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蓝茹《赤子之歌》:书写新时代“血染的风采”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张丽军 李佳卉  2021年01月07日11:25

新时代警察英模是什么样子的?如何书写新时代警察“血染的风采”?作家蓝茹为这一时代问题提供了一份优秀答卷。在《赤子之歌》(《中国作家》2020年第11期)中,蓝茹用冷静客观又饱含深情的笔触,以对人性的深刻追问和思索,为我们讲述了“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张保国既含蓄又伟大,既满怀赤诚之意又保持忠正之心的新时代中国警察英模的“血染的风采”。

蓝茹在叙述张保国事迹的过程中,真实地记录了张保国如何由一个立志入伍的学生,一步步成长为年过半百,全身8%的面积烧伤,双手深二度烧伤,经历多次植皮矫正手术,落下七级伤残依然坚守在公安排爆第一线的“第一排爆手”的过程。《赤子之歌》作品呈现了张保国成长过程中的许多动人心弦的故事,深入探析了张保国报效祖国的坚定信仰和服务人民的赤诚之心,在令人感动的同时又唤起了读者对于英雄尤其是身边英雄的渴盼与崇拜。在文章开头,蓝茹便用一双伤痕累累、褐白分明的“手套”一样的残缺之手,迅速将读者拉进了“公安第一排爆手”张保国的世界。整篇文章虽然以纵向结构展开叙述,分时间段串联张保国的经历,却在各个部分中,通过选择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巧妙地将自己的叙述和采访到的材料用“以线串珠”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张保国的形象更加丰富、突出。在“逆风飞扬”部分中,作者将少年张保国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的彷徨和后来的坚定入学拆分开,穿插以张保国同学们讲述的:张保国唱军歌明志、护送女同学归家等几件“题外话”,在结构上形成一个闭环。几个小故事与开头结尾相互映衬,形象化地表现了张保国自少年起便深埋内心的果敢与忠正,更是突出了他对于军人这一神圣职业炽热的向往。在“浴火重生”部分中,蓝茹在描写张保国艰难复健的过程后,增加了三个分段式“镜头”,分别讲述了张保国在复健之后遇到的三次重大险情,这不仅仅是落实情节、再现生活,更是对张保国赤诚忠正性格的进一步验证,而三个故事便是三个特写镜头,向读者客观真实地展现了张保国工作中的三个横断面,也使得文章有了更强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结构上的变化让整篇文章跳脱出了传统先进人物事迹报告的模式,不同材料内容的合理穿插使得文章节奏抑扬顿挫、趣味横生。蓝茹如同一名技艺精湛的玉石匠人,以真实的材料雕琢出璀璨夺目的艺术珍品。

当然,成就一件精妙绝伦的艺术品,仅有好的框架是不够的,“精气神儿”更是作品的魂灵所在。文学作品,只有在细微处悉心雕琢,才能成就“珍品”。锐气与铁骨便是《赤子之歌》的“精气神儿”。作为一部以军人为主人公的作品,铮铮铁骨自然是必不可少,蓝茹虽然身为女性,但天生川妹子的泼辣与豪爽,加之多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使其笔下流淌的文字充满了干练、豪爽、刚柔相济的凛然之气。在“浴火重生”部分中,蓝茹并没有花费大量笔墨去描写张保国满身伤疤如何扭曲变形、触目惊心,而是以极冷静的语气带出张保国受伤后为不影响同事而忍受剧痛、一声不吭,其中所蕴含的张保国强大的内心与坚韧无比的心性则无比形象地跃然纸上。在“转身再出发”部分中,负责运输炸弹的司机因为惧怕而牙齿打颤,两股战战,死活不肯出发,这时蓝茹笔下的张保国只是笑着拍了拍司机的肩膀,跳上驾驶室,这样鲜明的对比,一方面突出了张保国日常工作的危险性,另一方面则是深刻展现了他不畏艰险的赤诚之心和亲切、平易近人的忠正之意。另外,文章中将拆除爆破物后的精疲力竭比作“跑完五公里越野”,将穿着70多斤的排爆服作业比作“扛了两袋子百八十斤重的面粉爬十层楼”等,不肆修饰,却贴切无比。而文中多次出现的“真赛”、“杠杠的”、“真不孬”等山东方言,除了贴合张保国生于山东、长于山东、服务于山东的事实外,更是让整篇文章透出一股山东人的豪爽与热情。当然,细腻与情深也是《赤子之歌》的精气神儿,文艺女性细腻、丰富、柔软的内心情感世界和经年的笔耕不辍、唯美追求,让蓝茹可以将自己敏锐的记者视觉和写作完美结合在一起,善于发掘提炼,紧贴着人来展开叙述,使细节与情节真正融合,很好的处理了真实与文学艺术的关系,让铮铮铁骨也透露出铁汉柔情。在引子中,蓝茹详细描写了张保国涂护手霜的细节,甚至搬出了《解放军报》上“必要的护肤并非矫情,必要的防护也不是娇气”来证实自己起先对于张保国这一举动感觉“有品”的评价,然而紧接着的转折却使读者的内心也如作者一般“酸溜溜、苦涩涩的不是滋味儿”,原来张保国是为了植皮双手的止痒,才一直保持着“像女同志一样,随身带着护手霜”的习惯。这样的生活细节的展现,让读者在阅读伊始便从这点滴中感受到张保国工作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对于张保国与家庭之间关系的描述,蓝茹着墨不多却满含深情:在“浴火重生”部分中,简要说明了张保国对于家庭的愧疚,紧接着便讲述了张保国为了工作将女儿独自锁在车中两个多小时的“事件”。我们无法判定其对与错,但这的确反映出了在张保国心中,家与国孰轻孰重,这是大爱,是英雄与常人的区别所在,接到任务的决绝和坚定是作为一名军人必须的特质,而完成任务后瞬间涌遍全身的冷汗和如断线珠子一样的泪水,则是作为一名父亲无限的自责与愧疚,两相对比,张保国对国家的的赤诚与忠正跃然纸上。

何为英雄?《赤子之歌》中的这位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岗位,与危险共舞的军人张保国便是英雄!现实社会需要英雄,更需要张保国这种时时刻刻执着坚守,以自身安危换取人民幸福,无私奉献的英雄!面对危险性极高的工作,张保国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从未改变,自青春伊始至两鬓斑白,以赤诚之心保持数十年如一日的热忱,将一切奉献给人民,他是国家、民族的脊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新事物层出不穷,人们享受着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同样受到时代带来的风险与诘难,极易在物欲中迷失自我,最终陷入无尽的深渊。此时的文学,便要敢于直面现实、担当责任、激浊扬清,让英雄精神融入人们的血脉,将无数的感动传递到人民心中,给人以启迪与力量。蓝茹笔下的《赤子之歌》,不仅仅是一部英雄传记,更是当下人们时时刻刻找寻的精神家园、现实社会中的一帖良药,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鲜明的主旋律格调,给人以内心的指引,涤荡读者的心灵。

记录,不止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昂首向前。峥嵘皆本色,不悔是初心。张保国的赤诚与信仰,将通过作家蓝茹《赤子之歌》的审美书写而继续感动、影响着我们,这是张保国的力量、是《赤子之歌》的力量、更是文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