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紧贴当下生活现场飞翔 ——评卓牧闲《朝阳警事》兼谈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朱钢  2020年12月08日08:49

内容提要:当下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纷繁背后的大情怀、小情感遍地开花,为网络作家提供了丰富饱满的情感体验。《朝阳警事》立足于现实生活,与日常生活同频共振,以浓缩的方式丰富人物形象,可读性和可感性很强,是一部充满温情的作品,具有令人尊敬的写实感。

关键词:卓牧闲 《朝阳警事》 现实题材 网络文学 日常生活

网络文学创作浓墨重彩地关注现实题材是在2017年。这一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党和国家第一次将“现实题材”作为网络文学产业创作与生产的方向和重点。这一年,中国作协首次将网络文学的现实题材加入重点作品扶持计划。这一年,各大文学网站开始力推现实题材。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称2017年为网络文学现实题材的创作元年。而到了2019年,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已在网络文学的创作、批评和阅读三个层面均呈澎湃之势,形成了整体崛起之状。得益于网络作家藏身于民的优势,现实题材的作品几乎探进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接近现实生活丰富性的步伐令人欣喜。这几年,一大批好作品既显示了作者书写现实生活的能力,又建构了网络文学的整体世界,在此意义上,现实题材一定程度改变了网络文学读者阅读的习惯,也会“改变作者的视野、心态、思维方式和变现方式”1。《大江东去》《繁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传国功匠》等25部作品,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评选暨2019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这其中现实题材的就有10部。而在2019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的20部作品中,现实题材占了一半。其中,卓牧闲的《朝阳警事》在创作动机、切进生活的角度、叙写方式以及阅读效果等诸多方面显示出自身的优势。

卓牧闲在创作《朝阳警事》之前,其作品《韩警官》已经收获了很不错的成绩,曾获2016年首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题材征文大赛”优胜奖。卓牧闲曾经从军数年,离开部队后,不少的战友都转业进入公安队伍;他却做了好几年律师,与警察打交道的机会很多。如此一来,他人际圈子里的警察朋友较多。韩警官的原型,是卓牧闲相识的一位派出所所长,因为连续加了30多个小时班,积劳成疾,永远倒在工作岗位上。出于对所长的敬佩和怀念,真切地意识到人们对公安民警的工作和生活其实了解甚少,卓牧闲创作了《韩警官》。主角韩博前世是一个平凡的人民警察,在一次任务中光荣牺牲后“重生”回到了1990年代中期。获得从头再来机会的他决定用自己的拼搏和努力,让自己的警察生涯过得更加精彩。相信是因为真诚的情感,让卓牧闲对主角进行这样的设定。而《朝阳警事》的创作动因,依然来自于现实生活的触发。卓牧闲所居住的小区归江苏省海安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管辖,社区民警王益娟就这样走进了卓牧闲的日常生活。周围的大街小巷、小区入口处的公示栏,乃至电梯门口都张贴着带有她照片和手机、微信等联系方式的警民联系海报,加之她又经常来小区走访或进行一些安全防范方面的宣传活动,所以能见到她的照片乃至本人的频率太高。有一天上楼,作家在电梯里无意中听到两位老人闲聊,具体聊什么记不得了,只记得其中一位老人说,下次再遇到什么事,就给城南派出所的王益娟打电话。不用找别人,找王益娟就行!如此,他从被动围观开始主动了解。为此,他做了大量细致的了解,如此的行为,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采访或体验生活,而是充满感情全身心地深入生活内部。

就对生活的熟悉程度而言,网络作家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遍布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行业。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基层生活更为了解,保持着坚实的血脉相连的关系。这是创作现实题材作品的富矿。网络作家创作的作品诸如日常生活类题材的《挚野》(丁墨),改革开放现实题材的《浩荡》(何常在)、《商藏》(庹政),行业类型现实题材的《大医凌然》(志鸟村)等都很成功。事实上,写自己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已经成为网络文学现实题材的重要选项。

有一种观点认为,网络作家忽视或绕开现实题材,是因为他们中的多数很年轻,生活很宅,获取生活的素材极为有限。其实,这应该不是一个问题。即使很宅的网络作家,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与外界的相处,只有路径的变化,而在内容和情感上非但没有衰减,反而可能更加的丰富。身在其中,是生活,虚拟性参与,也是生活。因为网络,他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文字和语音代替了面对面的言说,图像代替了文字。他们的现实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虚拟性,传统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也受了前所未有的挤压。但换个角度看,对于网络作家而言,这反倒是更全面参与现实生活的福利。

问题在于网络作家应以怎样的态度和行为面对现实生活?在与普通人一样生活的同时,如何有效地提取生活素材?卓牧闲和他的《朝阳警事》,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广泛思考和借鉴的可能。

热情拥抱生活,敏感体察生活,让感动成为创作必备的情感心理。卓牧闲的创作冲动来自于身边人,这是最为直接的情感催化。这样的催化,最初看似是被动性的,但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世界充满感恩之心,以及善于关注身边人身边事,才是他被催化的根本性的原因。在参加派出所所长的追悼会时,卓牧闲落泪了,也看到许多普通人像他一样悲痛。他是怀着敬佩和好奇之心去深度了解所长的,这才有了《韩警官》。而《朝阳警事》的创作冲动,十分的平常化,只是听到有居民说民警王益娟怎么怎么好,而引发了他的兴趣。他扫了她那张警民联系海报上的微信二维码,跟她成为了微信好友。卓牧闲发现她极少发微信朋友圈,发也是转发局里、所里和市里的一些消息。有一次她破天荒地发了几张她和她女儿的照片,卓牧闲很奇怪,点开一看,原来那天她过生日,她女儿左等右等没等到她下班回家,就缠着她爱人把蛋糕捧到所里去给她过生日。看着照片上她和她女儿那幸福的样子,卓牧闲被感动了,深深感受到什么叫平凡中的不平凡。只是因为这些点滴之事,启动了一个作家的创作行为。是的,生活,平凡的、日常化的生活,并不缺乏感动,需要我们愿意并善于发现。发现,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就像这一次的抗疫,我们居家隔离,但通过媒体认识了许多平凡人的英雄之举。推而言之,当下的中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纷繁背后的大情怀、小情感遍地开花。无论是普通人群的生活,还是大事件、大发展,都为网络作家提供了丰富饱满的情感体验,都可以点燃创作冲动。

主动介入,真切感受,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对接现实生活场域。《朝阳警事》的成功,与卓牧闲对现实生活丰富性的极大尊重密切相关。尽管他在基层民警的工作、生活方面有相当厚实的积累,但他还是围绕原型人物王益娟进行了全方面的了解。他以拉家常的方式与社区居民聊王益娟以及其他社区民警,从他们身上找线索找故事;到派出所等相关单位,以采访的形式,对王益娟的情况以及社区民警的工作流程、小事小情等进行收集。更为重要的是,他回到社区居民这一生活身份,与王益娟和其他民警打交道,将日常生活与深入生活进行有效的融合。这些创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值得网络作家学习。现实题材与现实生活一样的丰富,既有重大题材,也有日常生活题材,既有社会事件、行业发展等公共属性很强的题材,也有亲情友情爱怀、青春生活、人之成长、婚姻家庭等较私人化的题材。而我们的个人生活面毕竟是有限,经常而习惯地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补充能量是必要的。尤其在英雄模范人物、重大事件以及以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为主线或背景且涉及面很广的现实题材创作中,全面而细致地积累生活素材,显得尤为重要。所有的书写形式和叙述技巧,需有灵魂的颤动和精神的浸染,否则,现实题材创作的“实”将无从谈起。要创造新的人物,讲好新的故事,提升现实题材作品的品质,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坚实大地。

写作,本质上就是作家在处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无论何种题材的创作,现实生活都是基础性的源泉。网络文学中以盗墓、科幻、穿越、玄幻、修仙等题材为主的类型化写作,也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个优秀的作家,总是能凭着自己的才气,脑洞大开,对人以及与人相关的思想、行为等进行夸张、变形、异化,甚至超越现时生活的某些法则。在这些作品中,优秀的品质大有不同之处,但现实生活依然是内核性的支撑,或如涓涓细流隐伏其间。这些作家非凡的想象力,仍是从现实生活出发的,现实生活是其唯一的原型母体和支点。就书写方式而言,这类题材与现实题材最大的区别在于向度不同。并因易于形成的差异性和阅读的陌生感,相对上手要快些便捷些。

《朝阳警事》充满亲切的时代气息、生活质感,与日常生活同频共振的语言。作家“研讨语言媒介如何塑造日常生活”2。小说真诚的叙述手法,以及故事的“实之有据,虚之有度”,让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感性。以现实题材为基础,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支撑,将时下流行的、为读者所喜爱的网络文学常用的叙述技法艺术地揉进写实动作之中,作家做了很多尝试,且收获颇丰。如此贴着地面飞翔的创作,很好地体现了网络文学的现实题材创作的审美方向。

主人公韩朝阳毕业于音乐学院,在担任实习警察期间,因专业不对口、自身思想不积极,从而在派出所不受领导重视,被派往社区警务室工作。韩朝阳在社区警务室脚踏实地、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力量屡破大案,被上级评价为“小社区,大社会;小民警,大作为”,在这一过程中,韩朝阳的思想也发生巨大变化,成为一名真正的社区民警。在大线条上,小说借用了网络文学“逆袭”“打怪升级”的类型化风格。因此,可以说这部作品的主题是网络文学与纯文学都在书写的“成长”主题。从精神层面和心路历程而言,“成长”是人生和文学永远的主题。在当下,像韩朝阳这样就职专业不对口,在工作的初始阶段有不适应以及如影随行的挫折,是多数人的遭遇。“成长是一种痛”“人生是一场修行”,这似乎是所有时代共有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1986年出版,人物的时代处于1970至1980年代,与时下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别。但现在的“90后”“00后”依然青睐这部作品,这其中的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但他们一定是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这部作品的简介所描述的:“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同样,韩朝阳的警察职业虽然具有特殊性,但他的人生之路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我们大家,特别是年轻人有心领神会的“共同语言”。有许多网友表达过类似的感受:“《朝阳警事》不是写我,但又是在写我。”

主要人物一直在场,故事则是采用“集束式”,即依靠主要人物串起一个个故事,而故事与故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是《朝阳警事》的一大特点。有评论认为《朝阳警事》这一写法具有网络文学“碎片化”的特征,并应合了网络文学“平民文学”的特征。这样的评述,是中肯的。这样的创作行为,有巨大的风险。因为无法“挖坑”,没有人物命运的强烈起伏,在很大程度上会损伤阅读的持久力。好处在于,相对独立的单元故事,内容更利于从容展开,散射性的触角可以大面积地揽进社会热点以及全方位目击人物的人生风景,提高作品的密度和内蕴。更为重要的是,这与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高度吻合。

社区民警的工作特性,决定其与刑警、特警等参与大案要案的警察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遇到最多的是“鸡毛蒜皮”“小打小闹”,少有大起大落的经历和故事。缺乏外在的、明显的冲突元素,这对作家是一个力度不小的考验。对此,《朝阳警事》的叙写有其独到之处。在韩朝阳日复一日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入新人物,引发或参与新故事。这在以浓缩的方式丰富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增加了阅读的新鲜感。而在具体的故事中,韩朝阳坚定了“群众工作无小事”的认识,并深切地感受到,之于居民个人,再小的事,也是大事,一定要多感同身受和换位思考。卓牧闲零距离地走近人物,进入到事情内部,寻找、激发家长理短小事里的内在张力。同时,在不为人知的警察工作细节和韩朝阳的个人生活等方面,展开有效描述。如此,《朝阳警事》虽然无大事件、大冲突,但适量的陌生感、神秘性以及艺术的放大效应,在较高层面上实现了故事的强劲推进,生成了足够的阅读期待以及与生活匹配的以小见大的矛盾、纠葛等审美力。

《朝阳警事》之于现实生活足够的保真性是多层级的。社区民警平常都有哪些工作?哪些该是他管的?与社区怎么打交道?去派出所表达诉求或办事的程序、注意事项等等,《朝阳警事》在很多方面提供了拿来就能用的方法,一如玄幻文学中的功法或法宝。有不少读者说,和民警打过交道,真就是这样的。而一些民警读者说有些事我们遇到过,有些事我们还没有遇到过,但感觉可能会遇到。经过文学的再加工,动用了“想象”“虚构”之后的作品,让读者觉得生活就是这样的,这不是评判现实题材创作成功的重要标志,但一定是最基本的标准。

《朝阳警事》具有令人尊敬的写实感,真正做到了从现实生活获得资源,将真实的细节作为一切再创作的基石和参照,立足于现实生活进行比对、汇总、抽取、组合、虚构等艺术性的创作。卓牧闲凭着对社区民警以及相关生活现场的了解,在有了一个故事或灵魂萌动后,常采取“转身”的方法来结构、推进和演绎故事。这样的“转身”,其实是回到生活中,回到社区民警和居民的角度,这样的事会怎么进展、怎么处理。如此,故事是虚构的,并没有在卓牧闲所接触的生活中发生过,但认真、严格的法度,保证了虚构本质上的真实性。 这也是现实题材创作底线思维的一种鲜明体现。真实感,当是现实题材创作的必备要义。这样的真实,是与现实生活逻辑和范式相一致的真实。现实题材如果离开了现实主义的理念和审美,那不是现实文学。这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共识。网络作家需要做的是,在创作中不断将这样的创作理念付诸于实践,并不断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而对网络批评而言,我们则需要“认清网络文学的特殊性,有的放矢地探索有效的机制和办法”3。

《朝阳警事》是一部充满温情的作品。这样的温情在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生活之间产生了我们所期待的共鸣和共情。更为可贵的是,这部作品尽显俗常生活和平凡人群的真心与真情,“让弱小孤寂者也能发出他们的心声”。4

由社区民警所牵引的社区生活,虽场景在社区,但其实是更为广阔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韩朝阳所管辖的社区在城乡结合部,这里的城市居民区,也有城中村,更有企业、工厂以及商店等等服行业。可见卓牧闲的视野很开阔,并以此建构一个更具典型意义又更平实的民间。这样的生活,几乎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朝阳警事》其实书写了我们生活底部最密实最日常的部分。这里是社会图景和风起云涌的汇集地和显影地,并以或强或弱、或显或隐的反映与时代呼应。卓牧闲显然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巧妙地将生活小说化,将小说生活化。让各色人等既带着社会身份和职业痕迹,又最大限度地成为居民角色。围绕普通人的日常琐事、邻里纷争、情感生活、婚姻生活等,在展现“我们的生活”的同时,饱满韩朝阳这一人物形象。同时他敢于直面当下社会热点事件和话题,呈现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和复杂的人性。韩朝阳在处理各种警务以及非警务性的民生,随之而来是社会各阶层、各个职业、各个年龄层次的男女老少粉墨登场。“小社会、大剧场”,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创作的整个路径上,“相处”是卓牧闲的终极关注,而情感的流动和激荡,是他最看重的叙写品质。

小说一开始,就讲述了韩朝阳与一位老太太报假警的故事。老太太是个烈士遗孀,丈夫是在抗美援朝时牺牲的,有两个女儿,全出嫁了,她一个人在陈家集过。每隔一两月都要去市六院看病拿药,每次都是乘村里的顺风车来,每次看完病拿完药就记不得家在哪儿了,就随便拉着一个人请人家帮她打“110”,然后让警察送她回家。第一次遇到这情况的韩朝阳,是当着老太太真迷路了,而且是头一回这样。送完老太太回来后,与其他民警一交流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他没有生气,一句“自认倒霉”就平复了自己的心情。而其他民警善意的哄笑,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大家内心的那份与职业有关或无关的爱民之心。作为数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以这样的故事开篇,一方面是暗示当个小民警,如此这般笑哭不得之事,会很常见。然而,更为重要的是给整个作品定下了“温情的底色”。

诚然,《朝阳警事》经由普通民众生活的层面,揭示了一些阴暗面和对抗性较强的问题。这些“不尽人意”,是当下社会和日常生活必然会出现的,有些带有很强的紧迫性和尖锐性。然而,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小说的用意不在“暴露”或“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重在解决我们不可避免的一些困惑和无助。韩朝阳既能够直面现实,又将自己的民警身份和普通民众中的一员融为一体,并将他们视为自己的亲人和邻居。合法、合理、合情地处理众多棘手之事,该打击的严厉打击,该通融的贴心通融,这是他的工作和为人处世之道。对于民众的感受,韩朝阳如一束光照亮生活,这束光有时有些刺眼甚至灼心,有时充满暖意并重启生活的光亮。小区里突然出现一只居民养的宠物缅甸蟒,韩朝阳一边安抚居民,一边请来消防队,又向森林公安求助。我们看到了他忙前忙后的穿针引线,考虑到方方面面。当养宠物的业主撒泼时,韩朝阳顿时收起了刚刚还可亲的表情,发挥“擅自养缅甸蟒违法”的威力,用起了“吓唬战术”。而最后缅甸蟒得以顺利送到动物园,他又热心帮助宠物主人联系动物园,让业主以后可以经常去看自家的宠物。在一件事情中,韩朝阳的角色,其实时刻在发生变化和转换。如此种种之事,在作品中随处可见,也是支撑作品叙述的最大动力。我们发现,“韩朝阳式的温情”,最具魅力的,不只是他为居民做了多少好事,调解了多少纷争,化解了多少冲突,而是他内心那满满的善意。有时,他处理问题时也急躁,也简单化,甚至还有粗暴之举,但人们并未因此而记恨,反而会倒过来体谅他的难处。用老人们的话说,人家小韩还小,还是大孩子,参加工作没多长时间呢。也正因为如此,辖区内的百姓一方面真有比较怕他的,一方面又可以放开了和他开玩笑。这样的善意,让作品里的温情很多时候看似无迹可循,但能感觉到。或许,这才是《朝阳警事》里温情的最妙之处。

整部作品还有淡淡的幽默与诙谐,颇有轻喜剧的路数。只是这样的成分如同呼吸飘忽其中,是由生活本身所策动的,并与生活保持着同一色调,给予生活应有的情感回报。为此,卓牧闲调动了许多的叙述策略。身份上,小民警与老江湖、帅哥与美女、大男孩与大爷大妈等等在阅历、年龄上的反差营造出有趣效果。因为误会、小过错以及人性所带来的轻微对抗和剑拔弩张的冲突,当事人似乎处于惊心动魄之中,而早知真相的读者有滋有味地围观,网络文学特有的“爽感”应运而生。这样的幽默与诙谐来自于生活本身,具有鲜明的“似真感”。其背后是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温情空间的自然流动。

当然,《朝阳警事》中的真情并非单向流动,并不是韩朝阳一味的付出。他对群众的爱,也收获了许多爱的回报。小说中的韩朝阳这个社区民警并非完美,也有着小脾气、小毛病。其工作也常常得不到单位和领导的公正评价,即工作中的挫折感一直未消除。这是人物形象立体的必然,也是现实题材仿真现实生活所必需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卓牧闲把主人公称为“韩朝阳”,将作品名定为《朝阳警事》的用意。民警叫朝阳,自然是取“朝阳”之意。虚构的燕阳市和朝阳社区,其实是巧妙地呼应了现实中北京的“朝阳群众”。《朝阳警事》中的朝阳群众出于对韩朝阳的喜欢和感恩,经常关心帮助他。大妈追着他要为他介绍对象,那样随意之中的亲切,显然真心地是把他当成了亲朋好友家的孩子。韩朝阳因为朝阳群众的热心相助,捣毁了隐藏在社区中的传销窝点,意外抓获一名涉嫌杀害两人潜逃十年之久的逃犯。朝阳群众对韩朝阳爱的回报是多方面的,又处处帮在节点上。这样互动式的爱的传递,是我们乐于看到的,也是生活所向往的。

小说的结尾,依然是一件小事,但温暖的力量贴心而柔韧。女大学生郑雨桐喜爱音乐,特别想做网上直播,但受到父亲的阻拦。韩朝阳以驻校民警的身份上门做工作,叫的却是一声声“叔叔”,以理说事,以情动人,还以警察身份担保,可谓十八般武艺全用上了。如愿以偿的郑雨桐策划一场音乐会,请韩朝阳当首席小提琴手,以这样的方式表示谢意。原本只是个小型的音乐会,但在筹办的过程中,因为许多人知道是韩朝阳的音乐会,处处热心帮忙,最终居然是在燕阳大剧院搞成了大学、公安局和社区群众参加的韩朝阳和另一位老师共同的个人音乐会。这对于音乐学院毕业但走进警察队伍的韩朝阳,自然是特别意外特别惊喜又特别的感动。

现实题材的创作,真情真意是其极为重要的叙述元素,小情大爱的张扬,是其应努力抵达的目标。作家需要用情至深,但进入具体创作时,又不能强抒情硬写爱,而应是融情于事,引领读者自发式进入。在这方面,《朝阳警事》无疑是成功的,并具借鉴之功。

注释:

1 张抗抗:《网络文学杂感》,《中华读书报》2000年3月1日。

2 [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83页。

3 李敬泽:《网络文学:文学自觉与文化自觉》,《人民日报》2014年7月25日。

4 [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