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人间江湖 醒目拍桌 ——唐四方作品《北平说书人》浅析
来源:网文新观察(微信公众号) | 胡杨佳   2021年03月26日08:35

摘要 :唐四方擅长描写人间的烟火气。传统艺术作为民间流传下来的艺术形式,它的发源环境是嘈杂的市井,而它正是辛酸苦难的生活中夹杂的一丝甘甜。无论是新作《北平说书人》还是已经完结的旧作,唐四方利用老道的遣词造句,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小人物” 群像,在网络文学的浮躁大潮中,增加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品读之下,就如尝多了油腻的快餐后,啜了一口清茶。

关键字:《北平说书人》;江湖行道;民间传统艺术;现实主义

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离我们渐远,而唐四方的一本《北平说书人》,却仿佛将我拽回到民国初年的茶楼,秦先生在台上一坐,口若悬河,台下的听众正听得入迷, 只有角落里两个孩子,推搡着决定师傅下一个驳口谁去打钱。

以一个职业为切口进行创作的小说有很多,医生、警察、厨师、电竞选手…… 但我很少能看到将职业选择聚焦到传统行业的。传统艺术作为民间流传下来的艺术形式,它的发源环境是嘈杂的市井,而它正是辛酸苦难的生活中夹杂的一丝甘甜。唐四方这次选择了“说书人”这个职业,

这是一个很有故事色彩的职业,它不像相声,活跃在各个台前,所以是一个很难去勾勒的职业,尤其是作者还将这部作品的背景设定为了民国初年的北平,这需要作者对职业、历史、人文环境都进行仔细的考察,形成清晰的框架。

开篇,作者将茶馆内说书的景象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说书人的话本子,伴随着一个小包袱,转而将视线转向看客——在驳口的当儿急着央求先生继续的,开着“康熙爷吓得尿裤子”玩笑的,起哄哈哈大笑的,将无名无姓的小百姓形象刻画了出来。说书人却也不急,在驳口的当儿,点了水烟抽了起来,主角就此登场,作为说书人的徒弟出来打钱。主角是个滑头的角色, 倒也亮眼,机灵地学着师傅的话本子,哄骗得一些戏子团团转。

面对难缠的刘老八,主角高杰义三两句,便使刘老八掏出了一枚袁大头,机灵的印象刚刚活灵活现于纸上,情节一转, 刘老八作为一个难缠的主顾,竟然破坏行内的规矩,让高杰义用手接赏钱。旧社会艺人行的老规矩,绝不用手拿钱,只有乞丐才用手拿钱。面对如此境地,高杰义也并不慌张,转而用手背去接。刘老八却是摆出了“反派”的架势,并不买帐。正当剧情至此,让人觉得陷入僵局之时,高杰义凭借着机敏却又有些“不择手段”的小心思,看似是将这个烫手山芋丢给了台上的师傅,实则是为难了刘老八,只要师傅承个台阶,刘老八便会顺势而下。

简单的一次场面描写,将高杰义的人物形象描绘得十分立体。他既代表社会江湖中的小人物,同时性格中又有其特殊的一面。情节的多次转折之下,高杰义吊儿郎当却又不失小聪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简短的文本中可以看见作者的文字功底,短短几千字里,不仅详细介绍了说书的一些行话儿,同时也将人物刻画得十分形象,字里行间带着一种古色古香的老北平味儿,让书中的故事独具风味。

随着剧情的推进,清晰可见的是,相比之前的作品,《北平说书人》还是显得有些浮躁了,唐四方好像学会了“妥协”,而非“抗争”。虽然《相声大师》中也免不了一些爽文式的套路,但《北平说书人》的后期,显然是陷入了一种“爽文模式” 的套路,主角总是靠着一些小聪明,将一些小人物、大人物都骗得团团转。前几次看来,也许读者还会觉得新鲜,对主角的人物塑造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可长此以往, 这本书越来越脱离“说书人”的主题,“说书人”反而变成了一个噱头,成了一块遮羞布。

整体来讲《北平说书人》既有优势, 又有弊端,二者都很难让人忽视。行文中地道的京味儿和烟火味儿,对于小人物的生动刻画,贴合的历史环境,都让人身临其境,仿佛来到了民国之初的北平,动乱之中,还有这么一个滑头的家伙和朋友一起,在酸甜苦辣的生活中,支撑着一小片天, 让人很难不为之动容。剧情之外,作者细心地安排着文章的结构,在故事中穿插着科普说书的各种知识和行话,不会让人觉得说教般枯燥,同时会像找彩蛋一般隐隐期待着下一个小知识。

期待唐四方可以找到“自己行文风格” 和“网文受众口味”之间的一个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