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北京文学》2021年第2期|长江:向肥胖宣战!
来源:《北京文学》2021年第2期 | 长江  2021年02月03日08:13

多少年了,“减肥”一直是国人持续不断热度不减的话题,尤其是那些爱美的女性,只要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几乎都离不开聊减肥。的确,医学专家认为肥胖是“万病之源”,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人称中国人已从过去的“东亚病夫”逐步变成“东亚胖夫”,减肥自然成为胖人的当务之急。然而,肥胖有标准吗,体重超出多少需要减肥?少吃或不吃或吃得差是减肥的应有选择吗,什么才是最科学的减肥方式?所有这些问题,或许你都能从这篇报告文学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向肥胖宣战!

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要用《向肥胖宣战!》来做电视专题的题目,我耳边就响起了“开枪,为他送行”,悲壮得不行不行的。

有那么严重吗?

不就是胖点?肥嘟嘟、颤巍巍、扭哒扭哒、笑眯眯……

这世界有男就有女,有胖就有瘦。美国随处可见丰乳肥臀,中国唐代也讲究过环肥燕瘦,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此言差矣。

2019年春节前,我因为太胖,险些闹出一场生命的“意外”,这才头一次认认真真地打量起“胖”,看到了肥胖的厉害,以及它如何能够憨憨地就成了“生命的杀手”。

那天下午,为了采访中国心脑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制作我的《别被“过度支架”》,我整整一下午,就在北京东三环一家嘈杂的大酒店的咖啡厅里,又问、又听,录音、笔记,身心俱疲。晚上8点回家坐上地铁,已经感到头胀、身沉,整个人都有点站不住,还有点想吐的意思。

我在包里乱翻,第一时间本能地找出了一个塑料袋,攥在手里,如果要吐(肯定是“狂喷”啊),没有装备,地铁的车厢,我身边的乘客,可就惨了……

终于熬过最后的四站,我仓皇出逃,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的血压已经高到了高压210、低压120(毫米汞柱),更不知道这样持续性的“高血压”已经开始向我索命。

幸亏当晚,我先生的妹妹正好送公婆来我家照例一年一度地“来过春节”,小姑妹看到我很难受,上来就问:“姐,怎么了?你的脸可是涨得通红通红的,来来,先量一下血压。”

先生拿出血压计,我一量,全家人立刻慌了神儿。

先是我小姑妹给她的大姑姐(一位医生)打电话,跟着听到医生在电话的那头说:

“快,千万让她别动,这样的血压很危险!”

“先给她来1/4的硝苯地平!”

“再给她弄半片卡托普利!”

跟着:“使劲刮她的大拇指外侧,这是中医降压的好办法——两只手轮换着刮,不要停!”

……

整个晚上,我们家成了急诊室,先生急得满头冒汗,我的大拇指也很快往外渗血。

还好,一个小时后,我的高压已经降到了190,医生又打来电话说:“那也别动,能平躺着就让她那么一直平躺着。”

眼泪不由自主地往外流,知道这一回我是把家里人给吓坏也把我自己给吓坏了……

后来到了医院,长达半年的时间,我接受了一系列的检查,心内、神内,有些地方我是一辈子都没来过。医生说:“您这辈子没有来过?很多人,哼,头一次来,就折在了这里。”

啊?

好心的医生,还愿意跟患者“多说上几句”。他看完我手里的一大堆检查报告,说:“您看您这血压、胆固醇、高血脂、冠状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样样坏东西都有了,这些都是随时可能出现危险的慢性病,这些病都跟肥胖有关。因此不管您做了多少的检查,也不管我能给您开出多少的药,说句不该说的话哈,您不减肥,那早晚得出事。”

早晚得出事?能出什么事呢?这么邪乎?

肥胖与慢性病,肥胖与死亡——这之间,都有关系?

当然有!

您以为?

您以为!

第一章 中国,东亚“胖”夫?

啥叫胖?有标准吗?

2019年秋,我终于下决心要做一期《向肥胖宣战!》的《新闻调查》了。这是我几十年做记者,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因为“个人的原因”进行的选题策划。

“没有健康的胖子!”

“只要胖,就是病!”

这两句话,做节目前,我闻所未闻。

同样在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实际上已经给全球因病致死的四个头号大敌作出了认定: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

这“四样病”和人的“高体脂肪率”都有关,也都跟人的肥胖有关。

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过多的脂肪,便很容易引起血压、血脂、血糖、尿酸的失常,这“四高”会直接威胁到心脑血管。

“白色结构”有人听说过吗?就是在我们的体内,板油、脂肪,浸润到红色的肌肉里了,它慢慢地会让我们的脊柱失去支撑、牵拉,致使“脊柱散架”。

因此,“肥胖”是导致人罹患多种致命疾病的“元凶”,这个结论如今已成为医界的一个通识,只不过中国的很多“胖友”还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如果不是这次“血压冒顶”,说老实话,我一直都是个胖子,而且不想单纯地为了身材苗条而舍弃美食,倒觉得那样做显得俗气。另外——瘦人太精明了;胖子嘛,在世俗的眼里,总好像显得比较憨厚。

曾经有一位女友PP,也是在电视台工作,我就很欣赏她的个性。

PP长得胖乎乎的,人见人爱,平日里还总会把自己往“胖”里头去打扮:要么一身“民族风”,要么“西洋范”,大花帽、大眼镜,身上总是红红绿绿,调皮并浪漫着。每次到我家,人家才不管别人怎么议论呢,坐到饭桌前,哪个座位离红烧肉近,她就坐在哪里。饭局的前半场你根本听不到她会开什么腔,“没工夫跟你们说话”!等到一碗饭、一盘子红烧肉下肚了,PP这才心满意足,才能腾出嘴来夸一夸大师傅的手艺。嗨,你还别说,这PP的周身,就透着一种“胖”的魅力。

人要是能一直就这么吃,还不长肉,不影响身体健康就好了。

可世间,哪有这等好事?

物极必反,能量过多地存储于人体,“红白之战”,健康就会走向反面。

因此我被医生吓唬了以后便开始研究胖,也开始研究“肥胖”如何能给人的生活带来种种的“健康隐患”。

2019年7月24日,北京海淀医院举办了一场为时一天的“科学减重”的学术报告会,因为面向社会,所以不是医护人员,我也能报名前往去听讲座。

在这个会上,我领略了很多关于“肥胖摧毁健康”的尖锐之说。同时,也看到了很多专家、学者如何为“全民减重”(医生不叫减肥,叫减重)而奔走呼号——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还增长了很多再不明白就晚了的知识。

怎么讲?

第一,我不知道什么是准确的“超重”与“肥胖”。

第二,我不知道中国人现在的“胖子”竟然有那么多。

第三,“胖子”不是个人的口味好恶,它会残酷地威胁我们的性命!

啊?

先验证一下你自己是不是已经“超重”或“肥胖”了吧。

三种办法:

A.BMI(body mass index)指数:就是人体的“体重指标”。用体重去除以身高的平方(也就是除2次的身高),得出的数字如果超过了女24(男28),那你就属于不正常、就超重了。

B.腰围(WC):女性的腰围不能大于85cm(男性不能大于90cm),超了,就是肥胖。

C.体脂肪率:人除了重量,内部的“脂肪”含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女性>30%(男性>25%),也显示出你已经达到了或许表面上还看不太出来的“中心性肥胖”!

世卫组织界定的BMI指数比中国高(女25、男30),如果简单地来衡量:你的体重超过了“标准体重”的10%,就可以被视为“超重”;超过 20%,就会被视为“肥胖”;而肥胖又可根据超过“标准体重”的程度再分为轻度肥胖(超重20%)、中度肥胖(超重30%)、重度肥胖(超重50%)……

说老实话,此三种方法,除了第三种“体脂肪率”(这个东西是要站到专门的测量秤上去查才能够知道),“BMI”和“WC”,每个人,其实分分钟都可以自己掐算、丈量,只不过这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儿,很多人都并不知。比如我,作为一个标准的胖子,已经有“胖龄”三四十年,但我就一直都不知“肥胖”究竟应该怎样定义。

40年前,我还在当兵,文艺兵,人很瘦,小腰一尺七,军装怎么穿都嫌肥。

40年后,我再做当年“掐腰”的动作——我的妈呀,腰还怎么“掐”?两只手像扶着水缸——那腰围,我也不是没有偷偷地量过,已经给你涨到了二尺七,比过去整整粗出来了10寸!

肥胖的“水缸”能淹死人!

专家们说这绝非危言耸听!

好了,知道了肥胖是“健康的大敌”,会“杀人于无形”,因此,领导很快就批准了我做《向肥胖宣战!》这一期节目,整个2019年秋冬,我一门心思地就扛着这一项重任,从节目的前期调研,到后面的一天天采访,北京的好几家医院,我成了常客。尤其在中日友好医院,这里有一个“减重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人称“减重中心”,我反反复复地出没,为的就是能在这里结识相关的医生和迫切要求减肥的一众“胖友”。

“胖友们”在医院里走来走去,每个人都穿着病号服,远远望去,不瞒你说——我眼前就有一座座的“肉山”在移动。

这样形容,对“胖友们”肯定是大不敬,但“胖友们”都很好,大家都“并不回避”自己的肥,见了我,很多人还愿意走到我们的摄像机前,急不可待地告诉我他(她)是怎么“胖起来的”,“胖”有多么难受、多么无奈。

因为中日友好医院汇集了全国的胖患,“胖”能把自己“胖成了一座山”(马路上已经很少见,我才能在这里看见),他们的身体已经分不出正面、侧面,胸前也分不清男人、女人,都挺着一对大大的副乳,一走一抖、一走一颤。

很多人才二三十岁,就说自己胖得连糖尿病、心脏病、痛风病等等就都“一胖全来了”。

一位32岁的小伙,叫XP,我见到他时他的体重已经是320斤,所以32——320,一下子就记住了。不过XP说他的体重最高时曾经达到过390斤,也就是说已经是一个接近400斤的“大胖子”。

“过去咱哪知道什么是糖尿病啊?偶尔听老人说起,还以为那是一辈子吃糖给吃出来的,但这病,咱跟年轻人也沾边儿?”

后来在医院体检,一测血糖,天哪,把医生都吓傻了——“你、你,餐前血糖都已经达到了19点几,正常人都不会超过7。而胰岛素也出现了不耐受,什么是‘不耐受’?就是你现在吃什么药,都不管用了!”

是吗?“肥胖”直接把XP刚入中年就“肥”成了老年。

我仔细打听了一下情况才弄懂,原来像XP这样由肥胖导致糖尿病,糖尿病又“糖”到了无药可治的,目前在我们身边还真不是他一个。近年来我国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快速膨胀,2010年全国流行病调查(每十年才统计一次),正式罹患糖尿病的病人就已经达到了1.139亿,糖耐量异常的“准病人”达4.9亿,因此“血糖不正常的人”十年前就已经接近了6个亿,而糖尿病的“年轻化”“低龄化”你都想象不到会“轻”“低”到多小的岁数?3岁!

啊?

中国的“小胖墩”比几十年前多出了好几倍,人送外号“小糖人”。

这支“糖家军”可谓后继有人,队伍不断壮大……

记得XP同意接受采访时我问他:“那你快跟我说说,人除了糖尿病,因为胖,你还有什么问题?”

XP说:“其他的病痛我倒还没有更多地出现,媳妇和我从小长大,也没有因为我的‘胖’就要离开我的意思。但最近很多回,我有一个很奇怪的动作,就是半夜睡着睡着,发现,咦,我怎么就‘坐’在了床上?”

“坐在床上?”这啥意思?我一时没懂。

因为身为北京人,PX的讲话风格很像“老炮儿”:“因为胖,喘不上气儿来啊,我睡着睡着就把自己给睡成‘坐姿’了,这也太逗、太好玩了!”

还太逗、太好玩了呢?会不会“有危险”?我质疑。

后来采访中日友好医院减重中心的孟化主任,他告诉我“当然有危险”。这种病学术上叫OSA,也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简单一点说就是睡眠呼吸暂停,是“以睡眠时反复发作的咽部塌陷为特征,从而导致低氧血症和睡眠结构改变的临床病症”——肥胖是导致OSA发生的重要原因。

“我靠!”PX一半惊慌一半调侃地跟我说:“胖子还能直接把自己给睡死?这我可真没想到。而且有一天,如果我真的英年早逝,那到了阎王爷那儿,人家阎王爷问,‘你们哥几个哈,有大有小的,都是怎么死的啊?’A说我是寿终正寝,B说我属于见义勇为,可轮到我,我说,‘我是让自己给胖死的……’那多寒碜、多丢人啊!”

哈哈哈,一通大笑,采访暂时被终止,因为大家都忍俊不禁。

“没有健康的胖子!”

“只要胖,就是病!”

这两句话就是在那一次,孟化主任在回答我的采访时说的,后来节目播出,我俩还因为这“一问一答”意外地双双成了“网红”。

中国的“胖子”有多少?

中国的“胖子”,大家都像约好了一样,今天人数越聚越多,如果用“大数据”,那我的耳畔就经常会听到医生这样地反复唠叨:

“两个数字——中国目前每3个人当中就有1个超重,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胖子。”

1982年,我国刚刚改革开放,经济刚从崩溃的边缘走出,整体人口的“超重”比例还只有7%;到了2006年,升高到15%;2016年,20%。此时尽管跟美国相比(美国成人的“肥胖率”为39%)还显得比较低,但我们的人口基数大,14亿人,如果“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胖子”,那除出来的数字就是2.8亿,这个“绝对值”当仁不让地已经使中国超过了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成了“世界第一”。

有人要是看过我们央视后来(2019年11月23日晚)播出的《新闻调查——向肥胖宣战!》,就一定会记得片子里我曾经采访过的一位叫圆圆的胖姑娘。

这“胖姑娘”是湖北荆州人,也是因为实在胖得连自己都“没法了”才来到北京做减重手术。她的问题是“太能吃”——术前妈妈给她做了最后一顿可口的饭菜,圆圆可爱倒并不害羞,坐在病床上,就在我们摄像师的拍摄下“大快朵颐”。随后,我们依然是“纪实拍摄”,我也换上了一身手术服,经过院方的特别批准跟着她走进了手术楼。过一会儿,手术主刀孟化主任出现了,此时的孟,跟在门诊看病时的大夫已经不太一样——人突然变得很高很大,口罩上方一双浓眉大眼更透出专业的自信与老练,特别是一顶碎花的蓝色手术帽,让他远远地从走廊的一头进来,就驱散了圆圆和我心头莫名的紧张。

“不用害怕,我们这样的手术已经做了N年,无一例有问题。所以你术后一定会重新苗条起来,穿你最喜欢的衣服,还你漂亮姑娘的好身材。”——走近圆圆的担架床,孟主任轻松宽慰。

少顷,手术室里的一切都准备停当了,圆圆被推了进去,我和摄像师也都跟了进去。

站在手术室的一角,圆圆还没有被麻醉,我看到了一幕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简直都想象不出来的细节——圆圆太胖了(身高1米68,体重230斤),医生要给她输血,好几次都无法把针头准确地扎进她的血管,皮薄肉厚啊,摸不着!我在一旁直着急,圆圆先被扎了胖胖的胳膊,然后又扎了胖胖的脚腕,实在不行,医生只能搬来一架特殊的机器……

唉!

其实圆圆在初诊时,接诊的也是孟化。

当时我们摄制组在拍摄,我站在一旁,听孟主任这样问:“你除了自己太胖,这些年身体其他的毛病……?”

圆圆说:“有,就是那个,大姨妈,月经不调,到现在,我已经7个月……都没有来了。”

啊?7个月?

孟主任一派波澜不惊的样子,应该是见惯了:“曾经用过什么药?”

圆圆不好意思但又不得不实话实说:“吃过一些调经的药,但医生说都没用,我的‘根本’问题是得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先减肥。”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胖女人很多都喜欢得的一种时代病,我还略微知道。

可22岁的年轻姑娘,对着大叔一样的医生说自己“那个……已经……”多难为情啊!

只是作为胖子,后来我接触得多了,知道跟医生说出自己的病况还不算是最尴尬的,由于“胖”,他们或深或浅受过的“屈辱”还有的是——

由于术前患者要做很多的检查、准备,所以找了一个下午,我坐下来跟圆圆先做了一次采访。

圆圆圆圆的脸,眼睛水灵水灵的,如果不是因为胖,应该是一个挺漂亮的姑娘。

“你愿意跟阿姨倒倒心中的苦水吗?”像对自己的女儿一样,我说。

圆圆点点头,这时还没有哭。

但是当我问到:“因为胖,你遇到过什么伤害你的人或听到过什么伤害你的话了吗?”

圆圆就忍不住眼泪,说:“是啊,遇到过,很多、很刺痛我。特别是出去买衣服,我都不敢进门店,因为进去了,就怕试衣服,人家总不给试,会说‘唉,这件衣服你穿不了,别试了’。其实,有些衣服我还是可以穿的,但她们就是坚持‘你穿不了,别费事了!’那种眼神儿、语气……”

这还只是买衣服。

我继续有点残酷:“那,你有没有,曾经,比如说男朋友……?”

圆圆说:“之前是有的,一开始我还问过他,你会不会介意我的胖?他说他不会,但后来,男友有一天突然就跟我讲‘他配不上我’。哼,其实这是借口,我知道,因为从他的话语,更包括他对我不想再亲昵了的种种举动我能判断得出,他开始嫌弃我……”

圆圆的初恋,因为“挺受伤的”,分手以后就再也没有谈过恋爱。不敢。我猜。

圆圆说:“是的,我不再敢相信,恋爱这种事……还能发生在我身上。”

除了圆圆,丁R,另一个我在中日友好医院遇到的“胖姐”。

见到她时,丁R已经做完了手术,从一座“肉山”(最重时280斤)已经变回了正常的女儿身(120斤)。这次住进“减重中心”是来复查的,而且因为手术成功,术后也保持得非常好,她是真甩下了一身的肥肉,满世界看谁都开心,更愿意“上电视”——鼓励“胖友们”试试科学减肥。

那一天丁R看到我还有点空儿(采访的间歇),就拉上我进了会议室,说:“老师您看,这照片,我曾经是那么的胖!”说着就从会议室的宣传黑板后面拽出来了一张她过去的“尊容”,我一看,哇!真是肥头大脸、身体鼓鼓的,像舞台上演魔术的“小丑”穿了件大肥褂儿——当然再看眼下:她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

“体重长到200斤以后,我整天就是饿。”

丁R性格很好,说到自己的胖,尤其是“馋嘴”,一点也不遮掩。

那我就问了:“既然你自己说老是饿,那能告诉我吗?最饿的时候,你是个啥样?”

丁R想了想:“啥样?除了睡觉就是吃。”

我说:“能‘吃’成啥样?可不可以给我举个例子。”

丁R说:“就比如说自助餐吧,我能从上午一开门一直吃到午后两点,而且不是吃一会儿跟朋友聊上一会儿,我是那种可以一直一大盘子、一大盘子地站起来、坐下,站起来又坐下,一趟趟地去拿食物,然后拼命地往嘴里塞!”

“为什么要一路‘吃’到午后两点?”我一时没反应过来。

丁R:“因为两点自助餐厅就要关门了,收拾收拾,人家好下午4点再开张。”

“哦哦,合着要是人家自助餐厅中午不休息,您就可以一直地吃下去?”

“是啊,是啊!我真会那样!就一直可以吃,还不上厕所——那时饿得疯狂,好像有很多很多只小动物在我的肚子里,一直把一堆嘴给你张着……”

2017年丁R突发急性哮喘被送进急诊室,那个时候她的胖就已经引起了高血压、糖尿病、重度脂肪肝、睡眠呼吸障碍和月经紊乱等等一大堆的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没有一样是急性发作。特别是26岁她出国学习,尽管那时她的体重已经超过了200斤,但国外(澳洲)的大码衣服非常多,又便宜、又漂亮,“胖子”可不是没市场,因此哪怕自己的胖已经引发过腰部的筋膜炎症(肌肉筋膜附着在骨骼部位发生无菌性炎症),一度在上海干脆就无法站立了,她也没有害怕——只是这一次急性的哮喘,把丁R给憋的——“敢情肥胖加重了哮喘——这玩意儿分分钟可以让人死掉的!”

丁R说她自己的胖“可是‘胖’到头了”。

2018年5月28日,她接受了袖状胃手术,人生一道“分水岭”从此被手术刀划开。

术后的头一个月,她便成功减重了20斤;半年,减掉120斤;到了2020年,她又减去了20斤,这样,一个体重将近300斤的“大胖子”,就靠医生的帮助和自己的毅力,重新获得了新生:

哮喘治好了,高血压、糖尿病、重度脂肪肝、睡眠呼吸障碍、月经紊乱等等一大堆问题,都统统地离她而去,而且“饿死鬼”的情况也没有再出现过。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她连自助餐这件事也都给忘了,整个人——脱胎换骨。

孩子,你咋没了胎心?

像圆圆“7个月不来月事”,不少母亲都为女儿患上了“多囊卵巢综合征”而发愁。开始,妈妈带着孩子去妇产科检查还不好意思,还小声地跟医生讲……但没一会儿的工夫,大家发现很多女孩儿来医院……“都为了这件事”。

好端端的女孩子怎么就“多囊”了呢?

医生解释:正常的育龄妇女每人每月都会排一颗卵子,用来接纳精子,成为胚胎,好比一棵成熟的“向日葵”,是单个的、足够大;但“多囊”就是每次排卵都没有一棵大的“向日葵”,相反会生出一堆小的,不中用、不成熟。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医生们通常认为:“太胖了”,胖胖女一般很容易得这个病。

2019年9月14日,为了采访一位已经临盆了的产妇,我们《新闻调查》摄制组一行五人一大早就坐上高铁来到了河北省邯郸市,下车直奔产妇正在接受产检的医院。

此行要采访的是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教授介绍的Y慧,作为准妈妈,她先怀孕、后死胎;再怀孕,这两年一直就跟着陈大夫在减重、康复。

约好了在医院门口,Y慧一出现,手里举着手机就向我们跑来。说她跑,那是因为怀孕36周,一般这时候的孕妇都没有这么灵活,果然一问,Y慧婚前是一位搞拳击的运动员,身高1米74,体重只有118斤,那时她的身材当然是“很好的”。

“后来怎么就发胖了?”寒暄后我慢慢问。

Y慧:“后来我胖,是因为一场车祸,骨头倒是没撞出什么问题,就是脚丫子擦伤得厉害,一只脚光缝针就缝了100多针,所以有半年的时间,我躺着不能动,体重就一下子涨到90公斤,也就是180多斤了。”

哦。

后来怀孕了,不过这孕怀得可谓一波三折、险象环生,不然陈伟主任也不会推荐我来给你们做节目。”Y慧说。

怎么了?

Y慧头一次怀孕,是自然孕,情况很不好。婴儿在娘的肚子里有一天忽然就“不动了”。到医院一查,孩子既没了胎心,也没了胎芽。

怎么会呢?我听着心都跳。

“是啊,我跟老公也都不信,都难过极了。”

就这样,第一个孩子没有要成。

“那再次怀孕,你有没有问过医生怎么回事、如何避免?”

Y慧说她问了,而且除了本地的医院,她还专门跑到北京,就是北京著名的协和医院,“请教高人”。头几年从邯郸到北京还没有高铁,普通的火车要头一天晚上上车,坐一宿,第二天5点15分才能到。下了车,Y慧得赶快坐地铁,赶到东单(北京协和医院地处长安街东段的东单),那时候也没有App,更没有网上预约挂号,于是舟车劳顿,一趟趟地跑,有时能看上医生,有时还挂不上号。

“医生给你怎么解释?为什么第一个孩子就没了胎心和胎芽?”

Y慧说:“第一次见医生,我很难过、很委屈,最多一分钟,也就一分钟,医生就很坦白地跟我说:‘根本的原因就是你太胖!如果不减重,第一,你是很难再怀上;第二,即便怀上,也还是会有风险——活不成!”

五雷轰顶!

Y慧:“我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好不容易跑到了北京,医生就这样把我给‘打发’了,末了还有一句:‘你看你的腿肥的,比我的腰还要粗!’”

她跑出来,一个人在医院对面的小广场上,坐下来大哭。

“可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备孕就得减肥?胖孩子就可能没有了胎心、胎芽?”我再次追问。

Y慧提起往事,眼泪汪汪。

“胖一般都有糖尿病,这种身体条件难怀孕,怀上了也确实难保。”

哦,又是糖尿病!

“糖尿病”和“肥胖”真好比一对难兄难弟。

Y慧因为有家族遗传史,加上自己车祸后变胖,加速了糖尿病的早早出现。

后来我看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生殖中心的主治医师周枫有篇科普文章,说到肥胖与女人不育不孕的关系:不仅女人,男人如果太胖,“造人”也很困难——

周枫说:肥胖会给女性带来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月经紊乱,其中一部分人就会发生不孕。这里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排卵障碍,太胖了必然会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简称PCOS)。

第二,肥胖影响卵子质量,从而影响胚胎的着床,甚至最终导致流产。

第三,多项研究表明孕前肥胖会增加不明原因的胎儿死亡,甚至在无内科或产科并发症的女性当中也是如此。

第四,在肥胖的女性中,胎儿先天异常的风险较高,比如脊柱裂、神经管缺陷、心血管异常。

第五,过胖,母体也会比较容易发生妊娠期间的糖尿病、重度子痫前期、产后大出血等等不良的结局……

这些都是针对女人的,但男人呢?为什么男性的“胖子”也会存在生育障碍?

周枫继续解释:一般男人过胖,便往往会变得阴茎短小、不排精,从而造成不孕,这方面比女人更难说出口。其科学的道理就在于:

第一,男性肥胖与勃起功能障碍(ED)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至少,肥胖是男性ED的“帮凶”。

第二,肥胖还会导致男性精子质量下降,据调查BMI正常的男人拥有较高水平的正常精子,而超重和肥胖者不仅精液量(精子数量)较少,而且正常精子数量也不多。因为在脂肪组织中含有一种名为芳香化酶的物质,它可以使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肥胖者体内的芳香化酶较多,产生的雌激素也就随之增加,从而导致性腺机能减退,影响精子的数量和质量。

此外还有第三呢: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而精子生成的最佳温度要比正常温度低2℃。肥胖男子脂肪较多,睾丸附近的脂肪组织过厚会导致阴囊温度上升,这样直接影响睾丸的生精能力,精子活动率也会下降——精子都被你的胖给“热”死了。

时代在进步,科学在昌明,但人类的物种本能却因为“胖”……?

过去,哪怕就在我年轻的时候,未婚的女青年一旦谈恋爱,最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可别一不小心就怀了孕,那可太丢人、太麻烦。

已婚的,如果没有拿到生育指标——准生证,怀了孕也不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使每个家庭只能生一个宝宝。育龄夫妇须想尽一切办法避孕,要么结扎、要么上环。那时我在农村采访,经常会看到公路边或村子里的矮墙上有类似这样的标语:“只生一个好!”“生男生女都一样!”“超生户你哪里跑?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十五”……

独生子女的爸爸妈妈,如果是不小心“再次怀孕”,轻者会被罚款、被拽去强制人流,重者还会因“要二胎”而受处分,领导干部还会被降职……

可见“生孩子”在过去,不仅要受限制,而且“很容易”“很难防”。

现代人不得不感叹:时间才过去多久啊?也就几十年。中国人现在生活好了、条件优裕了,国家从人口战略的角度也开始全面放开了“二胎”,但一个难题,很多夫妻结婚多年“就是想要一个孩子”,可就是求之不得,谁谁谁的太太“怀孕啦”,这样很私密的消息有时会让人高兴得“昭告天下”,在朋友们中间会传来传去。

女人因为长时间没有月事,不仅不会怀孕,子宫还会因为总是“干着”而使内膜加厚,这样罹患子宫内膜癌的机会也就会相应地提高几率——所以“肥胖”有可能毁了下一代,更有可能毁了当下的你!

身后的悬崖,肥胖而不孕的女人们,大家对此可有警惕?

…… 

作者简介

长江,女,蒙古族。央视资深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博士。作为一个“有想法”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作家,长江总能在世俗的喧嚣中静下心来,默默耕耘着自己的探索。近年来连续在《北京文学》发表报告文学:《“养老”革命》《明月村的“月亮”》《我的生命谁做主?》《直面北京大城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