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评赵艳长篇报告文学《袁隆平与兴安大米》
来源:文艺报 | 布仁巴雅尔  2022年05月16日10:09

近日,赵艳长篇报告文学《袁隆平与兴安大米》,由内蒙古出版集团远方出版社出版。《袁隆平与兴安大米》是以粮食安全为切入口、关注民生问题的重大叙述。作者以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在兴安盟改造盐碱地,将万顷荒地变为“大粮仓”的艰辛历程为叙事主线,讲述兴安盟人民向荒漠要粮、向盐碱地要粮的故事,表现了共产党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智慧农业,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远见与担当,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构想。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民生之本。在作品中,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水稻科研专家团队和兴安盟农牧民是解决此地粮食问题的实践者。2018年,内蒙古首个袁隆平水稻院士工作站落户兴安盟,这是国内首个苏打型盐碱地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多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水稻亩产能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解决全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在盐碱地上种出高产水稻,是他的第三个梦想。这一技术既可以为沙漠地区的贫困人口解决口粮问题,还可改良盐碱地和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

内蒙古兴安盟是袁隆平第三个梦想的实践地。本书以真实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袁隆平院士的第三个梦想——“在盐碱地上种出高产水稻”的实现过程。袁隆平立足兴安大地,坚守一个信念:兴安人的嘱托,就是我们团队的使命。人民的心愿,就是我们团队努力的方向。国家的粮食战略,就是我们团队的奋斗目标。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总面积为9.5438亿公顷,遍及六大洲的30多个国家。我国有十五亿亩荒芜的盐碱地,是国家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如果能利用起这些土地,将会极大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苏打盐碱地开展“以稻治碱”,选育耐盐碱水稻,研发配套高效栽培新模式及技术体系,可以使盐碱荒滩变成沃野良田。

兴安盟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之一,一百六十万亩盐碱地寸草难生,属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2020年1月,袁隆平正式启动“袁梦计划”,他信心满满地指出:未来3年,在内蒙古兴安盟合作开发耐盐碱水稻种植二十万亩,让当地水稻种植户收入实现翻番,改善盐碱地恶劣的生态环境。然后再向全国推广一亿亩,再解决两亿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院士与他团队的科研人员,南繁北育,发展稻作,是为了进一步让国人能够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的耐盐碱水稻研发不仅改变了兴安种植结构,生产出闻名全国的“兴安盟大米”,更为中国的近两亿亩盐碱地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地球上同纬度盐碱地改造提供了范本,为中国粮食保障和世界粮食安全带来希望,成功打造了中国盐碱地治理的“兴安盟样本”。

《袁隆平与兴安大米》以六个篇章结构全书,运笔纵横捭阖,视野开阔,以宏大的历史背景,艺术地再现兴安盟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步入现代农业的新征程,富有感染力地再现了兴安盟袁隆平工作站试验研究耐盐碱地水稻的艰辛和科研探索精神,书写平凡劳动人民战天斗地、不懈奋斗的故事。它书写了个人梦、中国梦,是一部关注中国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第一章“袁隆平的第三个梦想”,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科研团队入驻兴安盟,在兴安盟建立四大科研基地,聚焦“优质水稻提质增效”“耐盐碱高产水稻新品种选育”“耐盐碱经济作物引种改良”“盐碱地高效利用”四大世界级难题攻关,攻坚克难,在北方草原上种出了“海水稻”。兴安盟依托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的科研力量,及北方寒地水稻和区域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具有的“三个先进性”,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型水稻高产丰产栽培技术,从而解决“五个关键技术问题”。第二章“唤醒沉睡的土地”,讲述多民族融合发展及兴安人民建设家乡的艰辛历程和拼搏精神。几代兴安拓荒人及农业科研工作者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在祖国北疆边陲曾经荒芜的土地上,誓死保卫家园,奉献青春热血。第三章“改革开放的春天”,讲述中国农村经历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变革及发生的巨变。袁隆平农业科研团队带领现代青年农民追逐梦想,“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以坚韧的信念接过改革的接力棒,新时代乡村正展现魅力和机遇。第四章“牵手行走的第二故乡”,讲述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南繁北育、发展稻作的艰辛。科研工作者的坚守与仰望,农民水稻专家们的默默奉献,都在传承着袁隆平院士敢于创造、不畏艰苦又淡泊名利的科研精神。第五章“走一条大农业发展的路子”,讲述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深入兴安盟科学开发盐碱地,创出兴安大米品牌,带动“两米两牛”产业发展,全盟高产水稻面积达一百四十万亩,拉动兴安盟经济成功脱贫。截至2019年底,6个旗县市全部实现脱贫摘帽,60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袁隆平与“兴安盟大米”带来的脱贫样本,是中国“科技扶贫”在内蒙古的成功实践。普通种稻户朴成奎、张海峰成为知名的农民企业家,现代农业和科研带来喜人的成果。第六章“百年追梦,圆梦小康”中,在袁隆平团队的鼎力支持和兴安人的开拓进取下,改良盐碱地,种出好大米,兴安人用沉稳有力的双手托起了“中国饭碗”,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最后一个章节以一针一线织出“平安瓶”结尾,讲述兴安人民与袁隆平院士凝结的深厚情谊。

赓续红色血脉,秉承绿色先行。2021年6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试验基地在乌兰浩特市揭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继承其父遗志,带领10名从事数字农业的年轻团队到了兴安盟,启动“袁梦计划”二期发布会。“十四五”期间,兴安盟的盐碱地种植面积3年达到二十万亩,帮助当地水稻种植户实现收入翻番。袁隆平生前的“袁梦计划”如期实现。

袁隆平与“兴安盟大米”的脱贫样本及耐盐碱水稻种植经验将为黑龙江、吉林、新疆等省区提供经验和范本,并可以进一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制运用,为中国走向国际,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兴安盟经历了百年农耕发展史,绿色产业蓬勃发展,这是数代兴安儿女生命、汗水、热情、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兴安人民以坚实的步伐艰辛探索,向美好新生活迈进。作者处于生活的第一现场,亲历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建站后带给兴安地区的发展变化,她历经三年多时间,采访逾百人,以亲历者、观察者和思考者的身份重新审视这片土地的历史沿革和现实发展,充满激情地书写这个奇迹。本书积极探寻袁隆平的人生世界、科学世界和精神世界,从袁隆平院士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中汲取前进的精神力量。这位水稻专家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将成为人类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