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小人物铸就大篇章 ——观话剧《八步沙》
来源:文艺报 | 肖美鹿  2021年07月09日06:32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甘肃省话剧院原创话剧《八步沙》7月5至6日在北京天桥剧场亮相,成为了京城舞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八步沙”是一个真实的地名,位于甘肃省古浪县境内、腾格里沙漠的边缘。这里的土地曾常年受到风沙侵蚀,严重时“沙进人退”,可耕种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人们的生活质量几乎下降到了连最低需求都难以保证的境况。话剧《八步沙》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地方。

《八步沙》中,舞台强烈的色彩对比和人物心灵的撞击是该剧的一大看点。剧中主要人物“六老汉”都是当地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他们吃够了风沙的苦头,眼见得亲人跟着自己日子越过越穷却无可奈何,终于决定不再“忍耐”,“六老汉”那粗糙外表下的一腔热血沸腾了起来。

在当地基层党组织的倡导下,上世纪80年代初,以老党员、老支书陆沙娃为首的六位两鬓苍苍、胡须花白的老汉住进了沙漠中的地窝子,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在当时几乎看不到前景的治沙之路。舞台上,当黑色的沙尘暴铺天盖地压顶而来的时候,人与自然的对比与反差是那样巨大。六个瘦弱的老汉渺小得犹如地皮表面上几颗孤零零的衰草,沙尘要抹掉他们毫不费力。这样的舞台效果是直击人心的。然而,六个老汉从一开始上场却带给观众诙谐、幽默、乐观的感受,他们的语言真诚质朴,没有说大话,讲大道理,但他们的内心是坚不可摧的。面对狂暴的风沙,他们知道自己的弱小,却坚信一定能够制服它,也必须制服它,因为不能让子孙后代再像自己这辈人一样遭受沙害。他们是普通的农民,但他们心中却有美好的愿景,那就是将一望无垠的沙漠变成无边葱茏的绿洲。

随着情节的推进,六个老汉的语言、行为及他们的经历时而令人捧腹、乐不可支,时而又让人心酸落泪,舞台的整体色彩也随之变换。直到全剧结束时,每位观众都看到了奇迹:六个老汉的家乡真的改变了,原先令人生畏的沙暴怒吼变成了微风吹拂的树叶窸窣,沙漠中出现了几十万亩绿地,这样醒目而强烈的对比使观众的心和舞台一起变得明亮、宽敞、欢快了。

话剧《八步沙》的整体风格拙朴大气,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近乎原始的拙朴之美,这种真实的艺术质感也更易引起观众的心理共鸣。六个老汉顽强不息的精神通过艺术的舞台展现传达给观众,人们仿佛可以触摸到人物心灵深处的颤动。

《八步沙》以六个步入花甲之年、成天与风沙打交道的老汉为主角,让人物生动饱满地活跃在舞台上,吸引着观众的视线,引导着观众的心理走向,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康爱石、祁宝泉、常贵顺、刘跃军、刘宁、王海峰等表演艺术家雄厚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他们驾驭舞台的能力。可以说,观看他们的演出就是一次艺术的享受。剧中陆妻在自家炕头上数着老伴植树造林赚回来的第一笔钱时,一沓钞票在手中那数不清、理还乱的细节刻画使观众仿佛也跟她一样,心里乐开了花。这些表演使我们看到了六个老汉这样的小人物是怎样用自己的毕生精力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在沙漠中创造出了绿水青山,谱写出令人自豪的雄伟篇章。

如今,《八步沙》中的生活原型只有一位还在世,但他们的儿孙又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到了治理沙漠、振兴家乡的事业中,他们的事迹和精神,相信也会鼓舞所有看过《八步沙》的人像“六老汉”一样,坚信自己也能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