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阎晶明:让时间的印迹留在书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阎晶明  2022年01月08日10:15
关键词:阎晶明

2021年,时光穿梭的速度奇特地快,忙碌与充实让人甚至来不及回忆。幸好编辑给了一个角度,可以就个人的收获与感悟借此梳理和表达一下。

这一年,从年头到年尾,各种追赶,各种奔忙,各种起伏,各种大事。从写作的角度讲,2021年,是我本人收获颇丰的一年。这一年,我先后出版了4本书:随笔评论集《凭栏意》,理论文章合集《我的批评观》,读书随笔集《读与思》,讲述鲁迅故事的《这样的鲁迅》。其中两本书的经历特别值得记录。《读与思》是我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参加全国政协读书活动的文字收获。全国政协在委员中倡导开展读书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先后开设了20多个专题,其中我参与最多的是一个开放性更强的空间:委员读书漫谈群。一年多时间,发布了200多条读书笔记以及一些感悟性文字。每一篇大约就是千字文,而最大的特点是,这些文章很多是同书友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文章发布以后立刻得到反响,还可以就相关问题和群中的朋友们进行交流。发布这样的文章,看似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从中获得乐趣,累积下来,不但自己的文章数目成倍增长,更拓宽了思路,提升了写作和讨论问题的兴趣。关键是自己写作的文风上也有所改变,不那么追求严整完备了,文笔也相对更加轻松跳跃。特别注重和朋友们的交流,努力在写作过程当中激发起大家讨论热情。这本书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的首批转型成果之一,应该说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2021年,我在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别致的小书:《这样的鲁迅》。同样也可以说是意外的收获,因为在2020年我写作关于鲁迅《野草》的专书《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的过程中,读到了很多关于鲁迅的故事,这些故事非常能够体现鲁迅的性格特点,以及他精神和思想上独特的一面。很多素材虽然没有能够进入我的新书当中,但是却产生了让更多的社会公众读到它们的愿望,尤其是能有助于帮助青少年读者更好地理解鲁迅。在为这些故事寻找发表的过程中,得到了编辑朋友鼓励。最终使这些零散的故事变成了一本完整的书。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写作体验非常独特,令人欣喜。

2021年,我的作品还获得了好几个奖项。《羊城晚报》“花地文学榜”把文学评论奖授予了我的《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在深圳参加颁奖活动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界朋友们在一起交流。我的关于鲁迅经典小说《故乡》的论文,获得了《南方文坛》的年度优秀论文奖。两年前我为作家李洱的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应物兄》所写的论文,获得了来自江苏的《扬子江评论》优秀论文奖。这些荣誉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一种温暖和鼓励,让我有信心在今后继续把自己的研究和写作坚持下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之年。作代会是我连续5次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参加的文学界盛会。同时对我个人来说,也是有一个职业生涯的重要转变,从今往后,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专业的研究和写作了,未来仍然令人期待。

2022年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一年里,我想完成自己已定的写作计划:为杂志和报纸撰写专栏,并完成一本书的写作,话题就是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交往。同时,我还有一个打算,启动另外一个面向青少年的写作计划,完成一本小书。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关注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和最新的文学动态,尽自己的努力去追踪和评论。我希望并且相信,这仍然是一个充实、丰富,并必将取得新收获的一年。总的目标是,要通过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让时间的印迹最大限度留在书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