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青年》的光荣历程
来源:藏书报 | 钟泉  2022年05月18日08:09
关键词:《中国青年》

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市淡水路66弄4号一座简陋的石库门屋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前身)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诞生了。

此时的中国大地上帝国主义肆虐,封建军阀混乱,城市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中国青年》的创办人、首任主编恽代英在撰写的《发刊词》中发出了石破天惊的疾呼:“政治太黑暗了,教育太腐败了,衰老沉寂的中国像是不可救药了。但是我们常听见青年界的呼喊,常看见青年界的活动。很多人都相信中国的唯一希望,便是靠这些还勃勃有生气的青年。”

在恽代英短暂的生命中,共为《中国青年》撰写了173篇文章和通讯。萧楚女、张太雷、邓中夏、林育南、李求实等同志也经常为《中国青年》撰稿。《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首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是在《中国青年》1926年第115—116期上首发的。

《中国青年》创刊时为周刊,32开,初创时只有3000份,由于刊物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动员和鼓舞广大青年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并与“醒狮”“孤军”等国家主义派、国民党右派展开斗争,同时还关注青年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实际问题,因而受到青年们的热烈欢迎,最高发行量曾达到3万份。

1927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迫害,《中国青年》辗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出版,同年10月被迫停刊,共出刊167期。1927年11月改名《无产青年》,1928年10月又改名《列宁青年》,在上海秘密出版。1931年7月,又以《青年实话》为名在中央苏区瑞金出版。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青年实话》停刊。

1939年4月,《中国青年》作为“中国青年救国团体联合会”的机关刊物在延安复刊,毛泽东同志为复刊的《中国青年》题写了刊名,并在第二期发表《五四运动》一文,第三期又发表了他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即《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1941年3月《中国青年》由于物质条件艰苦等原因被迫再次停刊,共出刊29期。

1948年12月,党中央决定恢复出版《中国青年》,该年12月20日,《中国青年》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复刊,由任弼时直接领导复刊工作。毛泽东主席为《中国青年》第二次复刊书写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题词,并为《中国青年》题写了两幅新刊头。

第二次复刊时的《中国青年》为月刊,32开,重新编印总期号,并按总期号连续出版。在西柏坡出版了3期后,从总第4期迁往北平出版,总第5期改为16开,总第12期起改为周刊,总第30期时改为双周刊。1952年第10期后,《中国青年》改为半月刊。

在1958年第4期的《中国青年》上,刊发了毛泽东主席为北京实验中学高三学生王桂芹《假期回乡日记》所写的批语:“每年暑假回乡一次,极为有益。此文写得很好。住半个月不够,最好住一个月。”

1963年2月,毛泽东主席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3月2日出版的《中国青年》5、6期合刊“学习雷锋同志专辑”上首发,由于收到毛主席题词时,《中国青年》当期已印刷完毕,所以题词是另外制版印刷,后粘贴在首页处的。1965年,毛泽东主席第三次为《中国青年》题写刊名。1966年8月,《中国青年》在出至当年第16期时被迫停刊。1975年5月10日,《中国青年》出版复刊试刊号一期。

1978年9月,《中国青年》第三次在北京复刊。复刊号重新刊发了毛主席1948年为《中国青年》复刊的题词,叶剑英副主席、聂荣臻副委员长为《中国青年》第三次复刊的题词。1999年1月,《中国青年》恢复为半月刊,并将开本改为大16开。

2008年,《中国青年》大刀阔斧地改版,以新的青春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青年》曾连续荣获第一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在中国期刊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往事如烟,《中国青年》的光荣历程却清晰可见,虽历经近百年的风雨,但仍青春常驻,容颜不老,焕发着蓬勃的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