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陈独秀信札手稿收藏细节披露
来源:北京晚报 | 牛伟坤  2021年09月14日08:42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展厅内景

陈独秀致胡适、李大钊的信

步入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常设展览“尺翰之美——中国传统家书展”的展厅,昏黄的灯光、书信独有的沁人气息,让人立马沉静下来。离入口不远处,“民国家书”单元陈列着一组13通信札,观众最爱在这一展柜前驻足。凑近看,竖体潇洒飘逸的字迹里,可以辨认出“守常兄”“适之兄”等字眼——信件大多出自陈独秀,收信人则为胡适、李大钊、高一涵、钱玄同等人。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介绍,这批书信的写作时间在1920年至1932年,内容涉及1920年《新青年》独立办刊、《新青年》编辑同人分裂等事件,是研究新文化运动史和中共建党史的重要史料。

比如,陈独秀在1920年5月7日致胡适、李大钊的一封信中提到,“《新青年》或停刊,或独立改归京办,或在沪由我设法接办(我打算招股自办一书局),兄等意见如何,请速速赐知。”在1920年5月11日,陈独秀又单独致信胡适,“群益对于《新青年》的态度,我们自己不能办,他便冷漠倨傲令人难堪;我们认真自己要办,他又不肯放手,究竟如何处置,请速速告我以方针……”张丁说:“1920年5月至1921年2月的这几封信,集中讨论了《新青年》杂志如何继续办刊的问题,包括是继续在北京办,还是转到上海办,或者停刊不办等。”

说起这些信的来历,还颇有几分波折。张丁介绍,这批书信曾长期保存在胡适家中,胡适去世后,由其子胡祖望保存,胡祖望去世后,转由胡祖望妻子曾淑昭保存。2009年初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居住在华盛顿的曾淑昭家里征集到这批书信,并计划于当年5月份公开拍卖。

由于陈独秀身上的光环诸多,再加上他手稿留存少见,这批内容丰富、书法精湛、品相上乘的信札即将亮相拍场的消息,立即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张丁也是其中之一。他迅速向领导进行了汇报,学校在慎重研究后决定邀请校友参拍。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拍卖现场,经过数轮激烈竞争,参与举牌的人大校友功亏一篑,书信被他人竞得。拍场受挫后,学校又与国家文物局协商,拟利用“文物行政部门在审核拟拍卖的文物时,可以指定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优先购买其中的珍贵文物”的规定,来做最后的努力。要知道,此前,国家文物主管部门还未有过实施“文物优先购买权”的先例。

没想到,竟然成了。当年7月27日,国家文物局把这批珍贵信札整体交付博物馆收藏,进而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节选自2021年9月13日《北京晚报》第12版同名文章。本文图片由家书博物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