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别让“领掌”之风把剧场搞得乌烟瘴气
来源:光明日报 | 王群一  2021年02月03日08:11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装台》中有一段戏引发了关注。秦腔团演出《人面桃花》前,面对填场的观众,“铁主任”进行了一番“培训”:“我一会儿给大家带领鼓掌,余光看着我,我摸头大家就笑,我摸下巴大家就鼓掌……”演出开始后,观众们果然跟着“铁主任”的指挥机械地鼓掌和发笑,此时坐在台下的导演几乎是羞愧难当,无奈地把头埋了起来。而当“铁主任”中途离开指挥岗位,再回来发现观众入了戏自发地叫好鼓掌时,他长舒了一口气,候场的演员也惊喜地笑了。

这段戏在很多人看来是一段具有喜剧色彩的表演,然而这种领掌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很多场合。“我喊一二三,大家开始热烈鼓掌哈,注意表情,谁的表现好一会儿有奖品……”参与过综艺节目录制的人大多都遇到过这种提前录制鼓掌镜头的情况,一般要反反复复很多次。正式录制开始前,也会有专人“培训”大家如何鼓掌,指导观众“看眼色行事”,有些节目为了省事甚至会请职业观众。这种现象本是节目制作剪辑之需积下的陋习,然而歪风一旦刮进剧场,就会形成毁灭之力。

剧场艺术是一种观演交融的艺术,演员与观众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如果连真实的互动都打折扣,演出又何谈成功?鼓掌本身是观众跟着剧情和演员的表演,入戏之后发自内心的喝彩或者鼓励,是对演出效果的真实反馈,如果这都掺假,台上台下都被假象蒙蔽,无疑会陷入恶性循环。观众会在“这也值得鼓掌?”中质疑审美,演员也会因为虚假的反馈得出错误结论,难以分辨戏到底哪里好哪里差。更可怕的是领掌会导致观众根本无法入戏。就像《装台》中“铁主任”要求大家用余光瞄着他,观众注意力不在戏上,也就无法真正体验到戏的精彩,观众不看戏演出就失去了意义。台上演戏,台下也演戏,这样的演出着实可悲。

如今,电视剧中的悲剧已经在很多剧场上演,不同形式的领掌之风肆意席卷各种剧场艺术,让人深恶痛绝。剧场中既有“铁主任”式的特殊手势或暗号,也有明目张胆举着“此处鼓掌”牌子的情况;领掌人中既有剧场安排的专人,也有一些是所谓的粉丝,这些人极其擅长抢戏,五花八门的“表演”搞得剧场乌烟瘴气。

究其原因,剧场领掌现象表现出的首先是不自信。一般情况下,掌声代表着肯定,鼓掌次数甚至成了剧场演出的考核指标以及宣传噱头,全场响起了多少次掌声常常见诸汇报材料和报网端。对于剧场管理人员或部分主创团队来说,好像只有领掌才能让“掌声雷动”“好评如潮”等形容词句有据可依。关于领掌意图,有时是怕冷场,通过领掌营造“深受观众欢迎”的热闹景象;有时则纯粹是为了应对领导检查。《装台》中“铁主任”“抹着脖子”(摸下巴)的卖力指挥就是为了“鼓”给领导看,而候场演员那句充满不屑的“哎呦呦呦,看把你忙活的,还搁那儿领掌呢”以及导演的一声长叹,足以看出主创们对这种现象的鄙视和厌恶。表演式的鼓掌显然不会给演员带来真正的激励。

如果说专人领掌还算是虚假中有序的“表演”,那么粉丝应援式领掌就是不折不扣的乱象。剧场不同于演唱会或综艺节目录制现场,它是密闭的公共场所,观众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演员也会影响到其他观众,但是仍然有人把粉丝应援那一套带进了剧场。一些剧场演出中,有时会有流量明星的参演,有时是个别年轻演员通过直播或参加综艺收获了粉丝,这种情况下,有时会出现一个“丫鬟”、配角或反面角色登台下面突然有人尖叫鼓掌的情况,有的观众一脸懵,有的观众则在奇怪的节奏中不知所措地跟着鼓掌,稀稀拉拉的掌声对正常演出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

专人领掌陋习不适合剧场,粉丝应援式尖叫鼓掌更是要不得。粉丝表达对偶像的喜欢无可非议,但是要分场合,剧场演出毕竟不是粉丝见面会,不合时宜的乱领掌其实是一种倒彩,对台上台下的人都是一种伤害。剧场希望演出成功,受到观众的欢迎和领导的表扬本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无论是剧场还是主创人员,都应该找准方向。与其绞尽脑汁地花式领掌,营造虚假热闹以求博得领导欢心,不如把更多精力花在研究作品上,作品过硬,观众喜欢,岂会少了掌声?

(作者:王群一,系辽宁大学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