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朱洪涛:关于《郭沫若致丁山的一封佚信》的更正
来源:“手稿研究”微信公众号 | 朱洪涛  2020年12月29日09:08

编者按:学人朱洪涛《郭沫若致丁山的一封佚信》在“手稿研究”微信公众号推送后受到较大关注,有多位学人向该公号或作者本人提出释文商榷。手稿释读,失误本在所难免。12月28日,作者特郑重撰文更正,显示了实事求是、严谨不苟的治学态度。

更 正

朱洪涛

《郭沫若致丁山的一封佚信》(点击查看)在《新文学史料》(2020年第4期)发表后,尤其是在“手稿研究”公众号推送之后,受到不少学界师友关注。复旦大学郭永秉老师、中国海洋大学张治老师、东北师范大学徐强老师等并悉心指谬,匡正了原信释文中的几处失误。本人征得“手稿研究”公众号同意,除向以上各位老师致以诚挚谢意外,现将已知误释公开更正,希望大家在看到后能继续指谬,我将不胜感激,也将促使我进一步提升手稿识读水平。

书信第一页:

第二列“拣读”应为“捧读”。

第三列“遵令”应为“遵命”。

第七列“通达”应为“谦达”。

书信第二页:

倒数第二列“必”应为“亦”。

倒数第二列“饬”应为“知”。

山甫先生:

你的长信,我接读了。同时把“通史简编批判”也读了一遍。你的笃挚精神,我异常敬服。批判已遵送达范先生并将大函也一并送了去,以供参考。兹得范先生复函,对于大作,深表感谢。并欲将直函左右,望得更多批判。范函附上一阅,想亦兄所乐睹也。范先生,弟此次来平,能得相识,为人极达而有操守,确是一难遇之通人也。鼎革之际,万事须从新整顿,时有不能尽惬人意之处。在所不免。望兄持之以毅力,若有所见所感,时时向负责者陈说,当改者必能即改,弟可保证也。日前董必武先生亦言及兄,言兄曾与于力先生通信,有所陈述,嘱弟代为致意。今后国事即是吾辈分内事,望共同奋勉。期以五年岁月,使之走上轨道。兄当不以为太迂缓否?倘能更加迅速,自是庆事。(弋卩)卣,弟已见其一器,觉可疑。以卣盖与器底均有亚形貘字铭,而成文之长铭则在器之外底,与内铭不相属。古器中无此先例, 殆妄人所为。余二卣同此情形。注谨告,顺致敬礼。

弟郭沫若顿首 六、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