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脚印》:思念、守护、等待与希望
来源:北京晚报 | 王天傲  2021年03月11日07:03
关键词:《脚印》 绘本

大雪过后,脚印在质朴而丰厚的东北土地上奔跑,跑得到处都是。又一场轻雪染白了屋顶、加厚了玉米垛上的白帽子,人们期盼着“瑞雪”能够在春日之前再多一点,小禧却暗自庆幸薄薄的雪没有盖住北坡上的脚印;暖气流从南山吹来,冰雪逐渐开始融化,人们期盼的春天终于要到来了,小禧却望着北坡上越来越浅的脚印沉默不语……

图画书《脚印》以季节和自然作为背景,为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东北大地上关于思念、守护、等待与希望的故事。主人公小禧,一年四季守护着远去沈阳打工的爸爸妈妈留下来的脚印,故事里所有细节都因这串脚印而起。

《脚印》 薛涛著 郁蓉绘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打开绘本,“鲤鱼戏水、牡丹争艳”的大红灯笼与白雪皑皑的典型东北村庄便映入了眼帘。大雪纷飞的冬季,小朋友在元宵节与父母分别,父母留下了两行脚印给他。小禧在北坡走过来又走过去,从妈妈的脚印跳进爸爸的脚印,仿佛与父母一同在北坡散步。分离本是让人难过而忧伤的,但是作者明白,活泼而富有想象力的小朋友并不会长久地沉浸在这种情绪中,于是他用平实而温暖的语言带我们走入小禧的想象之中,却又通过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禧对父母的思念:薄雪降临,小禧暗自庆幸深深浅浅的脚印没有被盖住;暖风来到,小禧开始担心北坡的脚印会融化、消失。

所幸,分别带来的思念并不是小禧生活的全部,他还有爷爷以及邻居们的关爱与陪伴。爷爷明白小禧把所有的思念都倾注在了那两行脚印上面,便将“去年秋天小禧和爸爸妈妈采的野菊种子”塞给小禧。这种子对于小禧来说是亲情的象征,更是思念的寄托,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慈爱的爷爷对孙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守护。小禧将种子一粒一粒地洒在脚印里,又精心用石子做好标记。北坡的雪融化了,脚印消失了,野菊种子也在小禧日复一日地等待中冒出了绿芽。

可是,幼小的野菊种子太脆弱了,北坡的一次意外山火毁掉了小禧日夜呵护的“脚印”。小禧不再想北坡了,甚至开始避开北坡,他的难过与失望清晰可感。小禧精心呵护的不仅仅是“脚印”,更是他对外出务工的父母的思念与期盼,这份情感美好却脆弱。野菊被摧毁之后,年幼的小禧选择了假装忘却和故意无视。幸好,小禧身边还有理解并且关爱他的爷爷,老人家开始悄悄地忙碌起来,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小禧再次种下了希望。终于,南风吹过,在爷爷的精心呵护下,北坡的“脚印”重新长出了浅绿的草梗。冬去春来,在满眼的绿意与鲜艳的花朵中,小禧迎来了回家的父母。

透过“脚印”,我们看到了小禧对父母的思念、爷爷与邻里对小禧的守护与关爱,以及东北乡村肥沃土地上自然生命的蓬勃力量。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薛涛和世界图画书大奖得主郁蓉携手合作《脚印》,希望通过这个温暖的故事鼓励像小禧一样的儿童能够珍惜身边拥有的美好,保持对生活的追求。

小禧这样的孩子,是中国特定历史发展时期的产物。为了养家糊口,更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机会,而牺牲掉与孩子、亲人们共处的时光。这是中国农村真实存在的问题。《脚印》用现实主义的笔调为我们徐徐展开这类儿童的生活,却在语气、措辞和绘画上仔细斟酌,在沉重的主题中寻找到轻松明亮的希望,使故事深刻却不悲伤。小禧的故事可以使其他类似经历的孩子们知道有人能理解他们的处境,并尝试像小禧那样在想象世界中继续保持希望,也能够使那些不在故事中的小读者接触到另一群小朋友的生活状况,感受到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与期盼。《脚印》的强大表现力,也引导着成年读者关注、思考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处境。

作为一本图画书,《脚印》的行文与排版精美而巧妙。在构图设计上,“脚印”的形状贯穿了本书的护封、封面、内文;在故事内容上,“脚印”作为故事的线索,象征着小禧对远方父母亲的思念、寄托着爷爷对小禧的守护以及乡村邻里之间的情感。对于儿童图书来说,故事与图画的配合可以大大增强了故事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脚印》便做的很好:从“鲤鱼戏水、牡丹争艳”的大红灯笼和红日、仙鹤和古松的墙画上,我们感受到了故事里的中国元素;在白桦树林、玉米垛、土炕和油灯的衬托下,大东北乡村的质朴与丰厚跃然纸上;满眼的绿意与紫的、黄的、红的桔梗花的呼应,展现着肥沃的土地上生命与的力量。

这个温馨而简短、深刻却轻快的故事需要读者用眼睛去阅读、用心灵去体会,作家薛涛和画家郁蓉将中国东北农村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感情编织在其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思念、守护、等待与希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