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也是一场自我修行 关键词:教育 《弟子规》 启蒙读物
《弟子规新解 :培养积极自主的孩子》 阮胤华编著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2年3月版 / 49.00元
《弟子规》是我国传统的启蒙读物,现在的社会环境和过去明显不同,对《弟子规》的理解一定要适合现代生活。阮胤华从2006年翻译《非暴力沟通》开始,就专注于从事非暴力沟通的工作,他写的《弟子规新解:培养积极自主的孩子》,解读时融入了非暴力沟通的理念,增加了心理学的内容,帮助家长系统了解传统的启蒙教育理念,同时提倡家长先理解、先实践,再教育孩子。看完他的解读,我喜欢上了《弟子规》,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也进行了自我修行。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看完《弟子规新解:培养积极自主的孩子》后,才发现自己小时候没有学好“礼”。礼,其实表现了对人的关心和尊重。这本书首先帮助我改善了和父母的关系,即关心父母的实际需要。我会提醒自己去了解长辈可能有什么样的需要,怎样才能够做得比较妥当。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感觉自己的心跟父母的心靠近了,我可以发自内心地为他们做一些事,而不是停留在责任的层面。
什么是爱?就是舍得为他花费时间,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我现在经常给父母打电话,有时语音,有时视频,一方面了解他们的日常,另一方面让他们看看我的生活。虽然不能陪伴在他们身边,但我以这种方式跟他们连接。
我以前常常觉得一些做法、一些仪式是走过场,都是形式主义。在书中读到一位女士在妈妈去世时守夜的情节,我感动到流泪。原来,丧礼和祭祀是给子女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情的机会,以及保持与父母精神上的联系,这并不只是形式而已,这是一个人人生极为重要的事情。每年祭祀去世的亲人,表达一份牵挂,一份思念,是人之常情。外在的“形式”“仪式”,能帮助人们表达内心的情感。所以,形式其实很重要,常常反映了内心。当我们心不到位的时候,更要把形式放在重要的位置。躬身力行,降伏其心。
形式是看得见的部分,把形式和心放在一块,这时候就成为了真正的仪式。随着现代社会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仪式感又重新变得越来越重要。带着用心的态度去做一件事,就变成了一种仪式。透过仪式,让这些事情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弟子规》中“谨”的内容表述了作息、穿衣、饮食、坐立行、做事的态度等多方面的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阮胤华对“谨”的阐述,简单而言就是做事有规律和规则,这其实是习惯的培养。做事有规则,可以进一步上升到为人处世要有规则、讲原则。人容易被自己情感的好恶左右,也就难以客观地对待人和事。我们喜欢一个人,可能会忽视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可能看不到他的可取之处。人也容易受到非理性的恐惧或贪婪的驱使,遵循规则、讲原则能帮助我们理性、客观,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或决策等。该书让我看到了遵循规则和讲原则的重要性。
这是个孩子压力剧增的时代,迫切需要家长提高认识,修炼好自己,做好自己,才能引领好孩子。书中讲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关键在于家长能起到榜样的作用。比如,如果想培养孩子“整洁”的习惯,家长就要勤于整理房间;如果想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习惯,家长就要能够留意周围人的需要。可见,教育孩子也是一场自我修行。
《弟子规新解:培养积极自主的孩子》是一本非常适合亲子共读的书,家长先读,然后带着孩子一起读。作者对《弟子规》的解读,一定有打动你的案例,震撼你的观点,让你重新认识《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