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易地记》:反映脱贫攻坚战的中篇小说力作
来源:小说选刊(微信公众号) | 张永权  2021年04月14日23:58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来之际,在我国精准脱贫已经取得全面胜利的今天,云南省扶贫办、省文联主办,省作协、省评协、省文学艺术馆承办召开的这个脱贫攻坚文学作品研讨会,非常有意义。证明在这场标炳史册的伟大工程中,我们的作家没有缺席,做出了贡献,他们创作出的这批作品,也是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的最好礼物。

在这些反映脱贫攻坚战的文学作品中,沈洋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沈洋一直致力于脱贫攻坚题材的创作,成果丰硕。他创作的两部反映昭通脱贫攻坚辉煌成就的长篇报告文学《磅礴大地》《昭通:磅礴之路》是史诗性的大著,在全国好评如潮。他创作的中篇小说《易地记》在《边疆文学》发表后,立即被《小说选刊》转载,入选中国作协创研部和《小说选刊》杂志社编选的《易地记——扶贫攻坚优秀中短篇小说选》,而且以该小说题目为书名。这部作品荣获《小说选刊》年度中篇小说大奖、云南省作协年度优秀作品奖,还被改编成电影《安家》。《易地记》产生的一系列轰动效应,证明了这部小说的巨大成功。小说发表后,我立即写了评论《讲好扶贫故事,塑造时代新人》。因时间关系,这里只讲一点自己的感想。

一是,这部小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初心,代代相传。习近平同志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两个精准”作为新时代的初心传承,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奋斗不息。在2020年实现了中国9899万人口的全部脱贫,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中华民族的光荣。小说《易地记》正是以富于地域特点的故事和性格鲜活的典型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伟大初心的时代意义,也彰显了一名作家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意识。小说以脱贫攻坚战中的易地搬迁为切入点,讲述易地搬迁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中国创造、中国经验,可谓小切入,高起点,大境界。

二是,小说的故事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地域特色。乌蒙山,贫困山区贫困村累马寨,一个曲折的易地搬迁,就让困绕乌蒙山区几千年的贫困真正脱贫。但易地搬迁,又非一蹴而就,小说围绕搬迁中的重重矛盾,结构故事,新颖曲折,一波三折,悬念不断,引人入胜,是一篇好看的故事。好故事把我们引入脱贫攻坚战的时代洪流中,看到了易地搬迁中由旧变新的易地,由贫穷变小康的易地,由原始落后变现代文明的易地。一个易地的故事,提升了小说的思想境界。

三是,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脱贫攻坚战中的典型人物赵姑妈。她心地善良、为民解难、扶危济困、敢于担当、忘我奉献,呈现出脱贫攻坚战中党的基层干部的美好形象和大作为。她是党的初心在新时代的具体反映。作品以赵姑妈的生动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作品因人物而生动,故事因人物而有境界。典型的人物与好看的故事相融一起,才使《易地记》成为一部经典力作。

四是,人民的作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成为伟大时代生活的参与者、书写者、创造者。与党同心,和人民同呼息,共命运,才能写出反映时代和人民心声的好作品。沈洋长期工作生活在脱贫攻坚战第一线,亲历亲为,身心投入,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强烈的责任使命意识,是沈洋能够创作出一系列反映脱贫攻坚战的优秀作品的关键,他的作品带给我们许多文学启示。

人民需要文学,文学离不开人民。做人民的作家,创作出人民需要的好作品,是作家们的义务和光荣。

(该文系作者在云南省脱贫攻坚题材文学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