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星》:苍穹不落的金色星辰
新蕾出版社推出的曾经在火箭军服役多年的青年作家高满航的长篇儿童小说《爸爸星》,是一部内容很独特的、也是儿童文学长篇小说领域很少见的作品。它以火箭军军队生活为背景,书写了一位忠于职守的军官爸爸与随军生活的儿子和妻子之间的矛盾、交锋、理解、思念,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的发展与变化。故事新颖生动,人物形象活泼可爱,描绘细腻,读来感人至深。
当今的孩子们,从小就听家长和老师们讲述解放军战斗英雄的故事,也看过电影和教科书以及各种课外图书里的战争场面和战斗描写。他们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懂得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热爱人民军队,热爱战士,更热爱英雄。不过,这些年来我国儿童文学长篇小说大多是表现和描绘校园生活、农村生活、城市生活、留守儿童等内容,也有历史故事、童话和科幻故事,却很少见到直接涉及军旅、特别是火箭军生活的作品。因此,《爸爸星》的出版就具备了特殊的重要意义。
小说《爸爸星》中的小主人公是小学四年级的男生黄豆,他的爸爸黄斌是火箭军的一名军官、肩负重任的参谋长。他常年在深山老林及高原荒漠里执行导弹发射试验任务,随时随地的一句命令“有任务!”就让他多次“违约”“失信”于儿子,这让儿子黄豆心生不满与怨恨。妈妈原是爸爸的同学,大学毕业在另一个城市工作,为了支持爸爸工作,就带着黄豆做了随军家属。他们一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稳定”,随时随地都可能立刻转移。因为火箭军只有这样不断地转移和隐蔽,才能最有效地打击敌人,保护自己。黄斌和家人离多聚少,黄豆经常转学,也见不到爸爸。他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异地转学、家庭矛盾、同学们的误解,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着这对父子的关系。这个过程是无奈的,也是痛苦的。但是,人是有情感的,人是有精神的,在经历了父子之间的不理解、怨恨、分离、重聚,以及实地的体验与感受之后,黄豆终于理解了爸爸的责任和坚守,理解了火箭军军人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那种坦荡胸怀与那份担当、那种执着、那种忠诚。
小说《爸爸星》里的人物并不多,情节也不很复杂,它的主要矛盾就是黄斌、黄豆父子二人之间的种种误解。这种误解是军队、军种、军人的特点与少年儿童的年龄、经历、心理成长的局限与过程的错位造成的。这样的错位现象,作者看得很准,抓得到位,处理得不仅合理,还非常细腻、生动,从而体现了作者在挖掘主题、描绘事件、处理矛盾、刻画人物心态等方面的写作实力。在这一过程中,作者使用了情节双线交错进展的写作方法,一条线写儿子黄豆的处境、心理和与爸爸的纠葛,以及他与同学们的互动。在黄豆的思想转变中,黄斌带他去烈士陵园、祭奠已经牺牲的师傅沈知非,并讲述烈士事迹,这对黄豆起到了极大的教育作用。更重要的是,这里写了三代人的传承和身为一个男子汉、做一个有精神、有作为、有担当的爱国者的重要性。这一部分在书中起着压舱石的作用,起着火炬引路的作用,非常精彩感人。
另一条叙事线,是黄斌的生活与经历的线索。在塑造黄斌这一典型人物的时候,作者具体生动地描绘了他那执着、坚毅、忠诚的个性。这不仅感动着黄豆,也感动着我们。特别是黄斌参加国庆阅兵时,对他坚毅性格的刻画,感动得让人热泪盈眶。通过对黄斌事迹的细腻描绘,我们形象地看到了他的生活轨迹、成长过程,也让读者读到了两代人的成长、心路历程,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大男子汉和一个小男子汉两个完全迥异的人物艺术典型,为儿童文学大花园增添了更多的生活色彩与形象品类。
在阅读《爸爸星》这部长篇小说的时候,我们会清晰和喜悦地看到作者的创作初衷:“我更想塑造一个和平岁月里的英雄,让孩子们懂得真正的英雄既是飞身堵枪眼、舍身炸碉堡的人,也是日复一日坚守初心和使命的普通人。”在复杂而多变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不断奋勇前进的步伐中,我们的确需要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英雄主义精神。知名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时代和历史需要具有正确“三观”、高素质、高教养、体魄强健的革命接班人,让一代代孩子普遍具备以上所述的思想品德,成为像沈知非、黄斌那样的人。这正如作者在他的创作手记里所期盼的:“希望《爸爸星》成为一粒种子,在孩子们心里孕育家园天下宏伟理想的同时,也引导他们勇敢坚强地健康成长。”
(《爸爸星》高满航/著,新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