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空房子》:青春是一个成长觉悟的过程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郑翠云  2022年01月14日08:02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空房子》刘东著/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12月版/25.00元

这是一个非常“好读”的故事。故事一开始就吸引住了读者的眼光:主人公是一个高二男生,在一场破坏力罕见的台风中,他的父亲失踪了。在与母亲的一场争吵后,主人公搬到了父亲另购的、与自己家在同一小区的空房子里,在这里他想起了一些他和父亲之间的往事、对话。而这些事平时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什么深意。

随着谜团层层打开,主人公与母亲如娜的关系,与父亲的关系,还有一家三口之间的关系渐渐凸显。谜底最后并没有真正解开,父亲的去向依然是个谜。但主人公与母亲却解开了失踪的父亲织起的保护网,各自迈向了父亲不在场的新生活。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空房子》的主题是成长。成长就是一种蜕变。青春期的孩子是“瞎子”“聋子”,他们刻意关闭了一些接受信息的功能,只看到他们想看到的,只听到他们想听到的。他们是自我的,带着无知无觉的冷漠。作者讲高中生与父母的关系,不是生拉硬扯地讲道理,而是让读者跟着主角一起去感受、去听,直至最后某一个触机引发了他的思考,让他重新“看见”“听见”。而在此之前,他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书中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只是把读者放进一个独特场景中,让人去沉浸式地体验这种感情。直至最后,读者会像主人公一样,用作者想要的方式看待问题。例如,主人公的同班好朋友面见未成年网友并带着她离家出走、夜不归宿。从高中生的立场来说,朋友之间是讲义气的,主人公应该为他隐瞒下这件事。但是经过此前一番情节铺垫,故事讲到此时,主人公已经和读者一样,认识到了自己的偏狭与父母的不易,最终“出卖”了他的朋友。这种“出卖”,是基于成年人立场的对叛逆少年的背叛,然而主人公还是认为这是正确的。这一场戏,就是一种作者对读者的检验,检验他的观念是否全方位地渗透到读者的脑中。

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的,是作者设置的悬疑。全书悬疑氛围的打造,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叙事方式。作者用了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读者只能透过主人公的眼看问题。书中有许多这样的情节:他的妈妈似乎并不关心他,爸爸失踪后,妈妈因为起不了床干脆让孩子自己乘地铁上学;有人觊觎爸爸的财产;学校里的友情、学习也发生了变化……读者的视角跟着主人公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体验到了他的焦虑、思念等复杂矛盾的感情。正因为这样的视角局限,读者如主人公一样,处于一个个谜团中。

二是朦胧、恍惚的笔调。作者用这种笔调来写少年特有的敏感和细腻的心思,以及由于过度思念父亲所产生的幻觉。父亲的空房子似乎有魔力,藏了很多秘密。他总能在这里回忆起一些往事,而这些回忆往往提供了下一步叙事展开的线索。比如,主人公和父亲那场关于谁守护谁的谈话,促使他去找爸爸的旧同事,从而发现了父亲买巨额保险的秘密。利用这种朦胧恍惚的笔调,作者营造了很多惊险刺激的情节小高潮。

三是意象的使用。它们在不同场景中往复出现,强化了读者的印象,也营造了紧张感。它们如同被丝线系住的剑,不知落下时会伤到哪里。如这座父亲买下但从未住过的空房子;如父亲放在大玻璃罐里的、藏着秘密的折纸;如母亲喜爱的、总是被剪掉花蕊的百合;又如那首循环播放的“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仿佛一句谶语,牵动着读者的心。意象的反复出现,让全书笼罩在谜语般的悬疑氛围中。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这是一场戏。作者如同导演,通过热热闹闹的剧情,通过一段段悬疑,不动声色地带着你去看他想让你看的。由此而言,这部面向青少年读者的青春文学小说,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