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朱秀海:《乌江往事》创作谈
来源:十月(微信公众号) | 朱秀海  2022年05月20日09:52
关键词:朱秀海

《乌江往事》的故事原型是多年前从一位前辈作家口中听到的。他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作为贺龙元帅的随员,在位于黔东的某个著名盐埠,从元帅口中断断续续听到的。前辈才华横溢,讲得激情澎湃。像他当年听到这个故事后立即就明白了中国革命为什么会胜利这么个大道理一样,我的收获也是巨大的——似乎也一下子明白了这个今天仍被许多中国人争论的话题的真正答案。直到今天,我仍然坚定地认为这是最正确和最深刻的答案。没有之一。

中国革命——尤其是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并非从开始就一定能胜利的,这是我听故事时的一个感觉;第二个感觉是,即便在像贺龙元帅这样名垂竹帛的领袖者心中,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原本也只是一个愿景。他们为了这个愿景去抛头颅洒热血,是他们认为那个黑暗中国一定要被打碎的,不然天下无数穷苦人民没有活路。到了后来,随着斗争的发展,他也发现了,如果这个黑暗的社会不被打碎,就连那些加入了反革命阵营的人也没有活路。这样,他就比很多人更早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或者说树立起一个信仰: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的,不可能不胜利。就像小说中他对两位不想跟他继续革命的团长讲的:在那时的中国,无论是谁,不走革命的路,就只能走反革命的路,既不革命又不反革命的路是没有的。不是许多人不想,而是这个黑暗的社会不允许他们走这条路。这个社会,是那些认为执掌了天下权柄酒可以我为刀俎人为鱼肉的人,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生在一个不革命就得反革命的时代,的人怎么办呢?即使为了活下去,他们也要在这两条路中做出选择。选择当然是痛苦的,像小说中两个跟过贺龙后来又选择不革命的人,生命中肯定有很多犹移反复,叛变和再叛变,背叛和被背叛,但是到了最后,他们发现贺龙终究是对的,于是还得在革命和反革命中做出选择。

有人会说这话太绝对,即便在那个时代,也有很多中国人既没有加入革命队伍也没有加入反革命队伍。他们就是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我的回答是:那是革命的火种还没有烧到他那里,一旦火种到了,革命的燎原之火就起来了。还是那个原因:这个社会和它的统治者早把人们逼到了不革命就得反对革命的分上,穷人既然不革命就活不下去,一旦遇上火种,他们就要革命了。

就连小说中像明德这样原本已加入反革命阵营的青年,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也会选择背叛反革命,加入革命,哪怕他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父亲和家庭,因为他也明白,有革命的力量在,有中国革命一定要胜利的历史前景在,跟着反革命干更没有活路。

能让原本已加入反革命阵营的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反革命的阵营就成了一个千疮百孔的阵营,会给哪怕弹尽粮绝的革命阵营留下许多生存的机会。革命阵营当然也要在艰苦的阶级战争中学习,寻找正确的道路,经历各种牺牲和考验,甚至在一段时期遭受失败,但是,等到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演变成政策和策略,坚定地执行下去,革命力量壮大,中国到处燃烧起革命的火焰,革命胜利的日子就到了。

事过多年,将这位作家前辈生前没写出来的故事写出来,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只是想让比我更年轻的朋友们明白,历史的方向有时候是被历史自己规定的,一旦被规定了,就不会存在别的方向。那些认为中国现代史除了共产党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还存在别的可能的运动方向的人,应当知道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