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作家网书单—— 2022年第一季度文学理论评论新著列锦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陈泽宇  2022年04月01日09:18

文质兼美的文学理论评论是读者与作者的共同呼吁,也是文学从高原走向高峰的内在要求。除各类报刊网站所见的文学批评文字外,还有大量文学理论、文学评论、文学史及文学选本的出版参与着批评话语的整体建构。2022年起,中国作家网书单栏目增设“文学理论评论新著列锦”专栏,拟以书单的方式推介近期新著。我们将以中国近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中心,逐渐延展其他学科门类。尽管我们志在汇品类之盛,但限于目力所及,书单的疏漏恐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第一期中,我们从2022年1-3月中出版的新著中略举17种。张清华主编的十卷本《百年中国新诗编年》,是2022年开年为读者献上的一部大型新诗地理图志,对新诗百年来的作家作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从中亦可以看出中国新诗自诞生至今所走过的历史道路及其主要成就、整体面貌。吴岩主编的《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通过历史综述及作品简介的方式勾勒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发生与发展历程,在整齐稳定的叙述中全局纵览百年中国科幻精神。《要对夜晚充满激情》一书副标题“七〇话七〇”,意为70岁程德培对“70后”作家进行解读,作者用长篇作品论的方式,以灵动且深刻的文字捍卫着文学批评的尊严。王彬的《散文课》兼具学者的严谨态度与作家的敏锐感受,这其中有散文演变梳理与概念的厘清,也有从叙事学角度结合文本对散文的细致剖析,当然更多的还是关于创作的真切见地,学术性强而可读耐读,指导性强而易循易学。金理编选《我曾经和这个世界肝胆相照》致力于发现没有被文学史经典坐标体系所锚定的作家作品,关注传统视野和精英文学机制中被忽视的文学可能性,讨论以不虚美不隐恶的态度介入新文学的现场。《中国新文学版本研究》的作者张元珂是文献史料研究领域后起之秀,该书不泥于故纸,从无疑处生疑,在文本、作家、现象与文学史的互证关系中建构整体性文学研究方法,是作者近年来个人成果的集大成作。除上述作品外,本期书单中其他新著亦有可圈可点之处。

本期末还附有部分2021年12月出版著作存目。受疫情影响,出版行业审校、下印、入库、上架等环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滞后,不少岁末佳作都在今春才与大家见面。疫情放缓了生活,但无法阻止文学阅读的渴盼。我们在此存目,请读者按图索骥。

 

《百年中国新诗编年》

张清华 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主编的《百年中国新诗编年》是对1916年至2015年一百年间中国新诗最重要、最优秀作品的集中展示。“编年”共计十卷,以十年左右时间跨度为一卷,通过大规模的资料搜集、考辨、钩沉、整理和编排,依写作或初发表的时间先后为序进行排列,从而形成一个状貌相对完整、内容相对丰腴的中国新诗地理图志,以努力接近百年新诗真实发展状况的学术体例,呈现新诗创作的丰富性与多元性。从《百年中国新诗编年》中,亦可以看出中国新诗自诞生至今所走过的历史道路及其主要成就、整体面貌。

 

《要对夜晚充满激情》

程德培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

在七十之年,批评家程德培对他热爱的文学批评文体,仍然充满激情。《要对夜晚充满激情》即是他新近完成的七篇关于“70后”作家的文学批评的结集,书中就李浩、弋舟、路内、张楚、东君、黄孝阳、李宏伟这七位风格各异的“70后”作家作品进行评述,程德培沉浸在解读中,将文本拆开又拼拢,既呈现出作品的精微,又完成着自己的书写风格。程德培的批评家友人吴亮以“阐释者变成了解放者”来评价这部新著,“他把小说研究变成了舞台。梦的归还,图书馆,遗址,甚至沼泽。”

 

《历史·文本·方法》

王尧 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年1月

《历史·文本·方法》一书集中体现了学者王尧对现当代中国文学以及全球华语文学的观照与思考。全书共分四辑:当代文学史的“关联性”研究,文学史视域中的作家作品重读,文化现实、价值判断与文学写作,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问题与方法。该书不仅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多种重要概念和命题,还有莫言、汪曾祺、陆文夫等重要作家的创作,以及重写文学史的可能性与操作方式。王尧关注的问题,多为当前文学批评研究的重点,它们的提出和解决,有助于增进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理解,推动文学批评向深处发展。

 

《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

吴岩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

吴岩主编的《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科学幻想小说史”的结题专著,该书囊括中国科幻小说在20 世纪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源、演变、转型并终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在20世纪的一百年间,中国科幻小说文类从无到有,作家队伍从小到大,作品从稀缺到难以穷尽,社会影响更发生了繁复的变化。《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梳理不同社会时期科幻小说的创作背景、基本面貌和代表性作家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家作品、创作流派。

 

《梦见——周振天创作艺术论》

汪守德 著,作家出版社2022年1月

作家周振天在涉足影视创作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创作了四十多部剧作,其数量不可谓不多,堪称电视剧编剧队伍中一棵激情四射的长青树。作家出版社出版知名军旅作家、评论家汪守德撰写的周振天研究专著《梦见》,系统地梳理和把握、欣赏和解析了周振天的艺术追求、成就和特色,把他的创作放在整个文艺大趋势之下来观察,力求作出恰当精准的分析与评价。汪守德认为,周振天的创作轨迹,既应作为一种历史被生动地记录下来,也应作为一种不会褪色的经验被保留下来。

 

《说不尽的废名》

陈建军 著,商务印书馆2022年1月

《说不尽的废名》收录近三十篇文章,近一百幅珍贵图片,是废名研究专家陈建军对废名形象及其作品的全面研究的展现。其中多幅图片系首次公开披露。新著内容丰富,既有对废名生平事迹的钩沉、佚文佚简的发掘、作品版本的梳理、学术著作的研究,也有对具体史实的考辨、商讨或争鸣,还有对废名文集编纂问题的看法、对废名研究著作的介绍与评议等。文学史家陈子善评价此书“颇多新的发见,不仅大大有助于废名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也大有禆益。”

 

《文学空间的重叠与蔓生》

丁文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1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自1931年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后被广泛传诵。“百草园”作为鲁迅回忆空间的专有名词,具有不可移动的经典地位。丁文新著将“百草园”由现代中国人童年的精神“乐园”,还原为一个包含了家族史、阅读史、文学史等多重意蕴的历史空间。“百草园”的诞生是周氏兄弟诗文对话的产物,二人围绕“园”展开的系列写作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百草园”也由绍兴周家新台门的后园,升华为一个具有追索五四新文学起点意义的文学空间。

 

《中国新文学版本研究》

张元珂 著,中国言实出版社2022年1月

新文学作品版本研究是学者张元珂的学术建构重点。新文学版本,即伴随新文学的发生与演变而生成的各类本子,它既可是某部著作,也可指单篇文章、某篇日记、某封书信,甚至某一份文献。以“新文学版本”为研究对象,便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学问,即“新文学版本学”。在《中国新文学版本研究》一书中,张元珂基于丰富的史料和科学的方法,对国内外关于中国新文学作品版本研究的学术史和研究动态进行了回顾、梳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对新文学版本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对现当代文学的一些经典作品、名家作品的版本进行了考察,论及文学文本修改的相关问题,并呈现了一批新发掘的手稿、书信。

 

《我曾经和这个世界肝胆相照——2719文学对话录》

金理 编选,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

“望道”讨论小组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金理主持的文学读书会,相关院系本硕学生在正式课程之外,就当代文学现场的新人新作定期进行每月一次的探讨,地点在复旦大学光华西主楼2719室。这本《我曾经和这个世界肝胆相照》即是“望道”讨论小组的课堂实录。金理表示,“望道”讨论小组旨在向年轻的、未来的批评家们传递这样的召唤:潜心于流动不居的文学现场,携带着新鲜的问题意识去捕捉文学新芽;立足于此时此地、泥沙俱下、充满偶然与碎片的当下;在每一个不断更新的时刻开启通向永恒与经典的契机……

 

《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纲要)》

梅杰 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2年1月

梅杰研究儿童文学多年,多次在不同高校讲授儿童文学,并从事一线儿童文学出版工作十余年,对中国儿童文学史和当下儿童文学创作颇有心得。《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纲要)》一书采用审美的原则和历史的原则相结合的方法,以儿童本位论为视角,将中国儿童文学史按照史前期、孕育期、诞生期、发展期、挫折期、新生期、断裂期、重建期等进行历史描述,注重捕捉历史细节,坚持论从史出。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传播》

郝丹 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22年1月

茅奖获奖作品的传播问题不单单面向获奖作品本身,改编作品、评奖信息、作品评价和话题讨论等因素都会对茅奖获奖作品的传播产生影响。郝丹认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整体性传播尚未达到期待值,茅盾文学奖的价值有待进一步释放。《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传播》一书是对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传播的基础、重心、典范和拓展进行研究,既是对茅盾文学奖的制度研究和获奖作品的纯文本研究的补充研究,也是考察二者与传播之间内在联系的互动性研究。作者郝丹选择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和英国的曼布克文学奖作为茅盾文学奖的研究参照对象,力求客观地展现茅奖同其他国家有传播影响力的文学评奖之间的距离,并着力挖掘茅奖的品牌影响力的动因。

 

《物色:文学的维度与标识》

赵依 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22年1月

《物色》是青年评论家、作家赵依近十年文学评论的梳理与总结。全书分为“视界·现象”、“视点·现场”、“视域·回望”三部分。作为“90后”批评家群体中的一员,赵依的视角更新锐,更前卫,更能理解年轻作家们的创作意图。通过这部主题集中的文学评论集,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文学为大众提供了代际经验和切肤之痛,但文学也同样提供着恒常的爱恨情仇、人间烟火以及审美的欢欣喜悦。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

杨联芬、张洁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2月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由中国人民大学杨联芬、张洁宇教授主编,该书不取文学史教材一般采用的编年体式,不追求“大而全”,而讲求原著阅读之“精”和“深”。全书11编涉及小说、散文、戏剧、诗歌不同文体。每编所涉议题,或为现代文学史中具有“原点”意义的重要命题,或为重要文学思潮,或呈现文学史重要症候,或着眼于某一文学主题的流变历史;以之为纲,选取作品,形成单元;各单元相对独立,却有所呼应,整体上形成对现代中国文学历史走向与艺术实践的观照与反省。该书适用于高校师生及通识教育课程,也可为文学爱好者、写作者提供文学鉴赏的引导。

 

《散文课》

王彬 著,研究出版社2022年2月

鲁迅文学院研究员王彬多年从事散文写作与研究工作,并长期为散文作家授课解惑,积累了丰富的创作与学理经验。王彬认为散文是一种复杂的文体,它可以是实用的,也可以是文学的,散文从生活出发而又涵盖生活,真实是散文的底色。新近初版的《散文课》一书中,王彬从叙事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角度进入散文的本质,揭示了其中的写作规律,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带领读者一起探寻散文的真谛,领略散文创作的魅力。全书共分辨体、叙事、法度、修辞、创作五讲。

 

《网络文学作家论》

陈定家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2月

陈定家著《网络文学作家论》重点关注网络文学发展中出现的重要网文作家,作者在搜集大量调研资料的基础上,本着“让材料说话”的实录原则,对早期网络文学知名作家作品进行评介阐释。陈定家在书中通对几代网络作家的白描式述评,旨在通过“赛博空间”的“田野调研”,采集数据、甄别文献、留下信史。值得注意的是,书中记录的许多早期网站的作家生平、作品传播、读者反应等原始信息,已经或即将从网页上消失,《网络文学作家论》的记录具有在场体验和实证研究的史料价值。

 

《当文学照亮大地遗产:论冯骥才》

向云驹 著,作家出版社2022年2月

冯骥才的文学性人格和文学性思想的泛社会化,构成其文化事业和文化成就的若干重大侧面,构成一个立体的冯骥才。学者向云驹长期从事冯骥才研究,写下一系列研究多侧面冯骥才的文章,精选篇什结成此集。全书共有六编,重点在于其从事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二十年来身体力行的勇敢实践、不凡成就和经验,总结其对历史、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思考、识见和情怀,并上升到思想和方法论高度,学术视野宽广,立意深远。

 

《对镜:女性的文学阅读课》

张莉 著,花城出版社2022年3月

作为国内重要的女性文学研究学者,张莉对文学中的性别观有着特别敏锐的触觉。《对镜》分为六章共二十三讲,作者关注对象主要以女作家作品为主,涵盖了对丁玲、萧红、张爱玲、王安忆、铁凝、迟子建等人的诸多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但也并不限于女作家作品,该书讲读了鲁迅、冯骥才、毕飞宇、苏童、李修文等男作家笔下的女性生活和女性人物,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立场解读这些文学作品,用以疏解今天女性们所面对的困惑和精神疑难。

 

附:部分2021年12月出版著作存目

“莫言与当代中国文学创新经验研究丛书”,丛书主编张志忠,作家出版社

“中国乡土小说研究丛书”,丛书主编丁帆,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报告文学理论建构丛书”,丛书主编李炳银,河北教育出版社

《小说史学面面观》,陈平原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鲁迅研究笔记》,王得后 著 钱理群 选评,商务印书馆

《不如忘破绽》,郜元宝 著,作家出版社

《自我诗学》,敬文东 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批评的返场》,何平 著,译林出版社

《出东北记:从东北书写到算法时代的文学》,黄平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新时代文学写作景观》,杨庆祥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诗歌的重量》,王士强 著,北岳文艺出版社

《四川早期新诗文献辑编》,李怡、王奕朋、汤艺君 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小说现代中国》,杨早、孟岳 著,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相关链接:

文学批评经眼录 | 对话中的“学院派”声音——近期学人访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