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本周之星”作者感言 中国作家网更名20年:赤诚相通 勇往直前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2年05月20日08:20

编者按

2022年4月,中国作家网迎来更名20周年。

2002年4月,经中国作家协会党组研究决定,将此前的“今日作家国际互联网”网站正式更名为“中国作家网”(网址:www.chinawriter.com.cn)。

20年,从初创时的寥寥数人到现在近30人的团队,一代代网站人倾注了自己的时间、青春、汗水、才华,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新闻观为指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致力于打造“汇聚最多作家信息、传递最强作家声音、展示最美文学魅力”的文学网络平台,才有了如今这样一个年华正好的“青年”:有活力、爱探索,不惧挑战,勇于尝试。

值此中国作家网更名20周年之际,网站邀约作家、评论家、编辑、记者等文学界师友及原创作者,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将文学的初心与活力,凝聚为网站发展与所有文学爱好者前行的精神灯塔。

 

刘雪韬:相距遥远 赤诚相通

我是在2020年5月因短篇小说《春逝》而获评中国作家网的“本周之星”,编辑老师联系我时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震惊,还有非常的高兴,两年了这一荣誉带给我的是感动、感恩和感激。十多年来我写了很多文字,有小小说、散文和上学记之类,上学记从2013年9月开始写至今已有1200多篇70万字左右。小小说大多都是即兴而写,有头有尾地叙述完整的故事不多。我很喜欢写,很热爱文学,很热爱书籍,但真正地把我热爱的东西转化为成熟和较有水平的文字方面我还非常欠缺。但是我热爱的东西大概地构成了我的精神和生活状态,这就决定着我很少为了刻意地去追求某个结果,是这些要素使我一直都很随意地看待种种得失。

写《春逝》的时候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那时我母亲刚做完一个手术,因为疫情和马上就是除夕,我们从省城医院直接回到家,由于毫无防备,很快家里除了大米、油、面条、木耳、粉丝等粮食干货外就什么新鲜的蔬菜都没有了,大家都足不出户,大街上空荡荡的,什么菜都买不到。出院回来后我母亲尚在恢复期,医生教我每天怎样应该怎样掀开包敷给伤口换药,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项艰难的挑战。从一开始下不去手到每天习惯了用碘伏去擦拭伤口、抹药、贴上包敷,我觉得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艰难的磨砺过程。因为我一直都怕疼,很怕用手去触碰伤口的那种感觉,但我还是做到了。于是直视伤口、忍受疼痛、忍受生活的困境、忍受对灾难的恐惧......我就是在那样一种非常痛苦和煎熬的状态下去写这样一个小说的。那个时候,我们除了要应付生活上的艰难,完成工作上的任务,还要抽时间坐下来通过电视新闻去了解每天都在动态地变化着的数字,我看到了脸上被面罩压出了印痕的医生、累倒在医院的护士、坚强地与死亡作着斗争的患者、许许多多由警察、医护人员、基层干部等公职人员组成的无畏的“逆行者”......我感到很痛苦......疫情带给人们灾难是深重的,考验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有一天,我站在窗边远远地看到了楼下的一株樱花开了时,我哭了,那是一种既感动宽慰又伤心的滋味。哭过之后我觉得好多了,我相信我们的国家,相信在疫情笼罩下的春天花依旧会开放,我对自己说美是不可抑制的,苦难也是暂时的,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然后我开始坐在书桌前写小说,每个夜晚我写一个章节,我奇异地发现我的痛苦缓解了,我又可以满怀希望地带着我的孩子安心地入睡,当我用了十来个夜晚写完这篇小说的时候,我之前看到的那株盛开的花已经凋谢了,这使我想起了我从前聆听过的许多赞美和哀悼春天的音乐,春天易逝,于是我把这篇小说命名为《春逝》。

当编辑老师告诉我入选“本周之星”时,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感觉那种鼓舞我的勇气像一束光那样,刹那间就出现了。或者说像是在一个没有光线的黑屋子里,一下子就有光进来,内心也因为这样突然就又有了勇气。之前,在我的认知当中,我写的故事很一般非常普通,没有想到在汇聚了全国各地作家、作者的中国作家网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我很感动,感动于中国作家网的老师们用敬业、认真、负责的精神态度对待来每一位作者,他们既不高高在上也不盛气凌人,而是用心审读、用心判断、用心点评,我读着范墩子老师和野水老师的点评时热泪盈眶,我感到更有力量去坚持着写下去了。这使我相信无论北京与西南边陲相距多么遥远,但对待文学、热爱文学的赤诚之心是相通的。

获评周星对我的鼓舞非常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成为我的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我觉得是这个里程碑似的事情让我萌发了“要写一部非常棒的小说”的愿望,是它促进我不断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去思考小说创作的意义、精神内核、方法和技巧,去思考和领悟人要如何在“小我”与“大我”的融合中升华自己的理想、寻找人生的价值、实现自我的抱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去正视自己优势与不足,学会要跳出“自我”来看待我的作品,学会把自我放在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众多人民中间考量,我想要努力通过“写”我们身边熟悉的故事,来告诉大家一个永远真实的道理,让大家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我觉得无论身处什么样的位置,都肩负着这样一种责任,告诉人们应该坚持什么、放弃什么,应该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虽然“用”有大用和小用,但不论大小,我们都应该坚持去做好,去履行它。我觉得我已经启程了,虽然路还很漫长。

两年多来,我一直关注这中国作家网的发展变化,编辑老师们用他们温暖、务实、勤奋、上进的工作作风感染和鼓舞着我,是他们辛勤审稿、编辑和无私付出让我感受到文学应有的阳光、温暖、正义和尊重,是他们使我们明白每一篇用心写出的文字都应被善待。他们指引、鼓舞与鞭策着每一位作者,像牵引着正在蹒跚学步的孩子那样,一步步地将他们引导着学会用自己的双脚去迈开步子,至于能走多远、会不会因为摔倒而气馁那就得看每一个作者,但我们不会忘掉在尚未学会走路之时牵引着我们教我们怎样去学着自己迈开步子的人。中国作家网对于我来说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存在,它是一个载体,更是一座灯塔。它是由许多个有情怀、有办法、有措施的编辑老师们负重承载着前行的,是他们使我们平庸或不俗的文字得以被看见、被审视、被认可。他们有远见又虚怀若谷,时常为陷入写作困境的作者们指点迷津,比如陈涛老师在周星交流群中鼓励大家时说的“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最重要的永远是作品”“对于默默写作、勤奋努力的人,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我们会竭尽全力为大家在文学之路上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我觉得他们都做到了。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东西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活力,使中国作家网成为千万个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和精神寄托。在中国作家网更名20周年之际,我献上我的感恩与祝福:感谢中国作家网,祝愿中国作家网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永葆生机!

 

陈伟芳:一间自己的房间

从何时热爱文学的呢,一直生活在农村,初中没上完,就回家帮父母干活。上学时,连本作文书都没有,作文也不突出。妹妹借来一本《宋词三百首》,没事我就翻着看。轻愁淡怨的词句,滋润着青春。有时抄录一两首,劳动的间隙,坐在地头背诵,身边绿油油的菜地,飞来飞去的蝴蝶,美丽的野花,都在倾听,天上的白云望尽天涯路,这就是最初的文学启蒙吧。

自己攒点钱就买琼瑶、三毛的流行书,纯文学的书读得很少。喜欢写点东西,但并没有执著地追求,人生最好的年华没有读好书,真有荒废之感。像平常女子一样成家,照顾体弱多病的孩子,文学爱好一度搁置。唯一不断的,就是坚持写一本本日记,宣泄着内心的一切。

曾在学校代课,自考了大专文凭。不想按部就班地误人子弟,自己又没有更高的文学素养去引导学生,便辞职了。在家种地,做过保洁,工地打工,期间,陆续写点散文发表在当地日报副刊。编辑王黎明老师一直鼓励我多读书,勤奋创作。

我不大会鼓捣电脑,博客也是请别人帮忙注册的。2016年,一直坚持用电脑在万松浦论坛发作品。年底,论坛编辑告诉我已被文学新人奖提名。其他作者都有些名气,有的已是中国作协会员,能被提名,我已万分激动。新年过后,公布我与另一位外省作者一齐获新人奖,这也是网络论坛第一次对我的肯定。自认为是一份大奖,还有三千元的奖金。第一时间告诉了王黎明老师,自己的家人。父亲对我写作从不置一言,听妹妹说,他告诉叔叔说我获奖了,成作家了。觉得这是父亲为我唯一的一次自豪的表露吧。

网站编辑老师说,我能获奖,他们也感到意外,提名的都太有实力了。由是,我更坚信文坛是以作品说话的,那些从心灵里发出的声音,一定会被认可的。比起成熟的写作者,我还有很多不足。但从这时起,我不再三心二意地忙这逐那。认清自己与书为伴,哪怕没有现实中的诸多利益。抱定努力在我,成败在天。也不会与人沟通,推介自己,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怕麻烦人家。一点荣誉面前,反而更觉自身的单薄与贫乏了。

回到家,年近七十的母亲依然上地打理菜园。蹲屋里看书,给家人做做饭,我心有愧疚。深切体会到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的悲哀。年龄大了,也找不到相宜的工作,就去了一所学校做宿管保安。一千七的工资,干24,歇24,相对来说,还有读书写作的时间。后来,保安公司领导知道我喜欢学习,就推荐我到校消防中控室工作,考到消防国证还给买保险。一天一夜的班,夜晚,整栋办公大楼只有我一个人,中控室只有嗡嗡响的设备陪伴,我常感恩地想,终于有一间独属于自己的安静房间了。对于内向的我,守着机器比应酬人轻松。

2020年,我注册了中国作家网,发表了三四篇散文,被推为周星,又是对默默写作的莫大鼓舞。前几天,邓老师私信我再度拟选为周星,我犹如做梦一般。我也时常怀疑自己的作品,觉得哪篇能入选,已很高兴了。因为日常忙于工作,考试刷题,写得很少,也总不在状态。但枯燥的学习之余,读书,打开唯一还关注的中国作家网,视为心灵的归依。许多“本周之星”的作品一直跟进阅读,也深深叹服他们的整体实力。如果,自身还有一点点进步,也是受中国作家网这片园地泽被。当有了更高更新的文学定位,看那些有更开阔人类意识的作品,才更觉自身之渺小,微不足道。

今年被吸收为省作协会员,我们文联主席也鼓励文友注册中国作家网发表作品,认为是文学类权威性网站。

近年,我似乎进入写作的瓶颈,一直没写新作。偶尔技痒,就翻出不满意的旧作,几十遍,上百遍,彻头彻尾地修改。自己的阅读面渐广,也喜欢诗歌,便想在散文里融入些诗情画意。想回到经典书籍里,体验思维在精读中发散开来的愉悦。

建议中国作家网多注重对年轻有潜力的周星的培养,趁好年华,他们更需要引领,鼓劲。年过半百如我者,早已习惯了低处的沉寂。身体也时常提醒自己该珍惜些什么。写作中不再有那种冯公白首不见招的牢骚。这一辈子,能与书为伴,写些在心灵里闪光的文字,已经很满足了。人生苦短,真没有时间为一些世俗的光环费心劳神。一些事,终究不是个人所能左右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努力,珍惜每一个字词向自己敞开的刹那。有时,从心里愧对万松浦论坛,中国作家网编辑老师们的肯定与鼓励,尽力以文酬知遇吧。在中国作家网,无论哪一位作者,被编辑老师以文学的名义所尊重,真是幸事。

依如诗人穆旦所说:这才知道我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有一间自己的房间,独属于灵魂,平平常常,安安静静地读好书,写心仪的文字,就好。感恩一切,好的,坏的,都是上苍型塑一个人的必然材料。有文学相伴,有中国作家网的灯盏照亮前途,一切都是起点。

 

雪夜彭城:我的“周星”尘缘

继小说《马谣》、散文《鄱湖草歌》、散文《那些有锯末火煨暖的夜晚》被选入《灯盏》之后,我有幸在相隔不久的时间里做了两次中国作家网的“每周之星”,一是因着《哭的艺术》(也被选入2020年的《灯盏》),再是因着《板门屋里的喷嚏》,在此基础上我获2020年文学之星三等奖,觉得非常幸运。资源毕竟是有限的,短时内做两次“星”,极端“奢华”了。

我不敢说自己真的把散文写得很好了,可以肯定的是这两篇文章我都更用心写了,无论题材还是手法,都是很“我见”的东西。

大概因为文中的我见性,我被中国作家网邀请(三位受访作者之一)参加《文学的异质性阐述与追求》话题讨论,内容发表在《文艺报》“文学观澜”和中国作家网微信公众号。

我的青少年,和乡亲们一起过得很苦涩,从苦涩里也品味了许多希望和美好。我的散文有很多篇幅是写这个的,可以用我发的《美丽的苦月亮》作为共同的标题。

日子过得艰难,心却是善良而活性的,用活性的善良感知这个世界,就能品味到柳暗花明。

我写的哭,其实也是歌,是白毛女的“北风那个吹”,我写的“喷嚏”,同样是用擦拭伤痕的律动让世人聆听过往岁月里生命拔节的声音。

我在《喷嚏》里这样说:好东西如精灵猫在某个地方,等着风吹日夜生,说不准什么时候,一场天街喜雨,绿油油的东西就冒尖了。

我只是还算至诚地把自己的感知、感觉如实地写了出来。难得中国作家网的编辑从文海里把它们选出来,这令我非常感动。

中国的文学,这些年做得不失艰难,网络上做文学,是必然趋势。

要在网络上做出“酱香型”的文学来,这是传奇。

中国作家网做出了这样的传奇。

大地茫茫一片,“吸粉”、博眼球为多数自媒体人活命的招式,这纯文学传奇是怎么做出来的呀?

五万多注册会员(还在不断增加),每人一稿就是五万多篇,中国作家网的编辑们,用自己对文学的赤诚之心对待那些对文学有赤诚之心的作者们,用一面又一面的筛子,一遍又一遍地筛拣,尽力不漏下一粒能闪光的沙金。这得耗费“筛客”多少心血,而且,仅有心血是远远不够的!

就我而言,不过是奉上一粒又一粒的尘,人间烟雨里的尘,凝聚着过往人生里的歌之汗,哭之痕;也或许只是板门屋里人痛快喷嚏出的一星灵光。价值或许有,不是我的,是这个社会自的,我心怀虔诚,挥汗挖掘捧来,放到这个平台上。

平台上的“筛客”,赤脚单衣,曲、伸、腾、挪,一招一式,终成文脉;令我等感恩不已,“尘”缘不灭。 

 

钱金利:回望过去,仰望未来

事实上我不善于表达,或说,我羞于表达。活至此时,若作统计,四十余年间,我所想到的梦到的远比我所写下的要多得多,我所写下的远比我所说出的要多得多。不敢表达,源于我的懦弱。我不敢表达对母亲的爱,我依着她偎着她在受人欺侮的时候大声地呼喊着她但在她的面前我羞于叫一声妈妈。直至她离开的时候,我千万遍在心里呼喊但紧紧地闭着嘴巴,只有眼底一滴一滴流着一个一个“妈妈”。我承认我的懦弱,我的羞于表达,因为闭上了嘴巴,我更多地去想去梦,如果把我的想我的梦转换成文字,一天起码一万字,一年或者数百万字而且会十分精彩,但转换不了。这些想到的梦到的文字一旦写到屏幕上就大打折扣,不及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感染力也是十倍百倍地缩减。但我仍执着地不停地敲打着键盘,希望写出足以感动苍天感动自己感动别人的文字。这样一种坚持,或许可以看作是一个写作者最后的倔强。虽然现在文学写作并无卖点,无人围观喝采,但仍一个人“梦游呓语”。多好,一个人,在自己的梦里想里,像一个自己的王。

我很喜欢一个人掉进自己的梦里想里,掉在过去的文字堆里,自己对自己作主。当一个人无法对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语言作主的时候,他至少还能对自己的梦自己的想作主,这也是一种幸福。我读《诗经》,写“诗中鸟”,把诗中飞翔的鸟一只一只请下来,一只一只描写。写诗中草,一棵一棵仔细观察,描绘一棵草的喜怒哀乐。我写一只虫子,一只宵行、蝤蛴、蜉蝣,写下它们的快乐和忧伤。万物有灵,此世间,我们毗邻的每一只鸟每一只虫每一棵树每一棵草,都有自己的忧伤和快乐。我不善于表达,但我并不孤独,因为我与万物毗邻而居,与万物的忧伤和忧伤在一起。

2022年3月29日,这一日与别一日并无多大区别。这一日,春分已过,江南春和日丽,春花盛开,春意正浓。查黄历,这一日,宜开光、塑绘、求嗣、纳采、裁衣,忌出行、斋醮、安葬、嫁娶。所有的宜与忌,都是大事,与我无关。我上班,电话,杂事,一遍一遍在重复中推进和虚度生命。下午15点,中国作家网的编辑老师加我微信,我呆了一下。写作多年,我的投稿多为自由投稿,埋头耕耘,少问收获,所加的编辑老师的微信十分有限。在呆一下的同时,心也猛地跳了下。通过。问候。收到“成为本周之星”的祝贺。说实话,非常意外,十分开心。一个平常的日子,因为这样一个祝贺,而成为一个意外,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很开心。

我是一个业余作者,不善于表达,但一直执着于表达,犹以散文为主。曾陆续在《散文》《散文海外版》《星炎》《山花》《散文百家》等刊发过一些习作,也有习作为《散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等转载,但始终只是一个业余作者。在中国作家网发文,在“中国”两字为前缀的平台上,感受到一种荣光。获“本周之星”,此荣光便更光亮了些。那个不善于表达背后的倔强便更倔强了一层。我喜欢把自己埋进古老的文字里,譬如《诗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八个字,写尽一种妩媚的美好。回望过去,埋藏了三千年的古老文字里,自有一种深埋的美好,可以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发掘,这是我最想做的事情。请原谅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他必须要以这样一种虚无的回望来消解对现实的羞涩。回望过去,倔强地回望过去,是我仰望美好未来的一种方式。《虫子的忧伤》,是三千年前的虫子的忧伤,三千年过去依然忧伤,依然美好。三千年后,依然忧伤,依然美好。我希望以我的不善言辞的表达,传递这样一种古老而新鲜的美好。感谢中国作家网,给予这样一种传递以宽广的平台。感谢编辑老师,给予这样一种传递以宽广的胸怀。

我必将在自己的不善表达中继续倔强,继续坚定地回望过去,在回望中倔强地仰望未来。

 

 

中国作家网更名20周年:青春正扬帆 文学共成长

中国作家网更名20年:同向而行,永远在路上——来自文学界的祝愿(一)

中国作家网更名20年:风华二十载 相与细论文——原创频道编辑感言

中国作家网更名20年:风雨同舟,曾经的网站人

中国作家网更名20年:维护贴心话语,为梦想发声——“本周之星”特邀点评与作者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