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第五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影视论坛举行 网络文学IP的影视化改编如何提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张君成  2021年10月13日15:13

近年来,网络文学逐渐成为影视创作的重要内容源头,网络文学IP的影视化改编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价值引导、制作水准、传播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但是,网络文学影视改编作品仍存在文化内涵不高、题材范围过窄等问题,如果想要有所突破,既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弥补存在的缺失,亦需构建专业的影视制作团队,提升策略,拓宽产业链,如此才能适应文化全球化态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10月10日,影视平台代表、网络文学创作者齐聚以“助推网络创作精品,实现影视改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影视论坛,共同探讨网络文学与影视融合的新生态。

从根源上融合

作为推动网络文学精品创作、改编的重要服务平台,“网络文学+”大会一直助力着网络文学行业发展。爱奇艺副总裁、影视文学研发中心总经理张恒表示,从今年大会的“优秀影视IP作品”评审会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现实题材、正能量作品涌现,网络文学创作正在努力践行精品化道路。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媒介融合与艺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武瑶认为,连载性质的网络文学在影视开发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具体体现在:首先,作品强调当下的感受,通过连载创作刺激观众的感性层面,引发共鸣;其次,连载作品强调了与读者更深层次的互动,读者的反应和心声是能在创作过程中被“听”到的;再次,连载创作突出了“名场面先行”的创作理念,而名场面又特别利于传播,会扩大作品的关注人群规模,再次深化连载效应。

《裸婚》作者唐欣恬从创作者角度分析了现阶段网络文学IP在影视行业中的影响。她表示,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第一波热潮来得比大家预计得更迅猛:“一方面是数量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另一方面是题材的丰富化,悬疑、玄幻等类型都找到了各自的突破口。”

影视改编市场的繁荣得益于衍生效率的提高。唐欣恬表示,早年间,网络文学大多要在完结之后才会进入影视方的视线,再开始评估和开发。而如今的模式逐步趋向于同步,网络文学作者在创作的同时,已确立合作的影视方便着手规划、筹备,双方尽可能利用时间上的超前性将IP热度发挥到极致。“IP向网络文学的定制模式,归根结底也是为‘效率’二字服务。当双方有了统一的既定目标,自然会避免一些弯路,网络文学作者在创作初期就会尽可能让人物更可信,让情节更有画面感,这代表着网络文学和影视从根源上的融合。”

这一切的源头在于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雁北堂首席执行官张庆金表示,在主管部门的引导下,行业抛开对网络文学原有的猎奇、打擦边球等成见,对整个产业来讲是“破冰行动”:“现在又有‘网络文学+’大会背书,更多的优秀内容得以浮出水面。在强力度的孵化下,很多优秀作品成功地与影视行业进行了对接。”他认为,这些网络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与影视完美融合,都包含了以下几个重要元素,即独特的创意与思想、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朴实又精彩的故事。

然而,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始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产品形态,张庆金认为,两者仍存在较大壁垒。因为故事只是基础,而影视化的呈现,需要专业化较强的团队进行打造。“这两个行业之间,尽管有一些共通之处,但是展现方式完全不同。如何做到意识与气质的统一,是从业者需要学习与努力的方向。现在看来,编剧改编是连接两个行业的重要节点,希望以后行业能更多关注编剧领域,以培养与激励在这个行业里付出智慧的广大编剧们。”

破除流量思维

虽有成功作品珠玉在先,但是仍有不少改编作品“扑”得悄无声息,甚至获得差评。张庆金认为,对网络文学能否成为优秀影视剧有多个评价维度,如题材的新鲜度、故事的完整度、人物形象的塑造、基础逻辑的合理性等。然而,改编失败的作品则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编剧阶段就无从下手。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追求所谓的网感与流量标签:“文学与影视剧本身只是展示平台不同,在我看来,《大宅门》与《庆余年》、《重案六组》与《心理罪》并无什么不同,都是非常优秀的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

张庆金还表示,流量并不是网络文学IP改编的绝对保障,也非爆款密码。他认为,网络文学的流量成分里,存在着大量影视化改编的“拦路虎”,内容生产者需要对社会价值观输出承担重要责任:“在网络流量的组成部分里,存在大量过于娱乐化的内容,甚至存在一些并不属于文学创作范畴内的元素,这些都是造成网络文学影视化的难点。过去几年,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因为过度流量化而夭折的案例。”

武瑶也强调,从业者要警惕在网络文学影视化过程中快餐化的倾向。网络文学作为真实社会镜像展示的窗口,影视创作应当营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氛围,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发扬,真正地谱写时代篇章。

她对此进一步阐释道,网络文学在“解压”“有爽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精神的职责承担,尤其不要形成“文化惰性”:“‘文化惰性’会带来创作视域狭窄等问题,创作者在创作中应该与世界建立和谐安宁的关系,而非在信息茧房中不断放大负面情绪,让观众在焦虑中共情,失去审美内涵。”

在武瑶看来,网络文学创作者应该抱有对东方哲学、中国精神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虽百死其尤未悔”的信念,才能够平衡文化冲击,应对当下挑战:“首先,应当立足优秀本土文化,表现当下中国百态,用更加细腻的笔触,描摹真实的情感。其次,应当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展现千年中国韵味。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依旧具有勃勃生机与活力。”

狂热后回归理性

之前IP热潮让整个行业陷入疯狂,在唐欣恬看来,突如其来的繁荣也难免带来弊端:首先,大量影视公司一窝蜂地购买了过量的网络文学版权,难以消化,导致许多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没能得到及时、应有的开发。其次,受当时影视技术水平的制约,以及难以判断影视观众对新类型的接受度和喜好度,玄幻等类型的影视改编也摔了不少跟头。

伴随IP过热后的冷却和理性,以及网络文学创作者、影视制作者双方在摸索中前进,行业也迎来了稳步的上升期:“这个阶段的影视改编,不再是影视剧单方面为网络文学作品提供出口,而是二者的互相推动,彼此成就。屡见不鲜的书粉与剧粉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环环相扣地助力了IP的热度和价值。但影视化方向的明朗和有目的性的创作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效果,比如对热门题材的预判,会导致同类作品扎堆,又比如迎合影视化会削弱网络文学创作的洒脱性,而洒脱性是网络文学最根本的闪光点之一。”唐欣恬表示。

为此,唐欣恬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方面,网络文学的繁荣要归功于其带给读者的共鸣,以及稳准狠地刺激读者的痛点和爽点,这是其精华所在。另一方面,影视市场的理智也至关重要,对数据和热度要尊重,但绝不盲从。“影视市场健康、积极的环境是网络文学作者能为其输送优质作品的前提,而网络文学作者在审美和情怀上的整体性提高将有助于影视市场迈上新的台阶。”

爱奇艺影视文学研发中心文学监制王学峰认为,网络文学作家在创作时一定要不忘初心:“IP开发是技术层面的,作品的成功在于内容。因此,创作者要在创作中时刻问自己,所创作的内容能否打动读者。”

中文在线签约作家《探索者》作者阿宝表示,网络文学的影视化改编要向经典文学学习:“首先学习其鲜明主题、精巧结构、生动人物、戏剧情节。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不要过度关注数据,要更关注质量。这样网络文学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