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童年的故乡是座“永无岛”
来源:文学报 | 胡丽娜  2021年12月31日09:42

故乡和童年向来是作家创作的灵感之源,亦是激发作家创作激情和书写欲望的不竭动力。林格伦曾直率地说她笔下的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等经典形象的灵感在于童年时代的自己。她甚至意味深长地强调,写好给孩子读的作品,作家必须得不断回想自我的童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的。对于“童年是在大山里度过的”李姗姗来说,童年和故乡一直是萦绕于心间、再三回望的“永无岛”。《米仓山下的小瓦房》就是作家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凝视,是别具意味的“返乡之旅”。

“在四川省旺苍县境内的米仓山脉中,有一座叫刘家山的大山,山里有个村子叫张家坡,村口有一座小瓦房。那里便是我的家。”不同于以往诗歌和童话创作的俏皮跳跃,李姗姗以开门见山、质朴清新的文字锁定了童年叙写的调子。《外公的手》《鞋匠是一本百科全书》《夜宴扁鹊梁》《火烧馍》《从屋檐到地面》等20篇自然清新、有机串联的生活故事,以姗丫头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米仓山下的小瓦房,走进隐蔽又奇特的川北小村,感受那个年代贫苦粗粝生活中洋溢的温情与善意,领略那方土地上勤劳朴实、恬淡温厚的乡民在日复一日、质朴无华的劳作中升腾出的人性美。

借由儿童视角,张家坡地名的由来、尹婆婆的“三寸金莲”、烧地炉、吊年猪、竹篾活、旺苍茶等,这些最为日常的事物有了被娓娓道道来的可能性和铺展的空间,而这些有意味的凝视,无不述说着作家对故土的深情。《夜宴扁鹊梁》有声有色地讲述了对当今儿童俨然陌生的“吊年猪”风俗。张弛有致、一波三折的故事既有对那种热闹欢快的场景和氛围的还原,又兼顾儿童读者的接受限度与儿童文学写作的适度原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孩子们的狂欢喜悦,乡亲们互帮互助的情谊,杀猪匠“从爷爷”娴熟手艺,“泡菜宴”的欢腾祥和气氛。《鞋匠是一本百科全书》更是一则活色生香的人物小品,其中飞娃说的那句“我看到是姗丫头的钱掉了,一脚踩住,等她走了以后才捡的”,简单直白的描述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细节和神来之笔。

作者早年对体力劳动的切身体验,使得她能熟稔地展现种种农事活动:插秧、割麦、打谷,以及木耙、竹耙等农事工具。尤其是《外公的手》对竹篾手艺的详实描述,明显受惠于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清晰的童年体验。作家描绘生活的艰辛并未陷入沉郁悲凉的色调,而是在鲜亮与昂扬的底色中将孩提时代的童趣美好与乐观向上的精神一一铺展。上学路上挖陷阱、摘吃桑葚到肚子痛、玩躲猫猫结果被咕嘟冒泡的泡菜坛子出卖、从屋檐到地面的杜仲树滑梯,种种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游戏玩闹透出自然天成的幽默。比如姗丫头趁着打水的功夫跑去看热闹,不想妹妹头顶水瓢,弟弟端着洋瓷碗也去打水,令人忍俊不禁。还有如数家珍般的美食:腊肉、火烧馍、泡菜等。最为吸引人的是桐子叶包谷馍,从摘苞谷到剥苞谷籽、磨苞谷浆、摘桐子叶、蒸苞谷馍馍,作家一气呵成的叙写让读者看到简单的吃食背后凝聚的时间和情感。

更难得是,这种童趣和天真被大人很好地呵护着,这片土地的人们理解孩子、体恤童真。父亲背着孩子过河沟上学,看穿姐弟三人滑树却不批评,还给他们垫麦秆,叮嘱注意安全。爷爷咂着小酒迟迟不开讲的故事,是为了等待蹲茅房的弟弟。爷爷让姗丫头绕老远的路且指定买文家的酒,是感恩于十岁那年文老太爷的相救。尽管这方桃花源在时代大潮中变化着,一如父亲外出打工带给姗丫头的种种困惑与无奈,但更多的是永远留存在作家心间的诸般美好。在城市化的今天,在越来越多孩子远离土地稼穑的今日,这样的文字并非作家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浅吟低唱,而是对一种永恒且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的召唤:对土地的眷恋与感恩,对美好人情与人性的守望,对自由生长的童年向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孩子们可以寻找自己的小树林,在童年的冒险和发现中,在狂放的欢闹和小心翼翼地探索中迎向隐秘的成长和丰富的心灵。

童年是永无岛,是承载永恒童年精神的桃花源。小瓦房是姗丫头的家,是凝聚着成长喜怒哀乐的小天地。小瓦房见证着父母的爱情,父亲的能干、母亲的智慧,还有童年时代姐弟三人隐秘的快乐,是童年最绚丽的一抹亮色。那个有主见、懂事的姗丫头,不仅是作家自我童年的回望,而且是富有时代色彩和历史记忆的一代童年书写,是一个时代女孩童年的集体记忆。而安放小瓦房的米仓山,是对那个物质贫乏却温情友爱的时代的观照,更是美好人性与永恒童年的栖息地。

(《米仓山下的小瓦房》李姗姗/著,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