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这方热土》:山与海的交响
来源:文学报 | 王丽梅  2022年03月22日23:19

《这方热土》是书写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长篇生态散文,作者杨海蒂。都说文如其人,文章的气质就是作者的气质。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气盛则壮。”《这方热土》就是一部大气恢弘,气象峥嵘的自然生态文学作品,与国家公园的荣誉相匹配,可谓是讴歌海南自然生态的“风雅颂”,堪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荣誉相匹配。

全文共八个章节,分别书写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猕猴岭、七仙岭、鹦哥岭、五指山等“三山五岭”为创作背景,是一曲丰富、广阔、神秘、壮丽的绿色交响。作品“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集自然书写、田野调查于一体,融人文、历史、地理、哲学、生物学、博物学于一炉,全篇充满科学事实和诗一般的描述。作品首次以生态文学的方式向读者揭示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自然奇观、野生动植物种群和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的包罗性,以美轮美奂的散文笔法书写海南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黎族人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关系。

2021年10月,新华社公布了国家正式设立的第一批五个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其中之一。“文章合为时而著”,《这方热土》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

近年来,杨海蒂致力于生态文学的研究和实践,不仅在工作层面,在自然文学和生态文学创作方面也独步潮头,别具特色。从散文集《走在天地间》到《这方热土》,形式到内容的深刻变化中,她经历了生态理念的建立,对海南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熟悉,也书写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土地伦理,感受自然带给人类的心灵慰籍。

约翰·缪尔说:“你要让阳光洒在心上而非身上,让溪流从心上淌过而非从身上边流过。”生态文学写作亦是如此,不仅要有远见卓识,更要有思想和文采。《这方热土》一改科普类散文给人生硬、呆板、缺乏思想的印象,作者以穿透读者心灵的文字书写热带雨林的生态万象,荒野生存的自由与残酷,为生态文学的写作树立了新标杆,阅读其文大有登高之感。

生物多样性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一个突出特点。各种稀有动植物种群和生活习性,在诗意的语言中大气登场。其中《霸王岭》系统介绍了原始热带雨林生态林的树种与群落,沉静的笔法中蕴含着自然纯净的美和力量:“雨林虽繁密,却并非不见天日。阳光透过枝桠照射进来,让整个空间生动起来。微风穿过林间,树木暗中兴奋,树脂从大树上滴落,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芳香。一条清溪在林间静静地流淌,溪水缓缓前进,漫入更深的雨林,最后在一棵大榕树旁倾泻而下形成瀑布。”作者写雨林中的动物,猿猴、海南坡鹿、云豹,蛇、蜥蜴、蛙类、蝴蝶及鸟类,在林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丛林法则生存竞争的残酷性,那种身临其境的状态,由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表述,读来令人激动、愉悦,又感忧心。

这部作品最值得关注的是文章的语言,文字清新雅致、文笔洗练,思想深邃,语言精准,有陌生感、个性鲜明,以诗意文字书写海南热带雨林生物王国的生命意象,开启了生态文学写作的新范式。

好散文见真性情。《猕猴岭》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智慧,堪称笑谈自然的生态美文。文章极具思辨力,既有作者对猕猴种群生态观察并形成的价值判断,又有由动物性与人性相比较的现实映照,幽默风趣,辛辣讽刺,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篇文章让读者跳出文章,读到作者所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士”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一位有担当、有风骨的当代作家的精神风貌。

中国自古就有“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我们读书,读的是作者的思想和眼界,在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国策的今天,生态文学亦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视。掩卷沉思,作者将她对海南热带雨林深沉的热爱,化作一篇篇大气恢弘的山水诗章。《这方热土》带给读者的是对海南热带雨林全新的生态印象,是一曲唱响在天地之间新时代生态中国的山与海的交响。

(《这方热土》杨海蒂/著,中国林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