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丁晓平:书写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史诗 ——《人民的胜利》创作谈
来源:光明日报 |   2021年10月05日10:17
关键词:历史 新中国

《人民的胜利》丁晓平 著 江西高校出版社

我一直想为我们的祖国写这样一部作品,告诉我的朋友尤其是比我更年轻的朋友们——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不因她的美丽,也不因她的富饶,不因她的辽阔,也不因她的强盛,而因她走过的路多么不易。因为在我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朋友跟我一样,对祖国的历史,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

正是怀着这样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十多年前我就开始准备和酝酿,把历史的目光聚焦于1919年、1949年和1979年这三个特殊的年份,并以它们为中心辐射前后30年的中国近现代史,努力完成20世纪中国百年历史从觉醒与诞放、崛起与解放到改革与开放的“时代三部曲”,以文学的方式重述我们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理直气壮地书写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精神史诗,《人民的胜利》只是其中的一部。

毫无疑问,在20世纪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之外,再没有哪个事件在当时看起来是如此的不可能,但事后却成为中国历史的必然。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又打败了蒋介石,推翻了“三座大山”,成为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引人注目的政治成就,塑造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包括我们自己的当代史。这正是《人民的胜利》写作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

新中国到底是如何诞生的?为什么说新中国的诞生是人民的胜利?我知道,要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幸运的是,我能够看到众多的革命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精彩的回忆录,还有更多的前辈历史学家和作家们给我们提供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是的,不可否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革命是一场“农民战争”,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改变了中国历史,改变了中国农民起义始兴终亡的历史周期率,把农民战争创造为人民战争,从而获得了人民的胜利。瞧!农民战争与人民战争,仅仅只有一字之差,但这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差别,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新中国的成立,正是人民的胜利最美好、最珍贵、最有力和最不朽的见证。

我始终相信,一个作家和一部作品是否优秀,最重要的是他和他的作品是否具有思想。文学创作最能体现功力的就是作家和作品的思想。优秀的文学家应该是思想家。如何体现作家的思想呢?除了观点、语言之外,作品的结构也是作家思想的体现。就是在这样的思考和研究中,我决定《人民的胜利》从1946年6月的国共内战(解放战争)开始写起,一直写到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于是,全书的结构也水到渠成地建立起来,分别由《前夜》《翻身》《决战》《统战》《外交》《开国》6个篇章构成,每章均分为五个小节,共计50万字,以宏观、中观和微观立体考察以及仰视、俯视和平视的三重视角,从政治、经济、军事、统战、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立体全景式再现新中国成立的创业史、奋斗史,展现中国共产党紧紧团结、依靠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建立新中国的艰难曲折又波澜壮阔的历程,告诉人们这段人人似乎都知道但又不完全知道的历史。

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历史研究和历史写作离不开宏大叙事,必须实事求是地回到历史现场和历史语境当中,完整书写整体的历史和历史的整体。我们必须突破历史的局限,不当事后诸葛亮,不放马后炮,要循着实事求是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路径,在常识中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得见多远的未来。说句实在话,我不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作家,或者说我是一个不善于虚构的作家。我始终认为,对非虚构写作来说,遵守真实性原则是第一要务。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候,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讲故事不是唯一的目的,讲故事的目的是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讲出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精神,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因此,历史写作就要写最有价值的历史,写历史中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

什么是最有价值的历史呢?我认为,推动并有利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发展进步和根本利益的历史,就是最有价值的历史。因此,《人民的胜利》讲述的不仅仅是“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故事,因为“站起来”也不仅仅只是伟大的中国故事,而是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的深厚蕴藏和具体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精神史诗,是世界的、也是人类的精神史诗,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相信,读者朋友们已经明白我为什么立志要写这本《人民的胜利》了。希望我以《人民的胜利》的方式和结构来叙述的共和国最初的这段历史,能够给读者朋友在阅读中带来不一样的快乐和思考。有人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更何况,本书所写的故事就是当代史,或者说就是我们自己的历史。尽管我的写作突破了传统的编年史的套路,但依然还是循着编年史的路径,用心地讲述了一些大历史中的小插曲,让我们既能看清历史长河的主流,也能看见河面上那一朵朵洁白又美丽的浪花……

(作者:丁晓平,系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