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于文字的间隙见证一个人精神的成长 ——关于叶广芩“耗子丫丫”三部曲
来源:文艺报 | 杨 辉  2021年10月12日09:39

因缘际会,读“耗子丫丫”三部曲的时候,偶得一本曾春海30余年前的著作《陆象山》,见他谈象山的教养论时有言:“象山哲学的核心点置定在人的主体性上,人的主体性所以成为发展及实现人生理想的价值根据,全系因于涵具诸般先验道德之理的本心。心的主体性在于其灵通能觉,外物透过灵心的感应才能获得对主体而言是存在的意义。”这话多少有点绕,但“主体”“本心”“外物”“感应”,却差不多标示出了个体与生活世界关系的基本模式。虽未必持有和陆象山相同的关于“涵具诸般先验道德之理的本心”的理解,但自我经由与外部世界诸般物象的多元感通,进而促成自我的圆成,却似乎可以解作个体精神成长的重要路径之一。先贤于此用心用力极深,惜乎这一种修养工夫,如今似乎难以转化为具体的精神的实践。但无论有意与否,个体一旦希图自我之圆成,多半会与古人所论之修养工夫相遇。或也因同样的原因,年过七旬的叶广芩写下了“耗子丫丫”三部曲的故事。三部曲故事发生的空间各不相同,涉及的人物也异,但它们都围绕耗子丫丫展开。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于文字的间隙,实在可以见证一个少年的精神的“养成”。

故事的“开篇”是颐和园,北宫门、四大部洲、大戏楼、玉澜堂、玉带桥等等,是耗子丫丫的乐园,也是种种奇妙故事的发生地。故事的参与者,既有耗子大爷、一只名为005的乌龟,也有园中的亭台楼阁、花鸟虫鱼,当然也有同父异母的哥哥老三、开烧饼铺的老宋奶奶、卖酒的老李等等人物。它们共同构成了《耗子大爷起晚了》的故事。耗子丫丫每日游玩在园中,那些人事物事,影响并形塑了她最初的世界观念。时隔60年后再度回望,那一段生活的意义渐次朗现:“颐和园的景物,颐和园曾经的街坊四邻,让我初识人生,那里的精致大气、温情善良奠定了我人生的基调,让我受益匪浅。”我们自然从这里可以读到耗子丫丫如何从颐和园景物中获得初步的美感经验,如何从老宋奶奶的爱怜中发掘一个人内心无法纾解的哀痛,如何从老李的死亡中感受到“‘死’是怎么回事”。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她从男孩老多对园中殿宇房檐上的小兽寓意的求知欲中,发掘出更为复杂的历史和生命故事。这一种求知欲,很快便被偶来颐和园躲避“梅雨”的南方人梅子所激发。梅子几乎熟知园中景观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故事,她的讲述因此为耗子丫丫打开了另一个精神的世界,让她从中领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因此产生了持续探究的兴趣。

上述种种当然非常重要,却似乎远远不够。耗子丫丫还需要体会和了解另一种生活,了解作为“光荣军属”的姥姥的不易。姥姥对身在前线的舅舅“内里的担心和惦记”,给耗子丫丫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让她体会到生活表象背后的另一面。她还需要从姥姥的辛苦劳作、节衣缩食,姥姥的邻居二头的用功学习和辛勤劳动,以及同桌李德利自给自足、努力承担家庭和生活责任中“明白各家有各家的日子,各人有各人的世界”。这是《花猫三丫上房了》和《土狗老黑闯祸了》记述的主要故事。即便与她共同生活在胡同里的孩子,也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爱憎。但在少女丫丫的世界里,这些似乎存在隔膜的人事物却可以融通,可以因邻里互助,同窗友谊的建立而营构成一个温暖、和谐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与他人,与自然万象,与动物植物,皆可相互感应,互相成就。

如作者所言,这三部曲的故事“近乎童话”,它们是已逝的记忆幻化出的彩虹,氤氲着理想和梦幻般的气息。颐和园、胡同、学校,具体的生活空间虽有不同,但小伙伴们以及他们周围的成年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外部世界,师长们也在努力教会他们理解和处理自我和他人关系的方式。以内心世界为基础,可以逐渐拓展出一个广阔无比的生活世界。这个世界关联着我与物、城与乡、人与动物,也关联着爱憎、生死等等无可避免的生命感情。三部曲也因此可以被读作耗子丫丫的爱的教育,她爱自己病中的妈妈,爱她的小伙伴们,也爱老黑、耗子大爷、花猫三丫,以及颐和园的风物、乡下的美景。亲情、友情,人对自然万物的感应和爱,对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求知欲,构成了耗子丫丫成长故事的核心。其中自然也有经由师法自然万象而促进的自我人格的养成,比如她从花猫三丫身上学会了责任和担当,从与伙伴们的交往中懂得了距离和宽容以及对友谊的理解和维护,从亲人们身上明白了珍惜和关照。而面对外来的陌生,则“知道了女孩应有的刚强和自尊”以及“遇事沉静不乱,稳妥大气”。

这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讲给如耗子丫丫一般的孩子们的自己曾经的生活故事。60余年的时光的流逝让这些故事于字里行间幻出美丽无比的彩虹般的光芒,它能够呼唤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精彩,也让一个个逝去的人物仿佛重新有了生命。他们演绎着一个孩子眼中充满童趣和丰沛的想象力的故事,也演绎着欢乐、幸福、忧愁甚至死与生的交替。逝去的终究会逝去,然而日与月的故事翻过之后,留下的是如日历中的金阁寺般的金碧辉煌的精彩。这精彩悉数被作者写进了作品,它们就隐藏在“耗子丫丫”三部曲的字里行间,等待着你我将它打开,并从这些人物的生活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生命的体悟。如经历疫情之后的孩子们会“变得坚强而懂事”,会学会“忍耐和支撑”“顺应和遵守”“他们在灾难中慢慢长大”并最终会长成为一个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人,可以独立面对属于他自己的生活世界的种种境况。这或许是人之为人无可避免的生命过程。叶广芩以她深情的笔触,写下了她对这个过程独特的个人体验,包含着回忆往事的快乐,也包含着自我的反省和面对时光流逝时的爱与痛惜。

在《陆象山》一书中,曾春海有言:“作为主体的人除了自觉内证外,更当发一大愿,确定终身大志,把此当然之心和应然之理视为一生不变的永恒目标,整个生命托付在这一理想上,全身投入,努力修行。所谓:‘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当恻隐时,自然恻隐;当羞恶时,自然羞恶;当宽裕温柔时,自然宽裕温柔;当发强刚毅时,自然发强刚毅’。”这些话讲给耗子丫丫和她的伙伴们,或嫌深奥,但可以依着这个思路,去理解这三部“耗子丫丫”的故事。不谙世事的耗子丫丫终究会长大,长到她的故事的讲述者那样的年纪,也终究会在生命中的某一个重要的时刻,领悟到理想、自我、万物等等之于个人生命的独特价值。等到那个时候,谁又能确定她们一定不会和如陆象山这样的前贤有精神的相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