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徐春林:越艰难,越向前
来源:水利作家(微信公众号) | 徐春林  2022年02月14日16:29
关键词:刘恪

在我写作的路上有一个恩师,是我此生不可以忘记的。他就是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河南大学教授刘恪老师。

在我艰难的时候,一片纯白的时候,恩师的话就像是一首刻骨铭心的歌,在我的耳畔回响,我就会泪流满面。

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刘恪老师和我说过的话:越艰难,越向前。

我记得刘恪老师和我第一次见面是在济南,我参加一个全国青年小说家培训班。那次有三个导师。我,后来成为著名散文家的叶浅韵,以及《大地文学》编辑的陈琼枝都是他的学生。他是我人生里头的第一个文学导师。

听说刘恪老师要来,我很激动。刘恪老师的大名我是如雷贯耳,那时,我对文学充满憧憬,一个人坐火车半夜到济南。迎着北方的寒冷,在火车站冰冷的凳子上坐到天亮。那份对文学的执念,后来成了我坚持写作的动机。

至今,我都记得刘恪老师操着一口湖南的普通话和蔼可亲地和我们聊小说的情形。当时,还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导师叫付秀莹,她是《小说选刊》编辑部主任。付秀莹的才华和小说的影响力,那时已是一个议论的话题。但她见着刘恪老师依然十分谦虚,向刘恪老师请教一些问题。可惜,我对小说的理解浅薄,很多知识性的话题都没法听懂。对写作的方法,刘恪老师会孜孜不倦地给我讲解,我大概知道了一些皮毛的原理。

刘恪老师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低调写作,而且写得非常好的作家,文学理论家。他和莫言、余华等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家都是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的同学,刘恪老师埋头写作,不问收成。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很少谈及那些学习时的往事。那个班的名家太多,可他似乎没有这些人出名。用他自己的话说,出名也是有机遇的,他出不了这么大的名,可他对文学的赤诚是始终如一的。他的作品是过硬的,在八十年代初期,就在《十月》头条发表过八万字的中篇小说《红帆船》,后来又发表过长篇小说。他一直坚持写作,每一天都在思考着文学,文学已经是他的全部生命。于是,他的作品里呈现出了他个人的文学风格和特色,出现了文学探索的新名词。

有人问我“坚持”下来是为了什么?这个答案,刘恪老师早告诉过我,坚持是一直向前的使命,也是自我的生命。一个恰当的答案,就是人生。谢谢刘恪老师,文学给了我留下来坚持的机会。

我第二次见到刘恪老师是几年后在湖南岳阳,这次我是带着追星的心态去见刘恪老师的。我发现文学是需要激励的,很多时候在我们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面对酷冷和无奈的时候,激励是成就一个人的。我对文学始终坚贞不渝,我以为我就是为文学而来的。有了这种认识,我必须得坚持下去。我历经了常人无法理解的磨难,可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始终相信,坚持就会有明天。

这次见面后,刘恪老师专程和我来了一趟修水。后来当选为修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陈荣霞和江西省作协副主席的樊健军和我一道,先后陪同刘恪老师到陈寅恪故居、黄庭坚故居和回坑作家村采风。在修水小住了两日,在修水的时间里,刘恪老师对我有了新的了解,他说,知道我非常的不容易,近两年时间不再来修水了。这是刘恪老师在修水和我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现在想想,很多时候见一面有多难。

之后,我去了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我和鲁院同学刘萌萌上门找刘恪老师。萌萌比我年长,在我心里既是大姐,也是老师,还是好友,她的散文写得非常结实,很是漂亮,去鲁院前已获得过《黄河文学》双年奖,河北省优秀青年作家。她会和我探讨一些文学方面的深刻问题,让我受益匪浅。应该说,她的写作一直潜移默化着我。

那次刘恪老师和我开玩笑说,春林,某天我走了也就走了。会有人说刘恪走了。刘恪也就那么回事嘛。我听了心头一酸。那时他的身体还非常好,那天晚上我们吃过晚饭,刘恪老师送了我们好远。

从鲁院回来后,我随韩汤去湖南岳阳找刘恪老师,这次见面时,他已经身体不便了,我们聊着一些文学的话题。他很亲切。但由于病情的原因,很多表达都没法听清楚。

之后我借去湖北、长沙的机会,还去过一次岳阳,这次刘恪老师赠送了我一批国外的经典散文名著,四百余册,他对我说,你是我的真正的学生,你的散文写得特别好,这些书就送给你,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我和刘恪老师这次见面后,去年,我到北京参加中国作协十代会期间,遇见《世界文学》主编高兴,刘恪老师的忘年之交,高兴老师和我说,刘恪老师的病越来越严重,前几日还去看望过他,他在北京的家中。

刘恪老师是湖南岳阳人,在北京、河南工作过,北京有一套不太大的房子。由于疫情管控严,我没能去看望刘恪老师。但我一直忐忑不安,十分想念他,牵挂他的病情,希望他能够好起来。

突然想起刘恪老师,给他打电话未接。发信息:刘老师,新年快乐!十分想念,不知道可好!一直没有他的回音。

除了刘恪老师留给我的电话和微信,我再也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联系到他的亲人。我想对刘恪老师说,无论我多么艰难,我都会记得你和我说过的话:越艰难,越向前。我也希望您能在艰难中挺住,在艰难中向前。

去年,《青年作家》重金属栏目发表了刘恪老师的小说《民间消息》,还配发了小说观《我们卑微的生活》以及访谈《我是注定孤独的行者》。

“我说小说中和那些卑微的精致的事物纠缠在一起,说纠缠是指事物之间互相干扰、互相纠结、互相离不开。为什么这样呢?你立于弱小的事物总要依靠强大的事物,你理睬它,它找你,你不理睬它,它也找你,这就叫纠缠。没完没了,防不胜防。”

谢谢刘恪老师,我的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