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隐武者》:何大草“衰年变法”的新气象
来源:文学报 | 韩新枝  2022年03月12日08:11

作家何大草最近几年不断抛出力作,且都销量不俗。写诗人王维的小说《春山》已加印六次,累计销售五万多册。2021年出版的《拳》也有加印,并被豆瓣评为该年度中国文学(小说)榜单前十。新年伊始,何大草又推出亦隐亦侠的长篇小说《隐武者》(《小说月报原创版》2022年3、4期连载)。不得不说,他的“衰年变法”卓有成效。何大草曾在一篇文章中说,齐白石在“衰年变法”之后,一改之前的冷逸画风,越老越是新鲜、生辣……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我也想变一变。衰年写《拳》,此后我还想走得远一些。长篇新作《隐武者》就是“远一些”的标志。

多年来,何大草的文学创作一贯保持着较高的艺术水准,并有着自己不徐不疾的写作节奏,虽然不在多产作家之列,但文本质量很高,且风格独步。而随着《春山》和《拳》的出版发行,他已更大程度上地进入大众视野,同时也开启了一个更为宽阔的写作场域和自如状态。

长篇小说《隐武者》的叙事时空设定在清末成都附近的刘安镇。镇上首富刘府的少爷刘元雨,因天生文弱,为练武功遍访高手,于是卖锅盔的父子何道根、何小一,铁匠铺的马大逵,鸡脚寺的一了法师等人物次第登场……就像刘府总管对少爷元雨说的那样“刘安虽是个镇子,也水深、堂子野。要说高人,各路都有,弹棉花的、做木匠的、掺茶倒水的、烧砖卖瓦的,做到顶,都有自己的名堂”。做到顶,便是极致,这“极致”也是武学的境界和魅力。接下来,小说笔锋一转,回忆一了法师少年时一段快意恩仇的往事。紧接着小说情节转向矛盾高峰,刘府仇家张山绑架了少爷元雨,占据小青山笔尖峰,刘府重金悬赏,各路高手云集刘安镇,但就连身怀绝技来中国招收高徒的东洋人三崎安次郎也不是张山的对手。最终锅盔匠何小一为救好友刘元雨,毅然奔赴小青山,与张山决战断金亭……元雨获救,小一却意外得知了自己悲惨的身世之谜……故事遂陷入另一段痴情儿女的旷世传奇。

小说《隐武者》,顾名思义,写的是一群隐于市井的武术高手,但这些人却非普通意义上的杀猪屠狗之辈。他们虽然都是些底层体力劳动者,却有着高于常人的志趣,过着恬淡、闲适的生活。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情感操守,从不以武博取名利,是一群手脚有力,心上有力的人。东方朔曾说“避世金马门”,白居易也有诗《中隐》。真正的隐逸,可以隐于市,隐于野,隐于朝,隐于各种既可谋生亦可修道的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何大草的这个长篇就是写一群高手的隐逸生活。“武”其实只是一个手段和形式,其想表现的核心还是“隐”,是“隐”所承载的精神和文化。虽然在作品中也有对一招一式的描摹,有扣人心弦的比武、决战场面,但作家想彰显的还是这群“隐武者”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态度。所以小说没有武侠小说的江湖气,倒是弥漫着饭香,茶香,禅踪雪影……成都特有的巴适惬意的生活气息流溢在小说的叙事之间。古槐树下,吃一口混糖锅盔,喝一口老鹰茶,这种粗朴、安逸的日常场景令人神往,回味绵长。其实,在去年出版的小说《拳》里面,在紧张的叙事节奏中,何大草就穿插了大量对成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追寻和重塑,这些内容有效地牵制了情节,增强了作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而在这个长篇里,何大草更是通过一幅幅地方民俗风情画卷,把烟火气十足的成都精神特质描摹到极致。比如,结合历代诗词掌故对西岭雪山、万里桥、锦江等地方的描写;比如对成都人口中讲求的“苏气”的探源,等等。这种记录和书写,上承民国李劼人的川蜀文化自觉,同时又开启了属于何大草自己的创作艺术风格。

《隐武者》的行文仍以干净、紧凑的短句见长,语言质朴、紧实,有情趣,有机锋,日常化而又见张力。使其在节奏感与 可 读性 上,比《春山》和《拳》更胜 一筹。如写决战笔尖峰断金亭那段,情节紧迫,悬念迭起,人物内心的情绪更是汹涌激荡,父子情、朋友情、恋人情等纷至沓来。何大草曾说自幼喜读《水浒》,《隐武者》在叙事语言上也确有《水浒》般的精简克制,在情节构成和人物性格上的适度留白,亦引人遐想和深思。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是小说中少年良玉孤身独闯“叶窝子”的那段描写,良玉没带应手的家伙,随便捡了一块砖,于是砖砖红叶飞……真有武松血溅鸳鸯楼的痛快淋漓,这也是全篇安逸闲适的审美意境之外,独有的一段凛冽之美。

作品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那就是小说塑造的几个重要人物都是少年人,如刘府少爷元雨,打锅盔的何小一,打铁的马大逵,卖鱼的黑姐,甚至一了法师也更多是以少年良玉的形象出现。这是一个清新、质朴的少年群体,他们知书达理,好学深思,又任情、率性,周身散发着逼人的青春之气,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打量,这种气息仿如齐白石后期画作中的那抹红,是《春山》里裴迪照彻王维颓朽晚境的那束光。

何大草的这种以衰年写少年,以老境反观青春的笔法,是人生圆融通达后,回过头来,对生命本真状态的审视与了悟。高适有诗说少年“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我们之所以喜欢少年,赞美少年,正是因为他们的正直、倔强,他们的率性、纯真,他们的“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当我们身上渐渐失去这些东西而不以为意的时候,就是我们应该警醒的时刻。而这种对少年人去功利化价值追求的书写与赞美,也正是何大草所追慕的清新、放逸的少年气。如他所言:“故事的内核是武,而武的内核,还是文。武学,是一种哲学。所以,它还是披着武的外衣的一个文人小说。”《隐武者》是他“变法”路上走得更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