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倾心阅读生活
来源:文艺报 | 景 宜  2021年12月27日08:4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对启航新征程的作家、艺术家们寄予重托和期望,讲话从文艺创作的重要性、人民性、创新性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等角度,深刻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艺创作的本质、特征与新时代文艺独特鲜明的美学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需要我们以高度的时代站位来认识当今的中国生活。“一切有追求、有本领的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中国是一本大书,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文化大国,各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优秀独特的文化传统,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多元一体、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我们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图景和艺术源泉,推动着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创造。怎样认识今天的民族生活,在各族人民的壮阔奋斗中捕捉新时代民族生活的新特征,是近年我们文艺创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边疆到城市的各民族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崭新的成就。山河大地、风俗文化、语言特点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变和升华,大量的民族文学、音乐、舞蹈、影视作品都伴随这个时代的进步在发展,呈现出新的艺术形态与传播方式,在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同时,也为促进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发挥了积极的社会功能,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做出了贡献。

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各民族生活的脚步追赶着时代节奏,使我们的创作有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于是有的文艺作品为“赶时髦”而陷入概念化、主题先行的模式和浮光掠影的状态,有的民族文学在语言、遣词造句、叙述方式等方面丢失了文化性格,有的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也出现了穿着不同服装讲述同一模式故事的现象,缺失了发展中的不同民族生活的新特征、新文化、新语言、新人物的艺术表达。

紧扣时代主题是统领我们认识新时代的原则。时代生活是由人的命运和悲欢喜乐构成的,只有跟着人物走才能走进时代。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大理视察洱海,推动了一场以洱海保护为时代动力的民族生活的巨变,唤回了苍山洱海的美丽风光。守住了绿水青山才能守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生活,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洱海边各民族的文化、民族生活、风俗语言、词汇都产生着蜕变,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在新的选择中出现了新的人物、新的生活场景,而这些人物又都是大理民族史上没有见过的人物形象,这些内容也是中国文艺史上没有反映过的新的内容。因此,在新生活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心愿,促使我写完了长篇电视文学剧本《大理三月好风光》,作品中呈现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好风光也是我们新时代的好风光。

写好新时代的好风光还要读懂这风光里的新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这段重要讲话是我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根本遵循,教导我们怎样认识生活、阅读生活,对那种浮光掠影式的采风和概念化的创作方式也是一个警醒。我在洱海边生活几十年,同时也和全国不同民族的人物交往,写过西藏、新疆、沿海开放城市的民族生活。而每一部作品的成功,都得益于与这些熟悉的朋友即“人物”的交往交流。不同人物所给予你的不同形象会提供你对民族命运和时代趋势的感悟,只有来自于人的文学才是时代的新文学。

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56个民族共同奋进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也构成了我们阅读生活的难度。文化的差异既是难点也是亮点。要把文化差异看成是文化特点来认识和运用才能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如果采取回避的态度,那就将艺术创作推向了平庸和简单化的逻辑。

对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生活阅读,要把文化认同放在首位,只有文化认同才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我在创作电视剧《都是一家人》的文学剧本时,由于选择了一个沿海开放城市作为几个少数民族人物进城打工发展的背景,也一度被认为少数民族生活离开了自己生存的土地就会丢失大量的该民族文化。但是当我经过和剧中的原型人物维吾尔族、佤族、藏族、鄂伦春族、蒙古族朋友几十年的交往,从他们的生活中发现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同一城市里发生碰撞所产生的新特征、新内容时,对此充满的文化自信又成就了这部电视剧,并获得了第32届飞天奖提名。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在我们倾心阅读生活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认识中华各民族生活给予的深刻启示,要不断发掘更多代表、表现时代精神的新语言、新文化、新人物,构筑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为新时代注入精神动力,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增添中国光彩。

(作者系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