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曲生命至上的颂歌 ——大型赣剧现代戏《生命至上》观后感
来源:文艺报 | 汪玉奇  2021年08月23日07:51
关键词:《生命至上》

大型赣剧现代戏《生命至上》是剧作家姜朝皋的又一力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这部戏带给我们的情感冲击与心灵震撼,都是非同一般的。在新中国发展史上,余江县消灭血吸虫,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毛泽东同志曾经为此“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写下《送瘟神》诗二首。余江县一举消灭在中国南方肆虐2000余年的血吸虫,深刻表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刻表现出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创造美好生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如何反映这个发生在60多年前的故事,让今天的人们从中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和精彩的艺术享受,是这部戏能否获得创作成功的一个关键。剧作家别开生面,精心构思,以高超的驾驭能力,把60多年前消灭血吸虫的故事,与60多年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有机地耦合在一起,使这部戏实现了历史感与时代感的精彩统一。

这两个事件具有同质性,同样是广大人民群众与病魔作斗争的故事。两者的主题也是高度一致的,都凸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都表现出执政党对人民群众高度的责任感,都表现人民群众送瘟神的英雄气概。问题是,在舞台上如何把这两个相隔60多年的故事,完整地、自然地、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打动观众,吸引观众,教育观众。我以为,这个难点恰恰成为这个戏的最成功之处。

剧作家是如何把历史感与时代感耦合起来的呢?从形式上,他让这两个故事的主角发生在同一个家庭。60年前的余江县委书记李永棠和60多年后披挂出征驰援湖北的医生李思源, 他们之间的祖孙关系,使两个故事由一个特定的家庭关系连接在了一起。其次,作者准确地把握了主与辅的关系。主线是消灭血吸虫,辅线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线辅线的交叉,不断地升华主题,不断地推进剧情的发展。尤为可贵的是,该剧是在深刻挖掘精心筛选历史素材的过程中,站在新时代发展的视点上,再现60年多前所发生的历史,使之具有观照今天、指导未来的意义。请看,舞台上的一幕连一幕:

——不忘使命,敢于担当。当年中央要求7年消灭血吸虫病,余江县以县委书记李永棠为首,主动提出两年消灭,以早日消除人民的痛苦。这并非毫无依据的头脑发热,而是在充分积累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中,依靠制度变革所产生的制度优势而提出的。剧中通过大规模发动群众破除迷信、整治自然、填旧沟开新渠、打响钉螺歼灭战等细节,生动表现出组织起来的人民群众送瘟神巨大的力量,使目标如期实现。

——实事求是,对党忠诚。这既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对党员干部的党性要求。剧中,县委书记李永棠以对人民群众高度的责任感,在工作中不允许丝毫疏漏和虚夸,当发现一颗残存的钉螺后,在巨大荣誉面前,不顾个人的进退得失,怀着一颗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初心,在立即组织力量在县域范围内全面复查钉螺的同时,坚持如实向上报告螺情的壮举,令人震撼。

——尊重科学,尊重专家。在消灭血吸虫的过程中,李永棠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为防止渔民从鄱阳湖感染输入血吸虫,甘冒风险建渔民新村,在改天换地的热潮中闪耀着十分可贵的科学精神。

在丰富庞杂的历史事件中,剧作家独具慧眼,挖掘出类似上述的诸多故事与细节,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生动的艺术表现,一一予以讲述。并且,这些讲述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条辅线交织在一起,把当年“战天斗地,敢为人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血防精神和今天“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融汇在一起,从而实现了历史感与时代感的统一。因为这些故事所触及的问题,在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的斗争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和制度力量,无不闪耀着新时代之光。故而,人们观看此剧,便可以从中汲取到新长征路上奋进的力量。姜朝皋不愧是中国剧坛的常青树,以其精妙的创作,让这部戏成为一曲生命至上的颂歌,成为一本如何实现生命之上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