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友直稿本《酬应文字存稿》发现记
来源:藏书报 | 廖章荣  2021年08月10日06:56

2020年9月,笔者获见一册民国稿本《酬应文字存稿》,该书原为广西一位藏书家的旧藏。《酬应文字存稿》的内容包括寿文、对联、序文、发言稿、题词等,其中大部分为对联,对联又以挽联居多。书中所收文稿均为作者应酬文字,所涉及的人物如于右任、邓宝珊、张冲、李楚瀛、周伯敏、王伯明、韩威西、张季鸾、李仪祉等,大多为当时政界、军界、学界名流,由此可见作者交友之广泛。该书封面除书名外,尚有“三十年春至三十一年”的字样,结合书中内容判断,该书所收的文稿绝大部分是作于1941至1942年间,少部分作于其他年份,如《挽水利专家李仪祉》当是1938年的作品。

《酬应文字存稿》未题撰人姓氏,所收的各篇文稿均无作者署名。不过书中收入的《中部县志序》为确定此书的作者提供了线索。1944年7月刊印的《中部县志》(后改为《黄陵县志》)共有9篇序,其中一篇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六月十一日王友直谨序于陕西省政府教育厅”。经笔者核对,这篇序与《酬应文字存稿》所收的《中部县志序》内容大致相同,仅部分序文略有增删,据此可以确定《酬应文字存稿》的作者为王友直。显然,《酬应文字存稿》所收的《中部县志序》为王氏初稿。

那么,王友直是何许人?笔者根据台湾“国史馆”所藏的王友直档案以及《陕西近现代名人录》等资料,将王氏的生平事迹略陈如下。

王友直(1902—1992),号正卿,陕西省韩城县人。据台湾“国史馆”所藏的王友直档案记载,王氏在1922 年考入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曾联络青年组织成立西北青年社,“以团结同志反对军阀之专横”。1924年, 王友直考入上海大学,并加入了中国国民党。1926年,王友直被中共中央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途中加入共产党,毕业后由苏联政府派往远东地区工作。“九一八”事变后,王友直返回中国,并于1933年春在中国日报社任编辑,1933年秋任国民党中央军校特训班政治总教官。1934年王友直脱离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以后,王氏任国民政府西安行营上校秘书,并兼任陕西省战时行政人员训练班少将训育处处长、陕西省各界抗敌后援会委员兼主任秘书、三民主义青年团西安支团部书记等职,负责指导西北青年运动。

1940年, 王友直任天水行营政治部少将组长,不久兼任兴国中学校长,1944年春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1947年7月,西安市划为行政院辖市(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王友直为首任市长,在任西安市长期间,王氏与中共地下党员联络密切,并利用自身职权保护了众多革命人士及其家属。此外,他还为和平解放西安以及保护西安的公有财产、档案文献等作出了贡献。1951年,王氏作为“战犯”被关押,1960年获得特赦, 后被认定为国民党“起义人员”,长期从事文史资料的编写。“文革”结束后,王友直历任陕西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和第五、六、七届常委以及民革中央监委等职,1992 年3 月病逝于西安市,享年90 岁。

王友直出身耕读世家,自幼接受传统教育,具备一定的旧学根底,故《酬应文字存稿》均用文言写成。王友直长期从事秘书工作,书中收入的部分文稿系王氏帮他人代拟,凡是帮他人代拟的文稿均注明“代某某拟”,如《纪时若像赞》是代于右任拟,周伯敏挽王文璜、彭伯玉等多幅对联,均为王友直代拟。王友直在1939年7月至1943年7月期间,曾任陕西省第一届临时参议会议员,并被编在第二审查委员会工作,主要负责检查农林水牧和财政经济工作,所以书中多篇文稿与国立西北农学院有关。

《酬应文字存稿》的发现及其作者的确定,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此书所收的文稿为王友直应酬文字的底稿,且书中多处有涂改,当为王氏手稿,收藏价值不言而喻。此外,书中绝大多数文稿未经披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此书也是一部书法作品,为研究王友直的书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