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橄榄坝
来源:中国民族报 | 王剑  2021年01月27日16:25

我曾经先入为主地想,西双版纳的橄榄坝,一定与水有关。

然而,橄榄坝却并非水坝,而是一个距离景洪市35公里的傣家村落。坝里有两个较大的寨子,一个是曼松满,一个是曼听。澜沧江从村寨边缓缓流过,一条柏油马路将寨子一分为二。

在橄榄坝的村街上游览,我们恍如在画幅里穿行。那手挽手的棕榈,在缠绵而又清幽的小径边漫步;肩挨肩的槟榔和椰子,在轻盈的雾霭里沉思;耸峙的佛塔,在散淡中静穆;古老的菩提树,枝枝叶叶都蕴藏着参不透的禅机。橄榄坝,这个被人称作“孔雀羽翎”的傣家村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散淡的水墨画,或是一幅做工简朴的蜡染……

走进寨子,最先吸引我们的是傣族人家居住的竹楼。傣家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房基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覆盖,两面的坡度较陡,呈“A”字形。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厅堂、卧室、卫生间,一应俱全;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我想,这样的竹楼拥抱自然,野性拙朴,既有一种浪漫的南国情调,又暗合了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橄榄坝有丰富的物产,香蕉、菠萝、椰子、芒果、酸梅、酸角、柚子、杨桃、牛心果、绣球果、菠萝蜜和西番莲等热带果树和花卉布满整个村寨。在这里,我们听葫芦笙,看孔雀舞,吃香竹饭,喝姑娘茶。但最让我们难忘的还是听“赞哈”,观看“贝叶文”。

“赞哈”是傣族的古歌谣,这些歌谣形式简单,节奏明快,如《蜈蚣歌》《打水歌》《摘果歌》和《拾菌歌》等。那日,给我们表演“赞哈”的是几个年龄稍大的傣家人,男的坐在长凳上拉乐器,女的演唱、跳舞。他们的感情都很投入,舞蹈动作本色而简单,像是在自家田园里劳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一个廊下,我们看到一位老人正在贝叶上刻写傣文,就停下了脚步。据当地人说,贝叶取自一种贝叶棕的鲜花叶,按一定的规格裁条,压平打捆,加酸角、柠檬入锅共煮,再洗净、晒干压平,用墨线弹成行。用贝叶刻写的贝叶经书,具有防潮、防蛀、防腐等特点,可保存百年而不烂。傣家人都崇敬贝叶经,把它当作知识、智慧、文明的象征。

我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老人刻写贝叶文。他先是用铁錾沿着打好的墨线,把字刻写在贝叶上,然后用植物果油掺锅底的墨垢,再用布蘸了,往刻好字的贝叶上涂。涂后的字迹,果然很清楚。老人刻写的动作小心翼翼,似乎他刻下的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对生命过往的尊重和敬惜。老人对文字的虔诚,让我们心生敬意。

橄榄坝,一颗耐嚼的“橄榄”。橄榄味的山野,橄榄味的花木,橄榄味的澜沧江,橄榄味的风俗民情。我想,若在这里待久了,我们都会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橄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