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创作谈 |与少年方志敏相遇
来源:文学报 | 张品成  2021年06月20日09:37
关键词:方志敏

我关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已经近四十年了,也写了不少关于那段历史的文学作品。我接触了有关方志敏的许多史料,深深被他的经历和精神所感动。以清贫的精神与当时当权者的腐败相对应,以为“可爱的中国”而献身的爱国热情与为唯利是图的小人和贪生怕死、苟且偷生的叛徒相对应,这是方志敏的价值所在。他的经历充满了曲折和苦难,他很清贫,他的生命也很短暂。但他是幸福的,是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幸福,是一种让人羡慕的幸福。这一点,我们从他遗稿的字里行间能充分感觉到。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所写的红军几乎没有涉及红军领袖。尽管我也掌握了许多红军领袖的史实和佚事,但我一直以普通红军战士为素材。之所以没写领袖,一是因为写的人很多;二是,他们其中的部分人我极度敬仰,不敢轻易动笔。尤其是方志敏,一直让我高山仰止。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常常听到许多年轻人谈论到那段历史和那些处在历史漩涡中心的人,我很难苟同他们的说法,我觉得他们对那段历史尤其是那些中心人物缺乏更真实的了解。有一天,我终于觉得我该写写他们中的一些人,比如方志敏。我该告诉大家这些先辈的一些还不为人知的内在,我该用我的笔表达一下我对他们敬仰。我同时还有一种焦虑,我感觉也许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被人所遗忘,至少会很难再看见他们更真实的所在。为此,我写了中篇小说《殉道者》和《浮云止水》。前者写的是方志敏,后者写的是瞿秋白。

几篇小说发表后,读者反响很好。有人说读了意犹未尽,你完全可以写个长篇。

我觉得对于历史学范畴的学识掌握,我还仅是个小学生,不敢滥竽充数。但对于方志敏,我在创作中篇《殉道者》之后,确实感觉到意犹未尽,似乎还能写点什么。我常常在想,那么一个人物,他的少年时期是怎么走过来的?而那时,我对方志敏三十六岁生命的敬仰,常让我想到他的一生。对他的少年,我充满了好奇,十分急于了解。

于是,我去了漆工镇,那是方志敏少年时生活过的地方,我也去了弋阳县城,方志敏曾经在那读高等小学。方志敏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从小他了解中国底层农家的困苦,自己的五叔为了挣脱贫困,竟然做了财主家的上门女婿,他觉得其实就是出卖了自己。他发誓要让穷人过上好日子,因此发奋读书。在县城,方志敏却看到了更多的不平,他就团结同学,与反动校长邵丁甫等人作斗争。他打小就很自律,一直乐于助人,疾恶如仇。

我想,不仅是我,有更多的人想知道方志敏的清贫精神的形成。他的超脱,他的不同凡响,他那常识和胆识,他那甚至能让反对派和敌人都为之而感动的浩然正气,他的从容淡定,视死如归……这一切,一定与他的一生经历分不开。而这一切在方志敏的少年时期是怎样萌发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也许通过写作《可爱的中国:方志敏的故事》的过程,我能了解到所希望知道的一切,也许我的写作也能告诉至少部分青少年朋友一些方志敏少年时期的故事,让他们了解那个时代的一些人和一些事,能对自己的成长有个参照,有一些启迪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