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21年5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

来源: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5月19日15:28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2月至12月每月中旬,我们都将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别。望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民谣》,王尧著,译林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58.00元

“我坐在码头上,太阳像一张薄薄的纸垫在屁股下。”故事发生于一九七二年五月,在大雨弥漫、麦子发酵的五月,十四岁少年王厚平在码头边左顾右盼,在庄舍与镇上间游走返还,在交织缠绕的队史、家族史间出入流连……以个体细微纤弱之记忆,以日常或者非日常的若干故事碎片,作品铺写了一个少年的成长精神史,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宏阔酷烈。这是王尧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写作中,王尧几度陷入困境,几度搁笔,充满野心,亦有犹疑,历经多年,终于完成。“‘我’想重建‘我’与‘历史’的联系”——但这并不容易,“我”在变化中,“历史”亦暧昧不明、变换难定。作品里,一个批评家对小说艺术的理解,一个学者的学养和思想,一个散文家对语言的偏好和摸索,都清晰可辨,颇值称道。

 

《野猪渡河》,张贵兴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第一版,58.00元

在日本侵略东南亚的背景下,1941年12月,马来西亚婆罗洲砂拉越未能幸免,此后的三年零八个月当地人陷入浩劫,本书即以此为时间、地域背景,将历史、传说融为一体,用带有魔幻色彩的笔触讲述那段不堪回首的南洋华人历史。作者张贵兴生长于砂拉越,此后定居中国台湾,他的作品多以故乡为题材,本书是他搁笔17年后,经过情绪酝酿、素材积累、技巧打磨的爆发之作。从历史厚度到小说语言,再到对战争、人性、国族认同的思考,对华语写作表现形式、文本力度边界的拓展,这部长篇都堪称这位当今华语文学重要作家之一的代表作,其中对于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物的叙写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此作问世后陆续得到红楼梦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大奖、花踪文学奖马华文学大奖等重要华语文学奖项的肯定。

 

《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于赓哲著,中华书局2021年4月第一版,58.00元

不识细菌和病毒,没有疫苗,古人如何抗疫?为何中国古代没有诞生真正的医院?华佗曾为曹操施行开颅手术、为关羽刮骨疗毒吗?……疾病一事,人生中难免要面对,也应该是构成历史的重要内容。本书讲述历史上的疾病和医疗,举凡重大瘟疫、防疫抗疫措施、古代医疗系统、长生药与政治、性病与青楼文化、华佗和中医外科术、名人的疾病……都有涉及。作者是医疗社会史专家,曾著有《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等专著,但本书却着意面向公众写作,选择有趣的话题,采用通俗的语言,讲述生动的故事,非常可读、好读(虽然略显庞杂、零散)。从书中可以读到,疾病,曾一次次影响帝王的生死、战争的走向、国运的盛衰——我们读历史,真不可忽视疾病这一个重要的因素。

 

《黔滇道上》,李霖灿著,[加]李在中编,北京出版社2021年3月第一版,98.00元

李霖灿是对中国西南边疆民族艺术、中国传统绘画极有研究的中国艺术史学者、民族学学者。本书集中收入他在1940年前后写作的文字,主要涉及他年轻时自湘西到云南步行的见闻与思考,其中颇多对当时黔滇沿途风土人情的记述。作者的专业身份使然,这些文字(亦配有多幅速写、照片)侧重对各地历史文化遗存、民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记录。本书包括由《大公报》于1940年在香港出版的《黔滇道上》原文,另收入李霖灿的步行日记,这部分文本与港版《黔滇道上》内容相对应,此外,书中还收入关于作者当年为国立艺专“边疆艺术考察团”所撰调查报告等文章、本书编者(李霖灿之子,文化学者)李在中对港版《黔滇道上》的补充文章等,这些文字更为全面地呈现出这位中国艺术史大家的田野调查视角与艺术眼界。

 

《小湖刚刚好》,小河丁丁著,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12月第一版,25.00元

这部长篇童话以一个名叫“刚刚好”的小湖为缩影,以最后一只上岸的小蝌蚪“留留”的成长生涯为主线,书写了小湖生灵与乡村人家的生活交织故事,塑造了一个万物共存、温暖和谐的伊甸园。人与自然融洽无间、人与万物并育共生的理想境界得来不易。在该篇童话中,对理想生命状态的坚持和守望,在人与动物重新发现和激荡内心之善美的过程之中,乡土重回山高水长、万物和谐的乌托邦田园世界。相较于小河丁丁之前的“少年西峒”系列的乡土传奇,该篇童话作品更着意于描述一个生灵与人和谐共存的世界,更意在解读大地孕育的生灵们有着怎样的情感和自洽的逻辑,洋溢着诗意、灵性、和谐的人文氛围。值得一提的还有小河丁丁的文字。想象天真,新鲜又奇特,充满了孩童般的发现与惊喜。

 

《老子今研》,裘锡圭著,中西书局2021年3月第一版,86.00元

本书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中国古典学的重建” 丛书的一种。所谓“古典”,是指作为中华文明源头的先秦典籍。所谓“重建”,是指随着20世纪以来出土文献的大发现,我们对先秦典籍的认识大幅更新,古典学亟待重建。裘锡圭先生长期从事古文字、古典学的研究,尤其对《老子》一书着力颇多,成就斐然。本书收录裘先生利用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等出土文献研究《老子》的8篇论文,涉及古文字的考释、《老子》文本的重建、《老子》文句和思想的解读等方面。

 

《中华文明的起源》,韩建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86.00元

韩建业教授以我国考古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古环境、古气候、古史传说、现代科技和我国传统文化等,进行了长时段、多视角、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形成了一些重要观点。书中提出中华文明起源于距今8000年以前,形成于距今5000年左右,至少存在北方、中原和东方三种起源模式,早期中华文明有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绵长的历史记忆。本书对我们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另一种士人:金元时代的华北社会与科举制度》,[日]饭山知保著,邹笛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第一版,88.00元

金代几乎由始至终,蒙元则在其后半期,都于华北实施了科举。在女真、蒙古统治下,科举对华北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女真人、蒙古人读书应举是否应理解为“汉化”?同一时期,华北“士人”与南方“士人”有何不同?在细致考察了金、元两个时段华北的科举和“士人”情况后,本书认为,在南方士人层作为地方社会领导层的地位形成的同时,北方则形成了不同于南方的、受到中央政府更多控制的“另一种士人层”,由此,南北方社会结构出现重大差异,并延续和影响到后世。

 

《美国的反智主义》,[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著,张晨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年2月第一版,78.00元

反智——对智识和知识分子的鄙夷和不信任——是古往今来、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一种倾向,即使像美国这样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也不能避免,甚或特别触目惊心。这本出版于1963年并于翌年获普利策奖的作品梳理了美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乃至教育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反智现象,并从美国的建国历程、宗教传统、政治体制、商业精神、学校教育等方面探究美国反智主义的根源。

 

《美国底层》,[美]克里斯·阿纳德著,许楠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56.00元

提起美国,人们往往最先想到硅谷、曼哈顿、好莱坞等科技、经济、娱乐全球地标以及其所涵盖的所谓精英人群,而仅此不足以全面认识这个国度。曾是华尔街金融人士的作家、摄影师克里斯·阿纳德花费3年时间深入美国社会底层,走进经济落后区域,接近城市、乡村、贫民区中为生计忙碌的人们,用镜头和文字把他们的生存状况记录下来,意在反映美国社会的另一面,也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主义等有所反思。

 

《规训革命:加尔文主义与近代早期欧洲国家的兴起》,[美]菲利普·S.戈尔斯基著,李钧鹏、李腾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2月第一版,79.00元

近代早期欧洲国家的形成是世界史上的大事,也是历史学研究的热点。本书重点研究加尔文主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在书中,作者首先对宗教改革史学史和福柯、韦伯等人的国家理论作了梳理,继而对荷兰、普鲁士两个国家进行分析,最后在一个比较框架内给出了结论。作者认为,通过打造和传播一整套规训技术与策略,加尔文及其追随者促成了宗教治理与社会控制的基本架构的建立,这场“规训革命”大大增强了近代早期国家的权力,而这一切又为欧洲其他地区乃至全世界所效仿。

 

《伊藤博文》,[日]泷井一博著,张晓明、魏敏、周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3月第一版,68.00元

提到伊藤博文,中国读者可能首先想到甲午海战、春帆楼和《马关条约》。甲午战争时,担任日本首相的就是伊藤博文,在春帆楼与李鸿章谈判的也是伊藤博文。正像李鸿章在后世中国颇多负面评价一样,在日本,人们对伊藤博文的评价也不高,认为他是没有思想深度的、投机型的、善变的的政治家。这本获日本第32届三得利学艺奖的作品不同意上述看法,针锋相对地以“学者型政治家”定位伊藤博文,以“文明”“立宪国家”“国民政治”三个概念概括伊藤博文的政治理想。结论颇具冲击力,论证也有可观之处,值得中国学界重视。

 

《零号病人:一部反写的现代医学史》,[法]吕克·佩里诺著,唐恬恬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49.00元

这是一部角度独特、文笔生动的医学科普读物,即使是带有医学史的某些元素,也是更侧重个案、微观层面,而非从宏观着眼。所谓“零号病人”,原指传染病学中引发一场流行病的病人,但本书作者将其含义扩展到医学的各个领域,用以记述医学史上那些因为患病,其经历与经验推动了医学发展的“小人物和无名氏”的故事,通过对他们的纪念,给读者提供看待医学史的另一重视角。

 

《汤炳正先生编年事辑》,汤序波撰,中华书局2021年3月第一版,86.00元

汤炳正先生(1910—1998),著名语言学家、楚辞学家、章太炎先生弟子。本书是作者、汤炳正先生哲孙汤序波继《汤炳正传》之后又一部研究乃祖生平和学术的力作。在资料收集方面,作者“自认比之前撰《汤炳正传》要精进不少”,读者一读之下,就知此并非虚言。全书都五十万言,利用的材料有谱主著作及档案材料,1950年后所撰“自传”“交代材料”“思想汇报”等,以及他人所撰回忆文字与相关论著涉及谱主者。《汤炳正书信集》出版后所发现之谱主信函,悉数收入本书。不但是迄今为止对汤炳正先生一生最全面的反映,也是研究“章黄学派”,乃至研究近现代学术史,不可不读之书。

 

《以文记流年》,阿来著,作家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58.00元

这是阿来的最新散文集,由“云中记”“读书记”“出行记”“怀人记”“鉴赏记”“品酒记”“演说记”七个篇章组成,是阿来首次在文学作品中展现他的多元才华、学识、情感世界及日常生活。关于写作、读书、游历、友情、鉴赏、演讲的十八篇文章,言之有物,文采飞扬,让读者走近一个充满人间烟火和生活气息的文学艺术家阿来。

 

《四合院活物记》,崔岱远著,林雨飞绘,商务印书馆2021年4月第一版,58.00元

作者崔岱远根据四合院活物的生存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它们分为四大类——院里种的、家里养的、逮着玩儿的和少不了的。书中地道的京腔京韵,时时使人想起老舍、林海音、叶广岑笔下的老北京,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就像是推开一扇斑驳古旧的如意门,走进一座生机盎然的四合院,看看院子当中的花鸟鱼虫,和老街坊们用清亮诙谐的北京话随便聊聊天。此外,书中六十余幅充满浓郁生活气息、准确再现各种小生命特征的彩色插画,亦为本书增色不少。

 

《声誉:我有关声誉、财富和权势的简单思索》,唐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第一版,58.00元

作家唐诺的最新随笔集,如副标题所言,这是“有关声誉、财富和权势的简单思索”。这些文章确实关乎于此,但即使作者有意以“小册子”的体量和姿态来表达想法,落实到文本中,无论文字深度还是靠文字传递的观点和态度,都并不简单。在同辈华语写作者中,唐诺可算阅读量大、博闻强记,这些积淀每每流露在他的写作中,本书亦然,难得的是如何把不同知识领域、不同作者的作品打破壁垒、有机融合,用相对容易被阅读和理解的方式来传播,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读出作者唐诺对此所作的努力。

 

《重返暗夜》,[智利]罗贝托·波拉尼奥著,赵德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3月第一版,58.00元

继《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之后,这是国内出版的第二部中文简体版智利作家波拉尼奥短篇小说集,收入作者13篇短篇佳作。这些小说在语言风格上依旧是典型的波拉尼奥特质——亦庄亦谐,虚实相间,黑色幽默与诗意浪漫并行,其中,他虚构了黑帮分子、军人、过气明星、足球运动员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不乏可能性,但也充满荒诞感。这些小说以一种“煞有介事”的叙事感来凸显他笔下那种又魔幻又写实的文学魅力。

 

《从马尔克斯到略萨:回溯“文学爆炸”》,[西班牙]A.埃斯特万、A.G.奎尼亚斯著,侯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3月第一版,58.00元

本书叙写拉美“文学爆炸”的历史,以时间为序梳理了“文学爆炸”的发展脉络,展示了“文学爆炸”与古巴革命之间的深刻渊源、文学与政治剪不断的联系、拉美作家群彼此交往的生动日常、马尔克斯与略萨这两位“文学爆炸”主将从互相欣赏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始末等。书中含独家访谈、作家之间的往来信件和个人陈词等众多一手资料,书后所附译者记述与略萨交往的文字、略萨2020年5月7日写给译者的信件、略萨访谈录等,都弥足珍贵。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空房子》,刘东著,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12月第一版,25.00元

台风过境,高一男生单如双的父亲,在由海参养殖场驾车回家的途中失踪。原本温馨的小家庭抹上了一层阴影,气氛让人窒息。单如双不愿相信父亲会一去无回。打击接踵而来,经历母亲情绪的失控、父亲公司的纠纷、奶奶的离世,单如双没有等到奇迹的出现,却在等待和自我的一次次修复中,实现了内心的成长和人格的独立。刘东擅长于写作表现少年情感和精神困境的题材,鲜明的内倾叙事特质、平实深沉的语言表达,使其作品直接深入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在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中,呈现出一种特别的写作面貌和深层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