻辑和家长里短之中。作者借鉴《红楼梦》等世情小说的传统,注重对乡村中世态人情与人情世故的描摹,写到了诸多父子、母女、姐妹、婆媳以及其他较为疏远的亲族关系,深入到中国文化与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变化精彩地呈现出来。以翠台与儿媳爱梨的关系为例,当爱梨与大坡闹别扭一气之下回娘家时,最着急的不是大坡,反而是翠台,翠台在家里跟儿子生气,看不惯丈夫,但又不得不忍气吞声地想法将爱梨请回来,请媒人去,请亲友去,请有面子的香罗去,三番四次才将爱梨请回来,但是当看到爱梨和大坡和好时,她心里却又别有一番滋味,此后翠台与爱梨又因谁去上班谁在家照顾小妮、要不要送小妮去幼儿园等事情产生了微妙的分歧,从多方面呈现了当下乡村中婆媳关系的现状,此外如翠台和素台的姐妹关系,翠台与香罗的妯娌关系,翠台与喜针的邻里关系等等,既有传统文化与伦理的根基,又受到时代新风尚的影响,在小说中都有精彩的描写,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乡村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描摹出来,表面上看似乎波澜不惊,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但是却静水深流,直抵根本,为我们呈现了当代乡村生活的众生相与世态人情。

《野望》借鉴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以小寒开始,到冬至结束,冬去春来,夏秋更迭,完成了一年时间的的轮回,结构严整而自然,但在时光流逝、岁月循环之中,但却又萌生了诸多新的生机。小说既有传统中国小说的时间感觉,但又将现代性时间观念注入其中,在循环往复中展现了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大坡从窝在家里无所事事到意气风发地在村里奔走,根来的养猪场遭猪瘟从一蹶不振到参与合作社,增志的厂子从濒临破产的危险到迁往产业区,有子从一个赌徒到在街上开书吧,大学毕业的二妞选择回乡创业,支书中树在村里说话越来越有威信,等等,都可以说是乡村新变化的一部分,但作者并没有将其中某一事件加以突出、贯穿全书,而是将这些变化编织成一张叙述之网,以散点透视的方式在小说中呈现,与此同时作者还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乡村中的旧风俗、旧文化与旧观念,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文化积累之深厚与改变之不易。在这里,作者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整体性的乡村真实画面,也就是说“新变化”只是乡村整体面貌的一部分,作为作者既不能看不到“新变化”,也不能只看到“新变化”,现在所出现的新变化是在乡村原有的文化积淀与人际关系基础上发生的,也只有深入到文化积淀与人际关系之中,我们才能看到“新变化”的新颖性与革命性之所在。正如在《创业史》中,我们只有深刻理解梁三老汉的心理重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梁生宝所代表的方向。在《野望》中,种种“新变化”的出现也根植于乡村的厚重历史与文化风俗,因而才是可贵的,也是可信的。

这部小说既是一部当代生活的史诗,也是一部中国式的抒情诗,作者细致描述了乡村中一年四季的风景变化,时令的细微转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笔调富于情感,为我们展现了北方乡村的一幅幅风景风情画,让我们想起孙犁和沈从文的小说,但与他们的小说多为短制不同,《野望》在一部长篇小说中却始终保持着优美的抒情语调,叙述节奏舒缓自然,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现了人性之美与人情之常与变,又因为小说主要是从女性(翠台)的角度展开叙述的,自然就带有一种女性的柔和之美,在叙事展开的过程中,作者也将自然风景的描绘与抒情融入其中,让我们既看到了小说中逐渐展开的生活世界,也可以感受到作者面对这个世界的情感。中国传统美学有独特的美学系统,在《野望》中,作者既借鉴了传统美学中的诸多元素,但又在对当代生活的具体描述中进行了转化与创新,让传统美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气象,也让当代生活更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和心理,可以说是中国美学现代性转化的写作实践,也为新时代文学如何以中国美学讲述中国故事做出了重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