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沙冒智化汉语诗集《掉在碗里的月亮说》作品研讨会举行
来源:XZ文学(微信公众号) |   2021年11月29日15:12

研讨会现场

11月28日,由《西藏文学》编辑部与西藏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沙冒智化汉语诗集《掉在碗里的月亮说》研讨会”在西藏大学召开。研讨会上,除《西藏文学》编辑部成员次仁罗布、赵超、土旦塔杰、索朗卓嘎、张琦及《西藏文艺》副主编拉央罗布外,来自西藏大学的教授李小平、王志华、夏吾才旦、宴冰、颜亮、次仁央吉,博士生王四四,西藏民族大学教授魏春春,在校师生以及区优秀作者等也参与研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研讨会由西藏大学文学院教授普布昌居主持。

沙冒智化汉语诗集《掉在碗里的月亮说》

魏春春从该诗集的内容、艺术与语言等方面进行解读,对沙冒智化每一辑的内容进行分析,表示沙冒智化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诗歌创作进行整理,条分缕析地说明他的诗歌写作由模糊进入到清晰,自觉地寻找属于自己的诗歌言说空间。他把故乡作为延发诗情的脉络,开始注重博爱的书写,以世界的视野和人类情怀的塑造,他已然走在了文学表达的自我蜕变之路,渴望突破,渴望新的文学表现,不断开拓诗歌语言空间的探索与努力。

次央教授表示沙冒智化的成长速度之快与成就之大是有目共睹的,也呼吁所有年轻的学者及作者们都学习他的这种不懈努力、不断精进的精神。她从作者创作道路谈起,指出他的作品鲜明地折射出时代的色彩,甚至不乏里程碑式的标志,充满了现代与传统生活方式之间的感知与体验,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忧患意识;此外,她表示,读沙冒智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他在用诗歌来思考,他的诗歌是一种文化的诠释,更是一种心灵以及感官的表达。他的诗歌有着一种特殊的原创性和审美的独特性,是一种既不模仿别人,也很难让人模仿的独特性;沙冒智化的诗歌能带给人真正美好的感受,能向人揭示人生更为深刻和本质的东西,能启悟人的道德和良知,更重要的是他将母体文化中的精髓用诗意表达出来。受藏族文化的影响,他的诗歌表达方式更为简单、灵活、鲜明随性,且在大多数诗歌中充满着豁达、乐观,对真善美的歌颂,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次仁罗布从自己到编辑部工作已有十六年,在这期间,编辑部不断寻找文学新人,为他们提供平台,在这挖掘、培养的过程中,发现了沙冒智化以及纳穆卓玛、洛桑更才、白玛央金等年轻的作者,他们都逐渐成为西藏文学界中的中坚力量,但是在这些作者中,沙冒智化无疑是走得最远的,一是源于他跟常人不一样的文字表达,以及发现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点并赋予诗意;二是来源于他对藏文化的深入学习,在面对生命、人生时的独特感悟,也造就他诗歌的独特意向;三是沙冒智化的诗歌想象是狂野的,这种想象常常让人措手不及,但在惊愕的同时感受到触及心灵的力量,这使得沙冒智化和他的诗歌能够走得这么远。他表示,真正的诗歌是能打动人心的,当下的西藏诗歌界缺少这样的东西,而沙冒智化正以自己独特的诗语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诗歌意向,期待沙冒智化能够走得更远,希冀他的诗歌能在中国诗坛上产生更大的影响。

学生代表李捷表示,从表面上看,沙冒智化诗歌语言和想象极具跳跃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阅读的难解性,但从深层来看,其诗歌中内涵的真实碰触着个体生命的灵魂,沙冒智化的诗歌明写物象,实写作者容纳万物的心胸,更加突出个人生命的真实体验,不刻意求工、不矫揉造作,旨在挖掘平凡普通生活中的真实情貌,传递着生活中的真实、朴素、亲切之美。

最后,普布昌居教授就本次研讨会嘉宾的发言进行了总结,也衷心祝愿沙冒智化初心永在,以梦为马,不断接近自己的最高的诗歌理想。

《掉在碗里的月亮说》作者沙冒智化就此次研讨会召开表示感谢,并表示会继续努力写下去,将学到的东西凝练后回馈给读者,在文学之路上不断前行。

沙冒智化,藏族,原名智化加措,八十年代生于甘肃卓尼,现居西藏拉萨。藏汉双语诗人,自由撰稿人,西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参加第十届“十月诗会”。鲁迅文学院“培根工程”首批入选作家。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诗刊》《十月》《章恰尔》《岗尖梅朵》《达赛尔》《西藏文学》等刊物,入选中外多种选本,被译为英、德、日、韩、哈、西班牙等语种发表。已出版三部藏语诗集,两部汉语诗集。先后获第三届《达赛尔》文学奖、“吐蕃诗人奖”、第九届西藏新世纪文学奖、意大利金笔国际文学奖等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